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守户 第103章 手中刀

作者:长不大的肥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22:54:48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王吉被押下去后,李恢转身看向两侧瑟瑟发抖的官吏,语气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诸位,今日起,朱提县政务由本丞暂代。”

“限尔等三日内,将所管事务的明细账本呈上来,有隐瞒欺瞒者,王吉便是前车之鉴!”

麴义上前一步,沉声道:“本都尉已令人接管城门守卫与府库,从今日起,出入县城需验令牌,府库收支一日一报,任何人不得私自动用。”

众官吏喏喏连声,各自散去。

麴义看着空荡荡的府衙,皱眉道:“德昂,就这么把他们放走了?若是他们通风报信怎么办?”

李恢闻言,淡淡一笑:“我要的就是如此。”

“若是不把他们放走,怎么能惊动大鱼?”

其实李恢的计划原本并非如此,但是前来犍为属国之前,贾诩找他深谈了一次。

如今李恢面对的犍为属国,虽然情况与刘璋刚到南安时差不多,但是双方的处境和实力却完全不一样。

李恢背后有着富足的南安县和十余万百姓撑腰,官吏、工匠、钱粮皆极为充裕,身边还有着两千兵卒。

根本不需要畏畏缩缩。

三百人有三百人的打法,两千人有两千人的打法。

时不我待,李恢根本不需要按照原来的思路去缓步推进,直接上来掀摊子即可,没必要像此前刘璋经营南安县一样缓步推进。

只要找到证据,以雷霆之威将地方豪强解决了,完全可以直接从头开始。

想到这里,李恢不由得轻轻的叹了口气。

自己较之贾县丞,终究是太嫩了。

曾经以为绝妙无比的计划,现在看来是那么的幼稚,就像小孩子过家家一般。

但好在整体的思路方向还是对的,只不过是错误估计了己方的实力而已,部分计划尚有用处。

麴义闻言,也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随后,李恢继续看向徐晃:“公明,城外的兵卒便交由你了。待到这边的事宜结束,你当立刻率领五百兵卒前往汉阳县。”

“务必要稳住局面,等到吾等将朱提县之事摆平。”

徐晃微微拱手,郑重道:“李丞放心,晃明白。”

目送着徐晃离去,李恢稍稍舒了口气。

相较于麴义,其实徐晃更令他放心些。

临行前,贾诩与刘璋曾对他交代过不少事宜,其中就包括徐晃。

历史上那场决定三国走向、导致蜀汉从巅峰走向没落的襄樊之战中,是徐晃在危急之中解了襄樊之威,正面战胜了关羽。

这份战绩哪怕有不少人的辅助,含金量依旧足够高。

毕竟关羽的实力,毋庸置疑。即使性格上有些缺陷,但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中都是最顶尖的将领甚至是统帅。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人对关羽的实力很是质疑,觉得关羽纯粹就是吹得厉害,害得刘备丢了荆州,致使蜀汉走向没落。

有这种想法的人,除了少数是纯粹为了标新立异,稍微看了些只言片语便觉得众人皆醉我独醒、史书记载纯粹瞎扯外。

多数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了解了一些史料后,对于演义中被神话了的关羽出现了一定心理落差。

但其实当了解的更多,就会发现,关羽即便与曹操、周瑜这些同时代的顶级统帅有些差距,依旧是当之无愧的一流军事将领,具备顶级的战术执行能力。

水淹七军展现了出色的战术洞察力与临场指挥能力,长期独立镇守荆州证明了其较强的军政综合掌控力,自身的威望和战力就更不用说了。

关羽的确有短板,但却不能因此就无限放大、全盘否定。

因为别的不说,这么推论的话,曹老板的短板错误也不少。

热血时追董卓被差点团灭、暴怒时讨徐州老家被偷、贪色时宛城一炮害三贤、刚愎自用时赤壁一把火、犹豫不决时汉中之战灰头土脸。

但依旧不可否认,曹老板顶级统帅的能力。

历史并不全是必然,也充满了诸多偶然。曹老板就属于能力强且运气好的,否则前期但凡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只怕在史书上便成了吕布、马腾之流。

一味的从结果倒推过程是一种愚蠢的行为,总有人会为成功者找各种理由和品质,为失败者的失败找各种“必然”。

虽然不可否认成功者的优秀和努力,失败者存在的一些缺陷,但是很多时候运气与机遇也占据了很大的部分。

或许一场雨、一阵风,甚至是一支箭,历史的结局、故事的主角就会改变。

不过,但凡能够留名青史、能留下些许成绩的,九成九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存在。

有人看了史书便觉得这些人不过如此,很大程度是因为史书的客观概括性以及时代错位带来的错觉,属于事后诸葛亮。

只看到这些人的缺点,却忽略其背后,他们仍能突破重重阻碍达成成就的核心能力,总觉得我上我也行。

用现代标准衡量古人,本就是不合理的。都不用说古人,往前推个一二十年,甚至是几年,同样会觉得当时的人很蠢。

诸多显而易见的发财风口也就罢了,像是一些明显三观不正的剧、夸张吹捧国外的杂志、离谱弱智的谣言等,想想都觉得当时怎么会那么蠢,但凡稍微动下脑子也不会信。

然而过几年,再回头看当下,依旧会发现一群没脑子的。

刘璋对此有着清晰的认知,所以他对自己的期望从来就没有那么高,他只是个普通人。

若不是有些身份,想好好活着怕是都是奢望。若不是有魂幡,想安稳从刘焉手中接过益州牧都难。

同样,对于徐晃这种留名于史的人才,刘璋也保持着高度的重视。花费了不少精力结合其历史上的评价定论及日常表现,对其进行分析定性,便于任用。

众武将中,徐晃并不起眼,但在贾诩的综合评价中竟然却是最高的。

徐晃或许没有其他几将优点那么突出,但有一个极强的特质,那就是全面,可谓刚柔并济。

既治军严整、勇猛果决,又长于沉稳谦逊、临机应变。

能战、能守、能稳,有独当一面的潜质,也是最匹配刘璋作战体系的将领。

无愧历史上曹老板对其“有周亚夫之风”的高度评价。

哪怕这份评价的背后有些曹老板自己的小心思,但前提是徐晃也得担得起,否则只会是一个笑话。

让其镇守汉阳,李恢短期内便不用过多操心汉阳出现乱子,可以安心将朱提县事宜处理完毕。

一旁的麴义看着徐晃离去的身影,眼中闪过一抹复杂之色,但很快便转为坚定。

有所长必有所短,他看得出刘璋等人对于他与徐晃之间的定位和任用不同。

如果可以的话,他自然也希望自己能文能武、独当一面。

但只可惜,性格和天份这种东西,是很难改变的。就如他的用兵风格一般,若是效仿他人,那等于是自废武功,最终更大的可能是会变的一无是处。

况且他是个快意恩仇、不羁果决之人,不喜欢顾全大局,也不擅长玩那些弯弯绕。

他永远只能成为刘璋的手中刀。

不过,即便是只能做刀,他也要成为最锋利的那一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