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朱高烨却连看都懒得再看他一眼,他催马走到那片废墟前,对着身后的宋应星和一众匠官说道:

“图纸都记下了吗?”

“回王爷,都已记下!”首席匠官宋应星激动得满脸通红,

“属下从未想过,理学的原理,竟然可以如此高效地运用在营造之事上!王爷之才,实乃天授!”

“这只是开始。”朱高烨的目光,扫过这片千亩的土地,眼中燃烧着熊熊的火焰,

“我要你们,在三个月内,在这里,建起一座足以容纳五万人的,集冶炼、制造、研发、居住于一体的,全新的工业城市!”

“水泥工坊、炼钢高炉、蒸汽锻锤、齿轮车床...所有我图纸上有的东西,我都要看到它拔地而起!”

他转过身,看着身后那些同样激动不已的匠官和士兵,声音变得愈发激昂。

“父皇给了我们地,给了我们名分。但钱,要靠我们自己挣!人手,要靠我们自己招揽!”

“从今天起,我军械格物总局,正式挂牌!”

他从亲兵手中,接过一面早已准备好的,黑底金字的大旗。

旗帜展开,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八个大字:

格物致知,实业兴邦!

“传我的令!”朱高烨将旗杆重重地插在废墟之上,对着解缙说道。

“第一,以总局之名,在京城九门张贴告示,高薪招募天下所有能工巧匠!

不问出身,不问过往,凡有一技之长者,一经录用,薪俸十倍于工部!

有重大贡献者,赏田地,赐爵位!”

“第二,以皇家海洋贸易总公司之名,传檄东南三省所有海商。

十日之内,到泉州市舶司,参加本王亲自主持的南海贸易招商大会。

凡与会者,皆可获得第一批贸易许可证的优先申领权。

逾期不到者,后果自负!”

“第三,”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

“告诉纪纲,让他派人,给我盯紧了汉王和赵王府。

再派一队精锐,去保护一下安远侯。

我不想在他伤好之前,听到任何关于西苑的...闲言碎语。”

解缙手持笔墨,奋笔疾书,心中热血沸腾。

...

京城,崇文门。

作为外城通往皇城的主要通道之一,这里终日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南来北往的客商,衣着光鲜的官宦,以及无数为了生计而奔波的平民百姓,共同构成了这座帝国都城的繁华底色。

城门洞旁的告示栏,向来是消息最灵通的地方。

无论是朝廷的政令,还是民间的奇闻,总能第一时间出现在这里,引来无数识字或不识字的百姓围观。

然而,今天,这里却出现了一番前所未有的景象。

一张巨大无比的,用上好宣纸书写,并盖着“军械格物总局”鲜红大印的告示,占据了告示栏最中心的位置。

告示前,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

人群中,不时爆发出阵阵难以置信的惊呼和激烈的议论声。

“我的天爷!我没看错吧?招募工匠,月钱...五两银子起步?!”

一个穿着短打,满身油污的铁匠,使劲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声音都因为激动而变了调。

五两银子!

这个数字,对于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无异于平地惊雷。

要知道,在大明朝,一个普通的壮劳力,辛辛苦苦干上一个月,能挣到一两银子,就已经算是高收入了。

即便是那些在工部当差,有着正式“匠籍”的官匠,月钱也不过一两二钱,外加一些微薄的米面补贴。

而这张告示上,开出的却是五两银子的“起步价”!

“不止!你往下看!”旁边一个识字的穷酸秀才,指着告示,唾沫横飞地念道,

“凡有一技之长,能改良工具、提升效率者,月钱十两!

有重大发明创造,经总局评定为优等者,赏银百两,赐予匠师头衔,月钱...五十两!”

“五十两...我的娘欸!”

“这...这是抢钱还是招人啊?”

“赏银百两?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人群彻底沸腾了。

五十两银子一个月,那是什么概念?

那比朝廷六部侍郎的俸禄还要高!

一年下来,就是六百两!足以在京城买下一座三进的大宅子!

