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锁归尘栈
我伸手扶住客栈斑驳的木门框,指腹蹭过一道深褐色的木纹。那纹路像极了昨夜土地佬枯槁的手指,他临走前塞给我半块啃剩的麦饼,粗粝的麸皮卡在牙缝里,此刻还泛着淡淡的霉味。
晨雾比刚才更浓了,棉絮似的裹住檐角的铜铃。那铃本是寻常物件,三年前被一个走江湖的铜匠重新熔铸过,铃舌换成了半截生锈的铜钱。此刻它正不紧不慢地晃着,“叮——当——“,每一声都像冰锥扎进浓雾里,在半空炸出细碎的白花花的回声。
“客官,进来暖暖身子?“
堂屋里飘出个穿青布衫的身影,是客栈掌柜老周。他手里端着个黑陶茶壶,壶嘴冒着白气,在门框处氤氲成一小团朦胧的光。我抬脚迈进去,门槛上的青苔沾湿了鞋底子,凉丝丝的。
客栈里比外头亮堂些,四盏油灯悬在房梁上,豆大的火苗被穿堂风推得晃晃悠悠。七八张方桌旁零零散散坐了几个人,都埋着头扒拉碗里的糙米饭,筷子碰到碗沿的声响,竟比铜铃还脆生。
“方才那童谣,“我接过老周递来的茶碗,指尖触到温热的陶壁,“掌柜的听过?“
老周的手顿了顿,壶盖磕在壶身上,“当“的一声。他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像块被揉皱的草纸:“山里娃瞎唱的, decades前的旧事了。“
“沈招娣是谁?“
茶碗被我攥得发烫。昨夜土地佬蹲在门槛上抽烟袋,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他说这客栈原不叫“归尘栈“,叫“招娣坊“,是民国年间一个女人开的。那女人就叫沈招娣,专做来往客商的生意,后来却卷了一整个村子的麦种跑了,等官府找到她时,人已经吊死在麦囤里,怀里还揣着半袋金灿灿的新麦。
“咳咳。“老周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脸涨得通红,“客官是来歇脚的,还是来查户口的?“
我没接话,目光落在墙角的阴影里。那里坐着个穿蓝布袄的老婆子,怀里抱着个竹编簸箕,正一粒一粒捡着麦子里的砂石。她的手指关节肿得像老树根,簸箕里的麦粒却饱满得很,在油灯下泛着琥珀色的光。
铜铃又响了,这次的声音格外清亮,震得房梁上的灰尘簌簌往下掉。老婆子突然停了手,浑浊的眼睛直勾勾盯着门口,嘴唇哆嗦着,像有什么话要从喉咙里滚出来。
“金麦子,开成田...“她的声音像被砂纸磨过,“都是百姓的血泪冤...“
老周猛地把茶壶墩在桌上,茶水溅出来,在桌面上洇出深色的印记:“张婆子,你又犯糊涂了!“
张婆子没理他,缓缓抬起头。我这才看清她的脸,皱纹里嵌着些黑黢黢的东西,像是没洗干净的泥。她定定地看着我,忽然咧开嘴笑了,露出仅剩的三颗黄牙:“你是来讨债的?“
“我只是个过路人。“
“过路人?“她嗤笑一声,簸箕往地上一扣,麦粒哗啦啦滚了一地,“这归尘栈,哪有什么过路人?来的都是该来的,欠的都得还。“
我弯腰去捡麦粒,指尖刚碰到一粒,就被烫得缩回手。那麦粒竟像被火烤过似的,烫得灼人。再看地上的麦子,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黑、萎缩,最后变成一撮撮灰黑色的粉末,被穿堂风卷着,贴在墙角的蛛网上面。
“瞧见了?“张婆子的声音发飘,像从很远的地方传来,“沈招娣的麦子,从来不是好东西。“
老周脸色铁青,从柜台底下抽出一把扫帚,哗哗地扫着地上的灰:“客官莫怪,这老婆子年轻时受过刺激,脑子不清楚。“
“她受了什么刺激?“
“她...“老周的扫帚顿在半空,喉结滚了滚,“她男人当年,就是被沈招娣骗走了准备过冬的麦种,冻饿病死在山里了。“
铜铃又响了,这次响得急促,“叮叮当当“连成一片,像是有谁在檐下使劲摇晃。门外的晨雾不知何时淡了些,能看见对面山坡上有片黑压压的东西,像是刚翻过的土地,又像是...一片新坟。
“那片地,“我指着窗外,“是什么地方?“
老周顺着我的目光看去,脸色瞬间白了:“那是...那是当年种麦子的地方。“
