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戚将军,你叹息什么?”王守信转头看向戚安林。

戚安林举起了马鞭,指着那些逃窜的鞑靼士兵,沉声道:“若是将他们留在这里,鞑靼三十年之内,都不敢踏入大同一步!”

“哦,戚将军,你怎么知道我拦不住他们?”

戚安林听到王守信的话,眼前一亮:“王总兵,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铁胆神侯独自一人,持剑而行,从大同城关中走出。

铁胆神侯已经离开,他不是什么统帅,他要杀的,就是鞑靼!他的使命已达,万军之中,取鞑靼大王项下人头,胡虏之乱,他也算大功告成!

是时候回到护龙山庄了,不管他有多想上战场,有多大的权势,这个时候,他都要回到护龙山庄之中,忍气吞声。

没有皇上的谕令,他不得踏出自己的封地,不得踏出护龙山庄半步!

潜龙被困在丘中,恶龙不能下海,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

王守信看着那些溃逃的鞑靼士兵,眼中闪过一丝自信的神色。

鞑靼军队退回大营,整军休整。

铁胆神侯如蛇一般,将鞑靼将领一个个的毒杀得干干净净。

谁知鞑靼国王等十八个酋长正在王帐议事,却见铁胆神侯忽然现身王帐外,将鞑靼诸王连同诸王,尽数斩首!

大同关口外,万马死尸,十余鞑靼将士,再也没有回来过,鞑靼大军,失去了领袖,早已心生退却之心。

……

王守信站在大同府城头,将自己麾下的兵马全部召了过来。

“瘟疫的药草都准备好了吗?”

“都准备好了!”

“船都准备好了吗?”

“回将军,东西已经运到大同府了!”

“要不要禀告皇上,让他做好大同府赈灾的准备?此战之后,大同府什么都得不到!”

“将军,折子已经写好了!”

“给我备好棺材,这一战,我没脸见你们,我宁愿死在大同府之外,也要死在这里!”

王守信的话,戚安林听得一头雾水,但是他总觉得,王守信这是在给他的后人下一课。

“王总兵,您怎么了?

戚安林不经意间,就看见地平线上,有一道巨大的洪流,正在汹涌而来!

洪水汹涌而来!

“王总兵,你怎么来了?”你!你……”

“是啊,我在海河里引了黄河的水,海河的水已经被堵了两个多月了!”

两个时辰之前,属下已经下令,将海河上的大堤全部炸毁,现在已经到了。

“海河的水位,已经涨到了三米多高,这一战之后,大同府周围,都会被一片湖泊包围!”

“此战之后,大同府三年之内,都要断粮,生灵涂炭,此乃王守信之罪,当以死谢罪!”

大同府子民,还没等鞑靼大军攻来,就早早地躲入大同府城门口。

鞑靼是出了名的凶狠,谁还敢出城?

大洪水来临,唯一首当其冲的,就是入侵边疆的鞑靼军队,而大同府,则是大同府的子民!

……

海天相接。

洪水来了!

戚安林看到大水冲入大同府,顿时惊呼出声。

自古至今,最损功德之计,便是水火之计。

诸葛亮一把火烧了藤甲大军,消耗了大量的寿元。

关云长的水淹七军,让他们溃不成军。

大同府外,鞑靼人的营地已经被大水吞没,鞑靼人擅长长途跋涉,却害怕水。

可怕的洪水席卷而来,所过之处,树木、建筑尽皆被摧毁。

三十万鞑靼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洪流冲得七零八落,一具具尸体浮在水面上,随波逐流。

大同府城门口,更是不堪洪水冲击,被冲得溃不成军,纷纷涌入大同府。

只是大同府关,比别处要高出许多,大水到了大同府,就渐渐退去,水势也慢了下来。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大同府已经变成了一片地狱。

三十万鞑靼铁骑,已经折损了大半,剩下的,则是被大同府的士兵一箭射死。

鞑靼人的铁骑是跑不了的,这一次的大水,绵延一百八十里,方圆百里之内,都是大水,无船可渡!

经此一役,所有进入大明境内的鞑靼士兵,一个也别想活!

王守信的阴狠手段,戚安林算是看明白了。

不费吹灰之力,就击溃了三十万鞑靼军队。

只是,这个计划,实在是太残忍了一些。

不止是对待敌人,对于大同府子民,更是免不了死伤惨重。

毫不夸张地说,王守信王总兵,就是一个毒士!

海河被冲垮,海河被汪洋沼泽淹没。

在这片土地上,到处都是泥土和植物,而在这片泥泞的土地上,还夹杂着鞑靼人的战马和鞑靼人。

洪水来的快,去的也快,躲不开。

大同府地理位置特殊,大同府本就是一盆水,四方汇聚,汇于大同,形成湖泊……

王守信这一招,可谓是险中求胜,若是大水不大,不能将鞑靼大军冲垮,那就是大水淹没大同,给鞑靼可乘之机!

这也是为什么王守信一定要等到铁胆神侯成功,而他麾下的三十万鞑靼人没有了首领的情况下,他才会敢于发起溃逃。

王守信这一次可谓是孤注一掷,天灾难料,一旦发生大洪水,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丧命。

大同府所在盆地之中,一遇大水,城门必被冲垮,鞑靼不除,岂非为鞑靼所乘,直捣大同府。

可是王守信要想留住鞑靼,就非用这个办法不可,因为同州只有少量的骑兵,不能和鞑靼交战,而且鞑靼撤退,他们也不能追。

大同府城城头,城墙上,一名身穿黑色长袍的男子站在那里。

王守信望着远处的烈日,微微皱眉道。

大同府衙内,有官员爬上城头,报告伤亡情况。

“启禀提督大人,大同府外,六座郡县,被大水淹没,房屋倒塌,超过七十万幢。”

“这六个郡县的子民,死伤情况怎么样?

“禀提督大人,两月之前,我们就得到了鞑靼南侵的消息,六座郡县的子民,都已经被迁移到了城关之中,安置妥当,只是,这一次,大同府的秋收,怕是要颗粒无收了。”

“大同府田产,已经被大水淹没了七八成。”

王守信听到这名官员的禀报,顿时皱起了眉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