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角落弥漫着旧纸张和墨水特有的气味。窗外,秋雨敲打着玻璃,发出淅淅沥沥的声响,反倒衬得室内格外安静。
陈继先的手微微颤抖着,抚摸着桌上那摞厚厚的笔记本。笔记本的封面已经泛黄,边角磨损,显然是历经岁月的样子。
“这些...是我这些年来的一点心得。”陈继先的声音很轻,仿佛怕惊扰了什么,“从五三年从苏联回来开始记的,断断续续,竟也记了这么多。”
林磊的目光落在那些笔记本上。最上面一本的封面上,用工整的楷书写着“机械加工工艺笔记 1953-1955”,墨迹已经有些褪色。
“陈工,这太珍贵了...”林磊一时不知该如何表达。他能感受到这些笔记本的分量,那不仅仅是一摞纸,更是一个工程师毕生的心血。
陈继先摇摇头,嘴角泛起一丝苦涩的笑:“放在我这里,也就是一堆废纸。说不定哪天...哪天就被当作‘毒草’烧掉了。交给你,或许还能发挥点作用。”
他翻开最上面一本,页面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工整的字迹,间或穿插着精细的手绘图纸。
“你看这里,”陈继先指着一页,“这是我在乌拉尔机械厂实习时记录的齿轮加工工艺。苏联老师傅教的绝活,国内很少有人掌握。”
林凑近细看。图纸上标注着密密麻麻的尺寸和公差,旁边还有详细的加工步骤和注意事项。甚至记录了几次失败的教训和改进的方法。
“这是热处理工艺笔记。”陈继先又翻开另一本,“不同材质的钢件,热处理温度和时间都不同。这些数据都是经过无数次试验得出来的,比教科书上的要实用得多。”
林磊一页页翻看着,越看越心惊。这些笔记不仅涵盖了钳工、车工、铣工等基础工种,还有精密测量、机械设计、工艺规划等高级内容。更难得的是,里面记录了大量实践中的小技巧和诀窍,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宝贵经验。
“陈工,您这些笔记,简直就是一部机械加工的百科全书啊!”林磊由衷赞叹。
陈继先叹了口气:“可惜啊,现在没人看重这些了。大家都去搞运动,生产技术反而没人关心了。我们厂里那几台进口设备,现在都没人会修了...”
他的话中带着深深的无奈和惋惜。
林磊郑重地说:“陈工,您放心。这些知识不会埋没的。我会好好学习和研究,让它们发挥应有的价值。”
陈继先点点头,又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布包:“这里还有一些特殊刀具的设计图,是我当年设计的,但一直没机会投产。或许将来...将来能用得上。”
林磊接过布包,小心地打开。里面是几张已经发黄的图纸,上面画着几种特殊形状的刀具设计,标注着详细的尺寸和材料要求。
“这些刀具加工某些特殊零件特别有效,”陈继先解释说,“能提高效率两三倍。可惜啊,当时厂里说成本太高,没有批准生产。”
林磊仔细看着图纸,脑海中已经开始盘算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试着制作这些刀具。
窗外雨声渐大,图书馆里更加安静了。偶尔有管理员走过的脚步声,两人就会默契地停止交谈,装作在整理资料。
“时候不早了,”陈继先看了看窗外,“你该回去了。这些东西...小心收好。”
林磊会意,将笔记本和图纸仔细包好,放进随身携带的帆布包里。厚厚的笔记本让帆布包显得鼓鼓囊囊的。
“陈工,您放心。”林磊压低声音,“这些宝贵的技术,一定会传承下去的。”
陈继先点点头,眼中闪着复杂的光:“快走吧,趁现在雨小了些。”
林磊起身,深深看了陈继先一眼,转身走出图书馆。
雨中的厂区显得格外冷清。林磊把帆布包紧紧抱在胸前,生怕被雨水打湿。那些笔记本的重量,让他感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
回到四合院时,天已经黑了。林磊特意绕到后院,从偏门进去,避免遇到前院的邻居。
小屋里的煤油灯亮着昏黄的光。林磊小心地锁好门,这才将帆布包里的笔记本一一取出,在桌上整齐摆开。
整整十二本笔记本,时间跨度超过十年。最早的一本开始于1953年,最新的一本截止到1964年——正是运动开始前的那段日子。
林磊随手翻开一本,映入眼帘的是工整的钢笔字和精细的手绘插图。不仅有技术内容,偶尔在页边空白处,还会看到一两句感慨或者打油诗。
“今日试验新工艺,效率提升三成,甚喜。”“苏联专家归国,技术交流中断,憾甚。”“设计新型夹具,可大幅降低劳动强度,待申报。”
一字一句,都能看出陈继先对技术的热爱和追求。
林磊点上煤油灯,开始认真阅读起来。他首先翻到有关热处理的部分,那里有他最近正在研究的内容。
“合金钢淬火时,若采用阶梯升温法,可有效减少变形...”林磊读着读着,眼睛越来越亮。这正好解决了他最近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个难题。
他又翻到精密测量部分,里面详细记录了各种量具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甚至还有自制的测量辅助工具的设计图。
“太好了!”林磊忍不住拍案叫绝,“这些经验太宝贵了!”
夜深了,四合院里静悄悄的,只有林磊小屋的灯还亮着。他一页页地翻看着那些笔记本,如饥似渴地吸收着里面的知识。
有些内容他一看就懂,有些则需要反复琢磨。偶尔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他就记下来,准备下次见到陈继先时请教。
煤油灯的火苗跳动着,在墙上投下林磊专注的影子。窗外,秋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只有屋檐滴水的声响,清脆而有节奏。
当林磊终于抬起头时,已经是后半夜了。他小心地收好笔记本,藏在床下的一个暗格里。
躺在床上,他却毫无睡意。脑海中不断回闪着笔记本中的内容,那些精妙的技术和工艺让他兴奋不已。
同时,他也感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陈继先将这些毕生心血托付给他,是对他极大的信任。他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一定要让这些技术传承下去。”林磊在心中默默发誓。
窗外,天色开始泛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而林磊知道,自己的技术之路,才刚刚启程。
那些泛黄的笔记本,就像黑暗中点燃的火把,不仅照亮了前路,更温暖了一颗在寒夜中坚守的心。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