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晴举起这些单据,声音冷峻:“黄大姐,这些由项目施工单位支付的高档烟酒费用,都是双创学院使用的吗?“
黄大姐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她支支吾吾地回答:“这个...这些东西是那家施工单位买的,只是...只是暂时存放在我们仓库替他们保管...“
“那为什么领用人清一色都是你们单位的领导?“老戴紧盯着黄大姐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追问。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黄大姐脸色煞白,嘴唇颤抖着,却再也说不出一个字来。双方僵持了近二十分钟,审计组见问不出更多信息,便决定转换调查方向。
雅晴、老戴和老吴简短商议后,决定找办公室主任陶静了解情况。当雅晴将发现的问题向陶静说明时,陶静显得十分惊讶:“这些情况我真的完全不知情。丁主任离职时根本没有与我做过任何交接。“她顿了顿,又补充道:“你们或许该去找丁主任问问。我这里确实没有任何相关信息。“
等审计组一离开,陶静立刻快步走向吴院长办公室。关上门后,她压低声音将审计组的发现和询问过程一五一十地汇报给了吴院长。
吴院长听完,脸色阴晴不定。他走到窗前,背对着陶静沉默良久,突然发出一声冷笑:“好悬啊...我原本还打算继续使用那些烟酒呢...“转身时,他的眼中闪过一丝阴鸷:“看来,我们得另想办法了。“他拿起桌上的茶杯,又重重放下:“刘院长啊刘院长,该着你倒霉。谁让你偏偏遇上了雅晴这么个丧门星呢!“
陶静站在一旁,看着吴院长阴沉的脸色,心中五味杂陈。她隐约感觉到,这场审计风波恐怕才刚刚开始,而自己已经被卷入了一个危险的漩涡之中。窗外,一片乌云正缓缓遮住了太阳,办公室里顿时暗了下来。
下午三点整,丁主任准时出现在审计组办公室。老戴起身相迎,两人握手时都能感受到对方手心的温度。
“丁主任,感谢您抽空过来。“老戴推了推眼镜,将一叠领用记录摆在桌上,“这是我们审计发现的一些情况,想请您核实一下。“
丁主任接过资料,仔细翻看后叹了口气:“这些确实是我签字的。既然你们已经查到了,我也就不隐瞒了。“
雅晴递上一杯茶,轻声问道:“能详细说说这些高档烟酒的具体用途吗?“
“都是单位招待用的。“丁主任抿了口茶,坦然道,“这几年规定越来越严,但有些公务接待又不得不做。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由黄大姐具体经办,费用暂时挂在项目施工单位账上。“
老戴敏锐地追问:“集体研究?有会议记录吗?“
丁主任苦笑一声:“这种事怎么可能留下书面记录?都是口头商量的。“
次日上午,前任刘院长也来到审计组办公室。他西装笔挺,但眼角的皱纹显得格外深刻。
“各位审计组的同志,“刘院长坐下后开门见山,“丁主任应该已经跟你们说明了一些情况。我想补充的是,我们也是迫不得已啊。“
雅晴翻开笔记本:“刘院长,能具体说说吗?“
“现在规定多严啊,“刘院长摊开双手,“但有些商务接待又推不掉。我们想来想去,只能把接待地点从高档酒店搬到单位食堂,至少能省下场地费。至于烟酒...确实走了些弯路。“
老戴突然问道:“那库房里发现的那些红酒是怎么回事?领用单上可都是白酒。“
刘院长明显一愣,随即摇头:“这个我就不清楚了,可能是黄大姐自己采购的吧。“
待刘院长离开后,老戴立即召集审计组开会。
“你们注意到没有?“老戴敲着桌子说,“刘院长对红酒的事明显不知情。而且,所有领用记录都是白酒,但我们在库房却发现了红酒。这不正常。“
雅晴点头附和:“我怀疑黄大姐可能借采购之便中饱私囊。要不要查查她的银行流水?“
老吴插话道:“还有,那些所谓的'集体研究',连个会议记录都没有,太可疑了。“
经过激烈讨论,审计组决定向马处长汇报。马处长听完汇报后,立即批准对黄大姐的银行流水进行审计。
“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马处长严肃地说,“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打草惊蛇。“
走出处长办公室,老戴对雅晴低声说:“我有预感,这次我们可能挖到了一条'大鱼'。“
雅晴望着走廊尽头,轻声回应:“是啊,但越是这样,我们越要小心行事。黄大姐背后,说不定还有人。“
审计组立即调取了黄大姐提供的银行卡近三年的交易流水,展开细致审计。老戴戴上老花镜,逐笔核对每一笔资金的来龙去脉。
“这笔2.6万元的进账很可疑,“老吴指着流水单上的一笔记录说,“付款方是项目监理单位,备注写的是'日常办公用品采购'。“
雅晴立即调出对应的报销凭证:“奇怪,发票上开的是办公用品,但金额和日期完全对得上。“她拿起计算器快速核算,“而且这笔款项到账后的第三天,就分别在同仁堂药店和酒类专卖店有大额消费。“
老戴立即安排小汤前往相关商家调查取证。调查结果显示,黄大姐确实用这笔钱购买了高档白酒和保健品。小汤带回来的购物小票上,清晰地记录着“衡水老白干12瓶“、“同仁堂虫草礼盒3盒“等字样。
“这是典型的虚开发票、套取资金行为。“老戴严肃地说,“以办公用品名义报销,实际购买的是高档烟酒和保健品。“
随着审计的深入,更多问题浮出水面。老吴在核对食堂采购账目时发现异常:“你们看,每月调味品采购量明显偏高,但实际库存却对不上。我怀疑是通过虚增采购数量来套取资金。“
雅晴立即调取供应商的送货单进行比对:“确实有问题!送货单上的数量和财务报销的数量不一致,每月差额在3000-5000元不等。“她快速计算后得出结论,“三年累计虚报近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