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教职工食堂依旧嘈杂,陶静端着餐盘,找了个靠窗的角落坐下。她刚夹起一筷子菜,余光就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朝这边走来——吴院长端着餐盘,脸上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径直在她对面坐下。
陶静的手指微微收紧,但面上不显,只是礼貌性地点了点头:“吴院长。”
“陶主任,一个人吃饭?”吴院长语气轻松,仿佛只是偶遇。
“嗯。”她简短地应了一声,低头继续吃饭,不想多言。
吴院长也不在意,慢条斯理地夹了口菜,突然压低声音道:“你看见靠近门口那桌了吗?”
陶静一怔,下意识回头望去——审计组的四个人正围坐在一起吃饭,雅晴坐在主位,神情严肃地说着什么,其他三人时不时点头。
“请神容易送神难啊……”吴院长叹了口气,声音压得更低,“本来让他们来审计前任院长的,结果现在查起来没完没了,连我们现在的账目都要翻。”
陶静收回目光,心里已经明白了几分——吴院长这是想让她去“疏通关系”。
她苦笑了一下,摇头道:“吴院长,您可能不知道,我就是被他们排挤出来的,他们不会听我的。”
吴院长若有所思地“哦”了一声,眼神在她脸上停留了几秒,似乎想起了什么:“对,你是汪院长安排去的审计处……”
他没把话说完,但陶静已经听出了言外之意——她当初是靠汪院长的关系进的审计处,自然不受待见。
空气一时有些凝滞。陶静低头吃饭,不再接话。吴院长也不急,慢悠悠地喝了口汤,才道:“行,那我再找别人吧。”
他语气轻松,但陶静能感觉到,他并没有放弃这个念头。
果然,临走前,吴院长又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不过,陶主任,你在审计处待过,总比其他人更了解他们的工作方式……如果有什么‘建议’,随时可以找我聊聊。”
陶静捏着筷子的手微微发紧,但面上依旧平静:“好的,吴院长。”
吴院长满意地笑了笑,端起餐盘起身离开。
陶静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清楚——他这是在试探她,想看看她是否愿意为他“办事”。
而更让她不安的是,他提到了汪院长……
“他到底知道多少?”陶静攥紧了餐巾纸,眼神暗了下来。
审计组进驻双创学院后,按照既定审计方案展开工作。经验丰富的老赵、老吴和年轻审计师小汤组成延伸审计小组,重点对双创学院后勤开展审计。审计组长雅晴召集全体组员召开审前会议,详细介绍双创学院的基本情况、审计重点和工作要求。
临近中午用餐时分,老吴无意间提到:“双创学院中午的伙食质量很一般。“这一观察立即引起小汤的共鸣:“不仅质量差,分量也不足。我在班车上经常听到教职工抱怨食堂问题。“实际上,作为部队转业干部、曾担任过司务长的老戴也早有同感。凭借专业敏感,老戴意识到这可能暴露出食堂管理上的深层次问题。他分析道:“从专业角度看,单位食堂如果内部控制不健全、管理松懈,很容易滋生'微腐败'。我们应该将食堂管理纳入审计重点。“这一建议得到审计组的一致认可,雅晴立即调整审计方案,将食堂管理作为新增审计事项。
审计组首先对食堂运营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发现,该食堂仅提供午餐服务,每人每餐标准30元,配备6名工作人员,包括2名厨师、2名杂工和2名管理人员。值得注意的是,厨师和杂工的工资由物业公司支付,而采购工作则由办公室黄某负责。这种特殊的人员配置和经费管理模式引起了审计人员的警觉。
在初步了解情况后,审计组立即开展现场检查。在库房检查时,透过玻璃冰箱门意外发现里面存放着半瓶开封红酒,陪同检查的两名杂工均表示不知情。更严重的是,库房管理存在明显漏洞:大米、调味品等物资没有规范的出入库登记制度;蔬菜验收只是每月底统一补签手续;米、油、调味品等经常在下午下班后采购,且无人现场验收。这些发现印证了审计组最初的怀疑。
老戴凭借多年的后勤管理经验,敏锐地指出其中存在的风险隐患。采购与验收职责未分离,关键控制环节形同虚设;非工作时间采购缺乏监督,给舞弊行为留下可乘之机;30元的高标准与实际供餐质量明显不符,可能存在资金使用效益问题。特别是那瓶来历不明的红酒,更让人怀疑是否存在公款私用的情况。
基于这些重要发现,审计组立即调整工作重点。一方面着手调阅食堂近年来的全部财务凭证,重点核查采购发票的真实性和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另一方面安排专人进行市场调查,比对食材采购价格的合理性。同时计划对实际用餐人数进行统计,与经费报销情况进行交叉验证。必要时还将开展突击盘点,彻底查清物资管理情况。
老戴特别强调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采购环节的价格真实性,重点核查是否存在虚高报价;二是验收环节的数量准确性,防止缺斤短两;三是资金使用的合规性,杜绝挪用浪费。审计组决定按照“资金-物资-管理“三位一体的思路深入调查,既要查清具体问题,更要找出制度漏洞,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推动完善食堂管理体系,从根本上防范廉政风险。
审计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着。老戴和老吴按照既定分工,开始对食堂近三年的采购凭证进行细致审计。老戴戴着老花镜,面前堆满了厚厚一摞凭证,他主要负责审计食堂蔬菜、大米和调味品的采购情况;老吴则专注地翻看着员工实物福利的采购单据。
随着审计的深入,一个个异常情况逐渐浮出水面。老戴发现调味品的采购量明显超出合理范围:每月固定采购白糖60斤,冰糖30斤。他拿起计算器仔细核算:双创学院每日就餐人数不超过80人,且仅提供午餐,按每月22个工作日计算,平均每天要消耗4斤糖。“这太不正常了,“老戴皱起眉头,想起在部队管理食堂的经验,“糖只是普通调味品,这个用量明显偏高。“更可疑的是,大米、食用油和调味品多年来始终在同一家店铺采购,从未进行过比价或更换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