而这,还不是最令人疯狂的。

秀才清了清嗓子,用一种近乎咏叹的调子,念出了告示上最震撼人心的那几行字:

“有惊世之才,能开创新学、引领潮流者,总局将奏请圣上,破格册封!赏田千亩,赐...世袭爵位!”

爵位!

还是世袭的!

“轰!”

人群的理智,彻底被这最后两个字击碎了。

自古以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工匠,在世人眼中,不过是“奇技淫巧”之辈,社会地位极低,甚至被列入“贱籍”,子孙后代都不得参加科举。

而现在,一张来自皇家新衙门的告示,却在告诉他们:只要你有真本事,你不但能挣到比读书人多得多的钱,甚至...还能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假的吧?这一定是假的!哪个王爷会这么干?疯了吧?”有人提出了质疑。

“你懂个屁!”立刻就有人反驳,

“没看到上面盖着的大印吗?军械格物总局!那是谁的衙门?

靖海王殿下!就是在漠北一炮平了鞑靼人的那位爷!人家玩的,就是咱们想都想不到的路数!”

“没错!我三舅的二大爷的邻居,就在京营当差,他亲眼见了!

靖海王殿下在西苑,就用一炷香的工夫,把安远侯的府邸给拆平了!那本事,神仙一样!”

“这么说...这告示,是真的?”

“肯定是真的!你看,那边已经开始报名登记了!”

顺着那人手指的方向,众人看到,在告示栏不远处,已经搭起了一个简易的凉棚。

十几名身穿统一藏青色制服,气质干练的“总局”书吏,正坐在桌案后,面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人群再也按捺不住,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朝着报名点蜂拥而去。

“我我我!我报名!我是京城最好的木匠!打的鲁班锁,没人解得开!”

“让我先!我家祖传的烧窑技术,烧出来的青花瓷,是贡品!”

“都别挤!老子是铸剑的!宝刀裂云听说过吗?就是赏给汉王殿下的那把!那是我师兄打的!我的手艺也不差!”

类似的景象,在京城九门,以及城内所有繁华的市集,同时上演。

一张告示,搅动了半座京城。

无数隐藏在市井陋巷之中,平日里为了三餐而奔波,空有一身技艺却无处施展的能工巧匠们,在这一天,仿佛看到了照亮自己人生的一道光。

他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带着简陋的工具,带着毕生的手艺,也带着一丝对未来的,不敢相信却又无比渴望的憧憬,汇入到了那一条条报名长龙之中。

...

靖海王府,书房。

朱高烨并没有亲自去招募现场,他只是坐在书桌后,安静地翻阅着一本来自天津卫“格物总局”总部的技术报告。

解缙则在一旁,神情有些亢奋地汇报着城内各处报名点的情况。

“殿下,您这招千金买马骨,实在是...神来之笔!”解缙的脸上,满是敬佩之色,

“短短半天时间,前来报名的工匠,就已经超过了三千人!

而且,根据各处登记吏员的初步筛选,其中不乏技艺精湛的老师傅,甚至还有几个身怀绝技的民间奇人!”

“户部营缮清吏司的几个老工匠,连官身的匠籍都不要了,偷偷跑来我们这里报名。

工部虞衡司的人去抓,被我们负责维持秩序的卫士给拦了回去,闹得不大不小。

我看,工部尚书宋礼的弹劾奏章,这会儿怕是已经递到宫里去了。”

解缙说得眉飞色舞,丝毫没有担心被弹劾的意思。

朱高烨却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似乎对这预料之中的结果,并不在意。

“人多,不代表有用。”他放下手中的报告,抬起头,

“真正的考验,在后面。解学士,我让你准备的考核场地和题目,都安排好了吗?”

“回殿下,都已安排妥当。”解缙连忙收敛心神,恭敬地答道,

“按照您的吩咐,在西苑的空地上,已经划分出金、木、水、火、土五大工区。每个工区,都设立了三道关卡。”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