明末岭南创业史 第135章 布衣天下

作者:君允无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20:39:34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陈子壮话锋一转,点出了更深层的忧虑。

“关键在于,我大明‘生财养民’能力所生产的是什么?是稻麦、是丝绸布匹、是铁器、是瓷器,不是白银!我朝不产白银,它的多少、贵贱,完全掌握在外洋商船和海外矿藏手里!用我们不能自主控制的‘外来白银’,来衡量、驱动我大明亿万百姓辛苦劳作所产生的‘财富’,这个根基怎么能稳固?米价太低会伤害农民,农民受伤则国家的根本动摇!这不是我在责备白银,实在是担忧朝廷对此失去了驾驭的能力啊!”

他环视众人,语重心长地说:“应当思考如何平衡,或者疏通铜钱的流通,或者调控银和钱的比价,或者广开财源,让我们农工商各行业的‘生财’能力,少受外来白银潮起潮落的影响,这才是长久之计!

讲完宏观格局,陈子壮将话题拉回到了眼前,举了琼林商会的例子。

“经济之道,不能只靠空谈,必须亲身实践。”他语气平和下来,“比如我们琼林商会生产的‘素雪布’,各位可能听说过。这布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价格各不相同。”

话音刚落,立刻有学子举手提出尖锐的质疑:“先生,布匹是用来蔽体御寒的东西。分等级定价格,岂不是人为制造贵贱分别,违背了圣贤‘均平’的教导吗?这难道不是商人追逐利润的手段?”

这个问题十分尖锐,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后排的商会代表们更是屏住了呼吸,紧张地望着讲台。

陈子壮听了,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意:“这个问题问到了关键,直指根本。但‘均平’的意思,并不是‘完全一样’。世间的人,贫富有所不同,需求也有缓急之分。富人追求精致,愿意付更高的价钱购买甲等素雪布,看重它质地细密、颜色均匀、触感如缎;普通小康之家,乙等、丙等素雪布,质量好价格也合适,足够四季穿着;贫寒之家,丁等素雪布虽然略显粗糙,但价格低廉耐用,也可以蔽体御寒,免受冻饿之苦。这正是‘各自适合他们的需求,让物品充分发挥作用’!”

他目光扫过全场,进一步解释:“如果强行要求一律,只卖甲等布,价格必然昂贵,穷人买不起,无衣可穿;只卖丁等布,质量差价格低,富人不屑一顾,也不会购买。那样岂不是富人和穷人都得不到合适的?我们琼林‘生财养民之力’所生产出来的布,也不能物尽其用!分等级定价,正是尊重人们需求的差异,使得琼林生产的布匹,能够惠及更多人,让大家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陈子壮更进一步点明:“布匹是‘商品’,它的价格高低,不仅仅由它的生产成本决定,更在于它满足人们需求的功用,以及在交易流通中体现的价值。分等级,正是顺应不同的‘需求’,让它的‘用处’能够顺畅实现。这并非违背圣贤教导,恰恰是务实济民的道路!”

陈子壮观察着众人的反应,缓缓说道:“琼林商会的利润,并非为了图谋个人私享,更不是聚敛财富藏于密室!织坊里,招募乡民,支付给他们的工钱,远高于市场价。布匹销售所得的利润,涓滴归公,全部持续投入到沙贝这一地:疏浚河道,兴修水利,让田地免受旱涝灾害;广泛设立蒙学,延请塾师,让贫寒子弟也能识字明理;设立义仓,抚恤赡养孤寡之人,让老人有所供养,幼儿有所依靠!”

他声音更加洪亮:“此外,商会的利润,更将源源不断地投入到‘生财养民之力’本身的提升上去。改良纺织机器,让它更快更省力,这是提升织造的能力;开垦荒地,引进良种,扩大棉田,甚至不惜重金、不畏艰险,远赴琼州秘密寻找耐湿热的棉花良种,这是夯实原料根基的能力;兴办蒙学,开启民智,孕育未来能够发明、能够改进的才智力量!今日所获之利,全部投入于这种‘力量’的增长之中!”

这时,又有一名学子追问道:“先生,优厚酬劳乡民,广泛兴办善举,固然值得赞许。但这样的投入,如同细流汇入大海,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见到‘布衣天下’的宏大成效?”

陈子壮神色严肃,目光深远:“这个问题直指根本!‘布衣天下’,不是一天就能成功的,更不是空话可以实现的,它的根本,就在于不断提升‘生财养民之力’。机器得到改良,织布速度成倍增加;棉田不断扩大,原料供应充足;技艺持续精进,损耗不断减少;产能提升,布匹产量日益增多。等到这种‘力量’日益强盛,生产出的布匹堆积如山、广阔如海,它的价格自然就会随之下降,日渐平实。假以时日,寒窗苦读的学子,田间辛勤的农民,市井奔波的工匠,一定能穿上价廉物美的琼林素布,免受寒冷之苦。这就是‘用商业的利润,践行圣贤的道理’,是‘知行合一’在乡梓之地的实践!今日的所有投入,都是在为‘布衣天下’积蓄那最根本、最磅礴的力量!这种力量不积累起来,宏大的愿望终究只是空谈!”

讲堂后排,工匠代表们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台上那些引经据典、剖析国家政策的高深话语,对他们来说如同天书一般难懂。

然而,当陈子壮讲到沙贝的水利、蒙学、义仓,讲到改良飞梭、扩大棉田、寻找良种时,他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费尔南多分发的讲义,此刻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

纸张上,字大行疏,用词浅显:

“先生讲:布分好坏,各取所需。”

“商会赚钱,修水利,办义学,养孤老。”

“钱再投回去,做更好织机,种更多棉花。”

“为了以后布多,布便宜,大家有衣穿。”

相对简单的总结,却也概括了陈子壮想要表达的内容。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