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姬的眼睛再次瞪圆,
“孙悟空?那个那颗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
“没错,就是他。”
李长庚点点头,提起这个小师弟,脸上似乎轻松了一点,心中也甚是喜爱,怎么说呢,难道都喜欢什么小师弟小师妹之类的?
十天前,李长庚收到了菩提祖师的消息,让他过去一趟,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
对于高踞九霄的天庭来说,只是云卷云舒的十天光景,
对于西牛贺洲这片土地,早已草木荣枯了十度春秋。
此刻,在斜月三星洞那座笼罩在氤氲紫气、古树森森山门前,站着一个奇异的青年。
他身量颀长挺拔,穿一身天青色素锦道袍,袍襟袖口处不见任何奢华纹饰,只流淌着一种沉凝清澈的仙蕴光泽。
乌黑如墨的长发用一根温润的青玉环松松束在脑后,露出饱满光洁的额头和一张极其俊美年轻的脸庞。
剑眉朗目,鼻梁英挺,薄唇微抿时带着一种近乎孤高的神气。
他负手而立,腰间悬着一柄同样素雅的三尺长剑。
剑鞘是古朴的墨色沉木,毫无雕琢痕迹,古朴到了极点。
可那剑柄却隐隐透出一种仿佛能将周遭光线都吸进去般的深邃气息。
若是眼力足够好的大能在此,便能认出这剑鞘看似普通,竟是截取了混沌初开时一株太初沉墨木的万年木心炼化而成!
这青年,正是褪去了老倌儿伪装的太白金星李长庚。
在灵台方寸山这等地方,在师父菩提老祖面前,自没有继续装老的必要。
伪装是给外人看的,是行走天庭和凡间的人设需要。
毕竟一个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老神仙形象,更具说服力和亲和力也更好倚老卖老。
若是顶着这张太过年轻张扬的脸出去办事,遇见其他界域的倒是好说,
他李长庚擅长以德服人,
但若是到了凡间,只怕是会被当成骗子。
所以,在自家师父这窝里,他乐得以本来面目行事,舒坦自在。
洞府外的古朴石门无声无息地向两侧滑开,露出洞窟内深邃幽明的一角,仿佛连接着宇宙玄黄。
那股浩瀚又深邃、包容万象又独立方外的道韵,扑面而来。
一位身着灰麻布袍、须发皆白的身影,静静地站在洞内深处。
看不清具体模样,只有一种如亘古长存山岳般的感觉。
仿佛他既是星辰,又是尘埃,既是过去,也是未来。
这便是菩提祖师真正的威仪,不刻意张扬,却能让一切生灵感受到那份源自元初的厚重与智慧。
“弟子李长庚,拜见恩师。”
李长庚心中恭谨无比,面上亦是,整肃衣冠,恭恭敬敬地迈步进入洞府,在距离祖师数丈远的地方,一丝不苟地行弟子大礼。
“嗯。起来吧。”
一个温和、沉静、仿佛亘古不变的潺潺道音响起,涤荡着人的心灵。
李长庚依言起身,垂手肃立,静待师命。
在祖师面前,连他这个天庭第一老油条也收起了所有城府算计,回归本心。
“几日后,”祖师的声音缓缓流淌,
“山外几十里,涧边松下,你将见到一头通灵的灵明石猴。”
李长庚心头一震。
灵明石猴?
祖师的声音继续,不急不徐:
“它秉天地精华而生,混沌元种,此世初开蒙昧。”
“然其灵台清明若琉璃,身怀大气运,亦惹大因果。”
祖师的话语停顿,
“你……”
“不可显露真身,不可点明吾处。”
“化凡引路,点拨其心,使那猢狲……”
“自行寻到此间便可。”
自行寻到此间便可?
师父让自己专门下凡一趟,就是为了化身凡人,去给那头猴子指条路?
而且不能暴露身份?
还不能说自己是谁?
要让它看起来是自己找到的?
李长庚何等心思剔透?
融合了两世记忆更显玲珑!
几乎瞬息之间,他就明白了师父的用意,
遮掩!规避!
引导那石猴找到三星洞拜师学艺是真!
但不能让那石猴察觉这是被安排的!
祖师让自己去办,既是考验,更是信任。
在祖师面前,不需要多问。
李长庚深吸一口气,将心头所有的震荡和猜测压下,脸上恢复了青年剑仙的清冷专注。
“弟子明白了。”他再次恭敬行礼,
“引导其来此,一切皆系其自愿寻找,有机缘巧合。”
祖师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满意。
“善。”
李长庚端起玉案上已经半凉的琼露仙酿,啜了一口,当感觉到是珍藏的极品仙酿的时候,顿感可惜,
本来是准备放假的时候慢慢品尝的,没想到随随便便的就被瑶姬给拿出来了。
“就这么简单?”瑶姬听得有些意犹未尽,小手撑着脸蛋,
“星君你下凡一趟,堂堂太白帝君,”
“就只是为了变个凡人装成砍柴的跟猴子搭句话?”
“就这么简单。”
李长庚放下玉杯,回想起那个场景,嘴角却勾了起来,
“但你可不知道那小猴子当时的模样。”
“赤条条一根尾巴毛,刚从石头里蹦出来没几年,跟野猴混久了,浑身上下灰扑扑,抓耳挠腮,那对眼睛倒是亮得出奇,滴溜溜乱转,充满了野性和懵懂的灵光。”
“我化作一个樵夫,背着烂斧头,哼着小调……”
“那小猴子从树上挂下来,冲我就呲牙咧嘴问路:‘喂!砍柴的!这山里边,哪里有长生不老的神仙?’”
李长庚学着猴子的腔调,挤眉弄眼,逗得瑶姬噗嗤一下笑了出来。
“那语气,愣头青一个!”
李长庚笑道,
“我就装模作样地叹气,‘神仙?神仙好啊,躲在那深山洞府里,逍遥自在,不受阎王老子管!远在天边,近……’”
他卖了个关子。
“近什么?”瑶姬的好奇心被吊得老高。
“我就指着斜月三星洞的方向,唱了一段偈子,”
“斜月三星洞,烟霞绕奇峰。
菩提老树根扎地,三界通明一窍生。
灵猴若问长生道,需向深山寻迹踪。
莫问神仙何处坐,抬头自有月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