张婆子突然哭起来,哭声像破旧的风箱:“沈招娣那个狐狸精,说要教我们种金麦子,一亩地能收三石粮。我们把最后一点口粮都给了她当种子,结果啊...结果她卷着麦种跑了,留下一地野草...“
她的哭声越来越大,震得油灯火苗直跳。我忽然注意到她蓝布袄的袖口,磨破的地方露出里面的棉花,竟是暗褐色的,像是被血浸透了。
“后来呢?“
“后来?“张婆子猛地止住哭,眼神变得狠厉,“后来山里闹起了瘟疫,没粮的人家都死光了。官府来收尸,挖了个大坑,把人都扔进去烧了。那烟啊,黑的,飘了三天三夜...“
铜铃的声音突然变了调,不再是清亮的“叮当“,而是沉闷的“呜呜“声,像是有人在里面塞了团破布。老周突然捂住耳朵,脸色惨白地往柜台底下钻:“别响了...别响了...“
我走到门口,抬头看向檐角的铜铃。那铃不知何时被一团黑雾裹住了,铃舌上的铜钱在雾里若隐若现,泛着诡异的绿光。雾气中渐渐浮现出一些影子,密密麻麻的,像是很多人挤在一起,伸长了手想要够到那铜铃。
“是他们回来了。“张婆子不知何时站到了我身后,声音平静得可怕,“每年这个时候,他们都来等沈招娣。“
“等她做什么?“
“等她还麦子啊。“张婆子笑了,笑得眼泪直流,“她不是说金麦子能开成田吗?我们就等着,等她把田还给我们,把命还给我们...“
黑雾里的影子越来越清晰,我看清了他们的样子:男人穿着破烂的短褂,女人裹着头巾,还有些半大的孩子,手里攥着空空的布袋。他们的脸都模糊不清,像是被水泡过,唯独眼睛的地方黑洞洞的,直勾勾地盯着客栈里。
铜铃突然“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摔成了两半。黑雾瞬间涌了进来,带着一股浓烈的麦秸秆烧焦的味道。我听见无数细碎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像是有人在啃咬麦粒,又像是有人在低声啜泣。
“沈招娣!还我麦子!“
“还我儿子的命!“
“金麦子...我的金麦子...“
混乱中,我看见老周从柜台底下爬出来,手里举着个黑木匣子。他哆哆嗦嗦地打开匣子,里面铺着块红布,红布上放着个黄澄澄的东西——竟是半块用金子铸成的麦子,穗粒饱满,纹路清晰,在油灯下闪着刺眼的光。
“别找了!她把这个留下了!“老周把金麦子举过头顶,声音嘶哑,“这是她欠你们的!都拿去吧!“
黑雾猛地涌到老周身边,像是贪婪的野兽。我看见那些模糊的影子伸出手,想要抓住那块金麦子。可就在他们的手触碰到金子的瞬间,金麦子突然冒出熊熊烈火,把老周的袖子烧了起来。
“啊——“老周惨叫着把匣子扔在地上,金麦子滚到我脚边。我弯腰去捡,却发现那根本不是金子,而是一块凝固的血疙瘩,上面还沾着几根干枯的麦须。
“她根本没种过金麦子。“张婆子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那都是骗我们的。她用普通的麦种拌了桐油,让麦子看起来金灿灿的,其实根本发不了芽。“
血疙瘩在我手里慢慢融化,变成暗红色的液体,顺着指缝往下滴。滴在地上的地方,突然冒出几株嫩绿的麦芽,以极快的速度生长、抽穗、成熟,最后变成一片金黄的麦田。
可那些麦子刚一成熟,就突然炸开,露出里面密密麻麻的虫子,黑褐色的,像极了当年沈招娣卷走的麦种里混着的蛀虫。
“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土地佬昨夜说,沈招娣死后,人们在她的坟头种了片麦子,每年都长得特别好。可谁也不敢吃,因为那麦子成熟时,总会发出像人哭一样的声音。
铜铃的碎片在地上转着圈,突然拼合成原来的样子,重新飞回檐角。这次它响起来的声音,不再是“反诈铃“,而是像极了当年沈招娣招揽生意时摇的拨浪鼓,“咚咚咚“,带着甜腻的诱惑。
“客官,要点麦种吗?“
一个穿着碎花布衫的年轻女人从后堂走出来,梳着两条油亮的大辫子,手里挎着个竹篮,篮子里装满了金灿灿的麦子。她的眼睛很大,笑起来有两个浅浅的梨涡,正是张婆子描述的沈招娣的模样。
老周和张婆子突然像被定住了似的,一动不动。那些黑雾里的影子也停了下来,黑洞洞的眼睛盯着沈招娣,像是在看一个久别重逢的故人。
“我这麦种啊,“沈招娣走到我面前,篮子往我鼻子底下送了送,一股甜香扑面而来,“种下去,明年就能收三石粮,金灿灿的,能晃瞎人眼。“
