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洪承畴开始反清覆明 第121章 赵奎的警觉

作者:晦明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21:42:35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夜色如墨,海风在耳边嗡嗡作响。

张诚独自立于船头,望着远处长山岛上零星的火光,摸了摸怀中那份精心伪造的“大清皇帝诏书”,又理了理脑后新编的辫子——自从被俘以来,他一直没机会打理头发,头顶的头发早就重新长了出来。

这艘小帆船刚一靠岸。几名叛军士兵便立刻迎了上来,手里的鸟铳警惕地指向刚从船上下来的张诚。

“什么人?”叛军士兵的声音里仍然带着浓厚的倦意,显然是刚醒过来。

张诚不慌不忙地喝道:“大胆!我乃大清皇帝特使,要见你们的主将!”

士兵们面面相觑,一名小头目凑近打量,见张诚脑后确实拖着一条大辫子,不敢怠慢,急忙引他上岛,并派人去报告赵雄。

赵雄正在营中饮酒,闻报大惊,酒醒了一半,匆匆出迎。

“末将赵雄,不知天使驾到,有失远迎!”赵雄虽不认得张诚,但见来人确实是满洲装束,连忙躬身行礼。

张诚冷哼一声,扬了扬手中的“诏书”,说道:“皇上已发精兵一万、战船三百艘,不日即到登州海外。特命本使先行,诏谕刘成宗,命你等即刻准备接应,里应外合,共破洪承畴!”

赵雄闻言大喜过望,却又有些疑虑:“天使,如今明军水师虽新败,但仍在海上巡弋,大军如何能安然抵达?”

张诚厉声道:“皇上用兵,神鬼莫测,尔等凭甚得知?你只需按诏行事,今夜便送本使入城面见刘元帅,若有延误,军法从事!”

“是!”

赵雄连忙安排小船,将张诚送往备倭城北峭壁之下。

按照约定,船上兵士以火把向城头发出三长两短的信号。

片刻后,悬崖上缓缓放下一个巨大的吊篮。张诚深吸一口气,踏进摇摇晃晃的篮子。

备倭城,蓬莱阁内,灯火通明。

刘成宗正与赵奎等一班心腹饮酒解愁,忽然亲兵来报,说北面悬崖用吊篮接上一人,自称是大清皇帝特使。

听闻此言,刘成宗手中的酒杯“啪”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他猛地站起身,激动地说道:“快!快请!”话音未落,他立刻改了主意,“不!我亲自去迎!”

当刘成宗在亲兵簇拥下赶到北城楼,看到一身满洲装束、辫子垂肩的张诚时,先是愣了片刻,随即狂喜地扑上去,抓住张诚的双臂:“张兄弟!果然是你!大清皇帝真的派兵来了?”

“正是。”张诚点头道,“事情紧急,你我就别叙旧了,立刻宣旨吧。”

“好好好。”刘成宗连忙招呼身边一干人等跪下。

张诚双手捧出“诏书”,高声读道:“大清皇帝诏曰:咨尔刘成宗,深明大义,据守登莱,抗御明军,忠勇可嘉。今特遣甲喇额真张诚赍诏抚慰。朕已简选精兵一万,战船三百艘,克日发兵,驰援登州。着尔等整饬兵马,备足粮械,俟大军抵达长山岛,即以三堆烽火为号,尔等速率精兵出击,里应外合。成功之日,裂土封侯,必不吝赏!钦此!”

“臣,领旨谢恩!”

刘成宗双手颤抖地接过“诏书”,其他叛军将领们也纷纷凑过来看。

“皇上圣明!皇上圣明啊!末将盼王师如久旱盼甘霖!请张兄弟回禀皇上,末将必当效死力,以报皇上之恩!只是……”刘成宗顿了顿,压低声音,“如今洪承畴大军围城,水泄不通,我军如何出城赴约?”

张诚从容答道:“刘元帅不必担忧。届时,皇上会遣小股水师佯攻西边海岸,吸引明军注意。你等可趁机从城中杀出,届时见机行事,或从海上退走,或直取洪承畴大营。”

说着,张诚正要告辞,赵奎却突然开口发话:“张兄,如今天快要亮了,没了夜色的掩护,届时你的动静非常容易被城外官军发觉,还是暂且留在这城中一日。”

张诚不好推脱——其实他本来也想留在城里见机行事的,便一口答应了下来。赵奎立刻吩咐亲兵带张诚去安歇了。

待到张诚离开,赵奎这才对面上喜色仍未褪去的刘成宗说道:

“大哥,我有句话不知该不该说。”

“说嘛,咱们兄弟有什么不能说的。”

“这件事……有些蹊跷在里面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