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岭南创业史 第146章 愿风调雨顺

作者:君允无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20:39:34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厅内短暂沉默后,坐在陈安下首的庞嘉胤清了清嗓子,打破了寂静:“老爷,向您禀报一声。沙贝团练的冬训前几日已圆满完成,年前按您的吩咐,让大家都回家过年了,只留了必要人手。现在负责轮值守备各处哨卡、货栈的弟兄,一共二十七人,每日两班,绝不敢懈怠。薪饷都按您的吩咐,加倍发放,人心安稳,请老爷放心。”

一旁的张家玉心思灵敏,立刻明白了庞嘉胤是想转移话题,便顺势接口,将话题引向别处:“开春就是县试、府试了。晚生与令斌兄,承蒙夫子悉心教导,自当勤勉备考,日夜不敢松懈,希望能不负夫子栽培之恩,也不负家中厚望。”

陈邦彦也回过神来,收起对北方战事的忧虑,正色道:“元子兄说得是。”

窗外夜色深沉,远远近近响起了零星的爆竹声,提醒着人们辞旧迎新的时刻。

仆妇们撤下残席,端上了清茶和应节的糖果点心。

年宴似乎又回到了它应有的祥和轨道上。

陈子壮端起面前斟满米酒的青瓷酒杯,缓缓站起身。

烛光映照着他清瘦而沉静的面容。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厅内再次安静下来。

陈子升也随之肃然起身,手持酒杯,目光坚定地望着兄长。

“旧的一年就要过去了,这是个多事之秋。所幸祖宗保佑,家人得以团聚,家乡尚且安宁。这是眼前我们最大的幸运。”

他的话语微微一顿,空气中仿佛能听到烛火轻微的噼啪声。

他再次举杯。

“只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天下太平,战乱能少一些。”

众人皆肃然起身,双手捧杯,齐声道:“惟愿天下太平,战乱平息!”

……

次日。

书房内。

陈子壮打开盒子,里面赫然是五封书信。

……

子壮贤契如晤:

展诵来书,知汝丁忧守制,仍心系社稷,于乡里办团练、兴文教,卓有建树,老夫闻之,深感欣慰。足下以谪居之身,行安民之实,此正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之本色,殊为可贵。

来书所忧,老夫尽知。今日庙堂之局,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圣上求治太锐,责效过急,以致臣工战战兢兢,多有“一二月间,从霄壤黜陟”者。辽事尤为圣心所系,袁元素(袁崇焕)甫膺督师重寄,陛见时慨然以“五年复辽”自任,圣眷优渥。然其平台奏对时所请“户部转饷,工部给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诸事,牵动六部,已招物议。至若其擅杀毛文龙一事,虽云“便宜行事”,然朝中哗然,疑谤丛生。此事之是非,关涉日后辽局至巨,老夫身处其中,亦深感其势之危如累卵。

汝在岭南,所行皆为固本安邦之善政,只要不行差踏错,宵小亦难凭空构陷。倘有意外,老夫自当于力所能及之处,为保全善类进言。然丁忧之期,亦是静观之时。望汝善保此身,韬光养晦,精研学问,敦砺品行。待孝服除日,风云际会,正是贤契再度报效国家之时。

秋深露重,万里南望,惟冀为国珍摄。

崇祯二年九月十六日友生龙锡手书

……

子壮贤契青览:

得书,知汝近况,悲喜交集。悲者,尊翁见背,汝身丁大故;喜者,汝能化悲痛为力量,于乡梓有所建树,不负吾平日所望。

来书所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八字,恰是今日庙堂诸公之心境。圣上求治心切,日理万机,然于辽事方略,摇摆于战守之间;于朝中大臣,信任难以持久。袁崇焕督师蓟辽,虽有“五年复辽”之志,然其杀毛文龙一事,朝议哗然,毁誉参半,已伏隐患。眼下关宁防务看似稳固,然虏情狡诈,不可不防其绕道他途。

汝在岭南,远离是非之地,未必是祸。团练、书院之事,脚踏实地做去即可,不必过于忧谗畏讥。待孝期服满,朝局或有新变。届时若需老夫进言,义不容辞。如今之计,在于“沉潜”二字,读书明理,观察时势,静候天时。

秋风送爽,惟望心绪亦能渐趋平静。

崇祯二年九月十八日师基命顿首

……

子壮先生道鉴:

捧读华翰,感佩良深。先生身处江湖,心悬魏阙,更于西学格致之道有探蹴索隐之志,光启何幸,得遇知音。

承询西学近况,仆自督修历法以来,延请龙华民、邓玉函诸西洋教士,译撰《崇祯历书》,考测天体,务求精准,以期超胜。至于火器,乃当前第一要务。仆曾上疏言,“火器者,今之时务也”,力主仿制西洋铳炮,并训练火器营。然工部制造迟缓,经费支绌,更缺熟谙技法之工匠,成效未彰,言之愧怍。

辽东之虏,确已习得火炮之用,虽粗劣不及西洋,然于野战中已具威胁。故“师夷长技以制夷”,绝非空谈,实为救时之急策。先生于粤海见红夷船坚炮利,感触必深。倘有机会,可详察其船式、炮位,记录见闻,或于将来有所裨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况我辈乎?

北望岭云,神驰不已。

崇祯二年九月十五日晚光启谨复

……

子壮兄台惠鉴:

接奉手书,如亲芝宇。兄台丁忧期间,仍念及民生疾苦,欲行管子之政,此仁心义胆,式耜钦佩不已。

兄所询清丈田亩、鼓励工商之事,确是开源良策,然亦难关重重。清丈田亩,必触犯乡绅、豪强之利,其阻力可知。鼓励工商,则与朝廷重农抑商之祖制有所扞格,易遭守旧之言官弹劾。近日朝中于理财之策,亦多争论。陛下虽知国库空虚,急于敛财,然加派“三饷”,已是竭泽而渔,民怨沸腾。式耜在户科,屡次力争,言“与其搜刮于民,不如清理屯田,稽核隐漏”,然人微言轻,难挽狂澜。

兄在岭南试行纺织,此为民谋利之实事,可徐徐图之,但以不惊动上官、不扰地方为要。待有所成,再图推广。弟必于朝中,为实业兴利之策鼓与呼。然当今之世,积弊已深,非大刀阔斧难以挽回,惜乎庙堂之上,能共识此理者寥寥。

纸短情长,伏惟珍重。

崇祯二年九月二十日弟式耜拜复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