我看着她篮子里的麦子,突然发现那些麦面,都刻着极小的字。仔细一看,竟是一个个“骗“字,密密麻麻,像无数只眼睛在眨。
“你是谁?“我问。
“我是沈招娣啊。“她笑得更甜了,“归尘栈的老掌柜,当年就是我开的这家店。“
“你不是死了吗?“
“死了?“她咯咯地笑起来,辫子上的红头绳晃得人眼晕,“我要是死了,谁来给他们还麦子啊?“
她突然伸手抓住我的手腕,她的手冰冷刺骨,指甲尖泛着青黑色。我看见她的脸在慢慢变化,碎花布衫变成了破烂的寿衣,大辫子变得干枯灰白,眼睛里流出黑褐色的液体,顺着脸颊往下淌。
“你看,“她把脸凑到我面前,腐烂的气息直冲鼻腔,“我把自己种进了地里,变成了麦子。他们不是想要金麦子吗?我就把自己给他们当种子...“
黑雾突然剧烈地翻滚起来,那些模糊的影子发出愤怒的嘶吼。沈招娣却毫不在意,她张开嘴,里面全是金灿灿的麦粒,她一边嚼一边笑:“味道不错吧?这可是用我的骨头和血喂大的...“
铜铃又开始响了,这次的声音无比凄厉,像是无数人在同时尖叫。我看见檐角的铜铃上,浮现出一行行小字,是当年被骗的百姓的名字,密密麻麻,绕着铃身排了一圈又一圈。
“沈招娣,起花名,骗了麦子骗了命...“
童谣声不知何时又响起来了,这次不是一个人唱,而是无数个声音在合唱,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像是整个村子的人都在这晨雾里复活了。
沈招娣的身体开始变得透明,她手里的竹篮掉在地上,麦子撒了一地,都变成了黑色的灰烬。她看着那些灰烬,突然哭了起来,哭声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想让我娘过上好日子...她总说我是个赔钱货,说我要是个男孩就好了...“
她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化作一缕青烟,被晨雾卷走了。黑雾也渐渐散去,那些模糊的影子慢慢变得清晰,最后变成了一个个穿着粗布衣裳的村民,他们看着地上的灰烬,眼神里没有了愤怒,只剩下悲伤。
老周瘫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张婆子走到他身边,捡起那个黑木匣子,轻轻抚摸着上面的纹路:“她也不容易啊...从小就被她娘打骂,说她不如男孩...“
铜铃的声音又变回了清亮的“叮当“,这次响得格外温柔,像是在安慰,又像是在叹息。晨雾彻底散了,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我走出客栈,站在阳光下。对面山坡上的那片地,此刻长满了绿油油的麦子,风一吹,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无数人在低声交谈。土地佬昨夜说的没错,这里的麦子确实长得好,好得让人心里发暖。
“客官,要走了?“老周追了出来,手里拿着个布包,“这是今年的新麦,你带点路上吃。“
我接过布包,沉甸甸的。打开一看,里面是满满一包金灿灿的麦子,颗粒饱满,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这麦子...“
“是沈招娣那片地里长出来的。“老周笑了笑,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今年我们试着磨了点面粉,蒸了馒头,味道不错。“
我拿出一粒麦子,放在手心里。阳光照在上面,泛着温暖的光。我忽然明白,沈招娣用她的方式还了债,村民们也用他们的方式原谅了她。
铜铃在檐角轻轻摇晃,“叮——当——“,声音清亮,穿透了过往的恩怨,也穿透了九世轮回的虚妄。我知道,从今天起,这里不再有招娣坊,只有归尘栈,只有这片长满了希望的麦田。
我把那粒麦子轻轻放进嘴里,慢慢咀嚼。淡淡的甜味在舌尖散开,那是阳光的味道,是土地的味道,也是...原谅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