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刚成日不落,全球穿越了? 第14章 大学

作者:超级大大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21:54:29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第一关,考基础。

比如木工,就要求在一炷香之内,不用一钉一卯,徒手拼出一个标准的鲁班锁。

铁工,则要求在半个时辰内,将一块生铁锻打成指定厚度的钢片。凡连基础都不过关者,直接淘汰。”

“第二关,考巧思。

我们会提供一些残缺的工具,或是提出一些现实中遇到的难题,比如如何用最省力的方式,将一块千斤巨石吊起三尺高。

让他们自行设计,自行解决。此关,不求结果,只看思路。”

“第三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由殿下您,和宋应星总匠官,亲自面试。凡能通过前两关者,皆是百里挑一的人才。

他们的最终去向和待遇,将由您亲自评定。”

朱高烨满意地点了点头。

“很好。规矩,一定要立好。我格物总局,招的不是混饭吃的庸才,而是能真正推动技术进步的精英。宁缺毋滥。”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庭院中那棵开始泛黄的银杏树。

“光有人,还不够。

这些人,都是野路子出身,虽然身怀技艺,但脑子里,还都是些师徒相传的经验之谈。

我要的,是将他们的经验,变成可以量化,可以传承的知识。”

他转过头,看着解缙。

“解学士,你是天下闻名的大才子。接下来,我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托付给你。”

“殿下请吩咐。”

“我要你,在我格物总局内部,成立一所格物大学!”

“大...大学?”解缙愣住了。

“对,大学。”朱高烨的声音,变得郑重起来,

“这所大学,不教四书五经,不考八股文章。它只教三门课。”

“第一,数理。也就是我之前跟你提过的,算术、几何、代数。

这是所有格物之学的基础。我要你将我给你的那些教材,整理出来,培养第一批老师。”

“第二,格致。也就是物理和化学。

研究万物运动的规律,物质变化的原理。

我要让工匠们知道,火药为什么会爆炸,钢铁为什么会生锈,而不仅仅是祖师爷就是这么教的。”

“第三,营造。也就是机械设计和工程管理。

我要让他们学会画图纸,学会计算力学,学会如何将一个复杂的工程,拆解成无数个简单的步骤,进行流水线作业。”

“我要让所有进入我总局的工匠,无论年长年幼,都必须入学进修!

考试不合格者,降薪,甚至淘汰!考试优异者,晋升,重赏!”

“我不仅要用钱和爵位留住他们的人,我更要用知识,彻底改造他们的思想!

我要让他们,从一群凭手艺吃饭的匠户,转变成一群懂原理、会创新、有荣誉感的,真正的...工程师!”

解缙被朱高烨描绘的这幅蓝图,彻底震撼了。

办一所只教“奇技淫巧”的大学?

让工匠和读书人一样,系统地学习知识?

还要考试?还要晋升?

这...这简直是闻所未闻,惊世骇俗!

如果说,之前的高薪招募,只是在挑战大明的经济秩序。

那么,现在这个“格物大学”的构想,就是在公然挑战“儒家”这个立国之本!

他几乎可以预见到,一旦这个消息传出去,整个朝堂,整个士林,将会掀起何等恐怖的狂风巨浪!

“殿下...此举...此举恐怕会引来所有读书人的口诛笔伐,会被...会被斥为教化沦丧,离经叛道啊!”解缙的声音,都有些发颤。

“那又如何?”

朱高烨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不屑的冷笑。

他走到书桌前,拿起一张白纸,用炭笔在上面,飞快地画出了一个东西。

那是一个由曲轴、连杆、活塞和飞轮组成的,结构精密的机械。

“当我的学生们,能用数理,计算出这台机器每一个零件的最优尺寸;

能用格致,解释清楚燃料在汽缸内燃烧,推动活塞做功的原理;

能用营造,将它完美地制造出来,并安装到船上、车上的时候...”

他抬起头,目光如电,直视着解缙。

“你觉得,那些只会摇头晃脑,吟风弄月的读书人,他们的口诛笔伐,还重要吗?”

“当我的钢铁舰队,纵横四海,将整个世界的财富都带回大明;

当我的火枪军团,用排队枪毙的战术,让任何敢于反抗的敌人都在百步之外化为飞灰的时候...”

“你觉得,所谓的祖制和道统,还能束缚住朕,和朕的帝国吗?”

朱高烨缓缓地将手中的图纸,推到了解缙的面前。

“解学士,旧的时代,即将过去。”

“而我们,将是新时代的...开创者。”

“你,可愿与我同行?”

解缙看着图纸上那个他完全无法理解,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着爆炸性力量的机械,看着眼前这位皇子眼中那足以燃尽一切的雄心与自信。

他感觉自己的血液,在瞬间,被点燃了。

离经叛道?

那又何妨!

他拿起那张图纸,如同捧着一件稀世珍宝。

“臣,愿为殿下,为这新时代,铺就第一块基石!”

数百匹快马,正从京师驿站飞驰而出,朝着东南方向,卷起一路烟尘。

马背上的骑士,皆是靖海王亲军中的精锐,他们怀中揣着的,不是军情战报,而是一封封由朱高烨亲笔署名,并盖着“皇家海洋贸易总公司”大印的,烫金“请柬”。

这些请柬的目的地,是泉州、广州、宁波、扬州...所有大明东南沿海,最繁华的港口城市。

请柬的收件人,则是那些平日里隐于幕后,却真正掌控着大明海贸命脉的,豪商巨贾,世家大族。

...

泉州,刺桐港。

作为大明乃至整个东方世界最大的港口,这里每日都有上百艘商船进出。

码头上,皮肤黝黑,语言各异的脚夫们,扛着来自暹罗的香料、来自东瀛的白银、来自西洋的宝石,如同蚂蚁搬家一般,川流不息。

港口旁,一座占地极广,亭台楼阁堪比王府的宅邸内,正进行着一场秘密的聚会。

宅邸的主人,是泉州陈氏的族长,陈友谅。

当然,此陈友谅非彼陈友谅,他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后辈,但“泉州陈”这个名号,在整个大明东南沿海,却比许多王公贵族还要响亮。

因为他们,是前朝遗留下来的,掌控着香料贸易的“海商八大家”之首。

此刻,正堂之内,汇聚了来自各地的海商代表。

有掌控着丝绸出海渠道的“扬州汪”,有垄断了对日贸易的“宁波李”,还有新兴的,靠着走私火器和铁料发家的“月港林”。

这些人,每一个跺跺脚,都能让一方市面的物价抖三抖。

但今天,他们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一丝凝重。

“都收到了吧?”

坐在主位上的陈友谅,年约五旬,身形微胖,穿着一身不起眼的绸缎常服,手中却把玩着两颗鸡蛋大小的夜明珠。

他慢悠悠地开口,声音不大,却让在场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众人默默地点了点头。

“说说吧,都怎么看?”陈友谅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