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栈奇遇 第29章 客栈奇遇29

作者:酒乡的宁 分类:悬疑 更新时间:2025-11-04 08:11:38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铜铃在暮色里晃了晃,把最后一缕夕阳抖落在门槛上。我正用新麦秸擦拭柜台,听见后院传来沈砚秋的咳嗽声,比前几日轻了些。他这病是陈年旧疾,苏珩总说当年若不是为了护住那根绣花针,沈砚秋也不至于落下病根。

“新来的住客还没起?“苏珩端着药碗从回廊走过,青灰色的衣袍扫过廊下垂着的干艾草。他袖口沾着些麦糠,该是刚从麦田回来。归尘栈的后院连着大片麦地,如今正是灌浆时节,风吹过就像绿色的海浪。

我朝楼上努努嘴:“昨儿喝了三坛新麦酒,怕是要睡到晌午。“

苏珩轻笑时眼角会堆起细纹,倒比他年轻时看着温和。他站在柜台前看我记账,忽然说:“这账本上的字,倒有几分像沈砚秋的笔锋。“

正说着,楼上传来重物落地的闷响,紧接着是女子的惊呼。我和苏珩对视一眼,快步上楼时,正看见沈砚秋扶着一位穿水红裙的姑娘站在房门口,姑娘手里的铜铃摔在地上,铃舌还在嗡嗡震颤。

“沈先生怎么在这儿?“姑娘脸颊通红,鬓边斜插着朵野雏菊,倒像是从麦田里刚摘的。

沈砚秋咳了两声,苍白的脸上泛起薄红:“听见声响,怕姑娘摔着。“他指尖还沾着些墨迹,该是刚在房里写字。

苏珩弯腰拾起铜铃,铃身上刻着细密的缠枝纹,看着有些年头了。“这铃倒是别致,“他把铜铃递给姑娘时,指尖不经意划过铃身,“姑娘从南边来?“

姑娘接过铜铃的手顿了顿,轻声道:“从江南来寻亲。“她说话时总爱瞟沈砚秋,眼神里藏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下楼时苏珩忽然说:“这姑娘的铜铃,和当年苏小环的那只很像。“

我握着账本的手紧了紧。苏小环是苏珩的妹妹,也是沈砚秋未过门的妻子,二十年前就没了。当年归尘栈那场大火,烧掉了半座客栈,也烧掉了苏小环的性命,只留下根绣花针,后来不知怎的就化作了麦地里的露珠。

“都过去了。“沈砚秋不知何时站在楼梯口,手里还捏着张写了字的宣纸。风从半开的窗子里钻进来,吹得纸页簌簌作响,上面“归尘“两个字笔锋凌厉,倒像是含着怒气。

暮色漫进客栈时,穿水红裙的姑娘抱着铜铃坐在柜台前,看苏珩用新麦酿酒。蒸麦的热气裹着甜香飘满大堂,她忽然说:“我叫阿绾,听说这归尘栈的新麦酒最好喝。“

苏珩往酒曲里撒着桂花,笑道:“姑娘若不嫌弃,等新酒酿成,送你一坛。“

阿绾的目光落在沈砚秋常坐的靠窗位置,那里摆着盆野蔷薇,是前几日沈砚秋从麦地里移栽的。“沈先生总爱坐在这儿?“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铜铃。

“他看麦子看得紧,“苏珩的声音混在蒸麦的热气里,有些发飘,“说这地里藏着念想。“

沈砚秋这时从外面进来,沾了满身麦香。他看见阿绾手里的铜铃,忽然停住脚步,眼神里闪过些什么,快得像麦田里的萤火虫。“姑娘这铃,可否借在下一观?“

阿绾把铜铃递过去时,铃舌轻轻撞在铃身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沈砚秋的指尖刚碰到铃身,就像被烫到似的缩了回去,脸色比刚才更白了些。“好铃,“他低声道,“只是年头久了,铃舌松了。“

那天夜里,我被后院的响动惊醒。推开窗看见沈砚秋站在麦田边,月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根快要被风吹断的芦苇。他手里捏着张纸,风卷着纸角扫过麦尖,发出沙沙的响。

“又在看苏小环的字?“苏珩不知何时站在他身后,手里端着两碗新麦酒。

沈砚秋接过酒碗时,指尖有些抖:“她当年总说,等麦子丰收了,就把铜铃挂在客栈门口。“

苏珩喝了口酒,酒液在月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阿绾的铜铃,和苏小环的那只一样,铃身上刻着我们三人的名字。“

沈砚秋忽然剧烈地咳嗽起来,咳得弯下腰,手里的酒碗摔在地上,碎瓷片溅起的声音惊飞了麦地里的夜鸟。“当年若不是我......“

“没有若不是,“苏珩打断他,声音里带着些不易察觉的哽咽,“火是意外,你护住了针,也护住了她最后的念想。“

我轻轻关了窗,听见风穿过麦田的声音,像有人在低声哭泣。桌上的账本摊开着,上面记着今日的开销,墨迹未干,恍惚间竟像是苏小环的笔迹。

第二日清晨,阿绾在麦地里捡到支绣花针,针尾缠着水红的丝线,在朝阳下闪着微光。“这针真好看,“她举着针跑回客栈,恰好撞见沈砚秋和苏珩在看当年的旧物,“是谁落在地里的?“

沈砚秋的目光落在那根针上,忽然怔住了。阳光透过客栈的窗棂,在他苍白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落了层碎雪。“是......一位故人的。“

苏珩接过针,指尖抚过针尾的丝线,那丝线竟像有生命似的轻轻颤动。“这针沾了麦香,怕是在地里待了不少时日。“他把针递给阿绾时,眼神复杂,“姑娘若不嫌弃,便收着吧。“

阿绾把针别在裙角,水红的丝线垂下来,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晃,像极了当年苏小环总爱在裙角别着的那根。

那天下午,沈砚秋在房里写了幅字,笔走龙蛇,写的是“年年麦香,岁岁平安“。苏珩把字挂在大堂正中,正好在铜铃下面。风吹过,铜铃轻响,字幅微动,倒像是有人在低声应和。

傍晚酿酒时,苏珩忽然说:“阿绾舀酒的姿势,和苏小环一模一样。“他往酒缸里撒着酒曲,动作慢得像在数麦粒,“连手腕微抬的弧度都分毫不差。“

沈砚秋坐在窗边,看着麦田尽头的夕阳,手里转着只空酒碗。“她总说,新麦酒要加三分桂花,七分月光,才够甜。“他的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什么,“阿绾昨天也这么说。“

我正往酒坛上贴封条,听见这话,手里的浆糊刷顿了顿。封条上的“归尘“二字,是苏珩写的,笔锋温润,倒比沈砚秋的少了些锋芒。

夜里起了风,吹得客栈的铜铃叮当作响。我被响声惊醒,看见阿绾站在大堂中央,手里拿着那根绣花针,针尾的水红丝线在月光下泛着奇异的光。她对着铜铃轻声说着什么,声音细得像蚊蚋,可铜铃却随着她的话语轻轻摇晃。

“当年那场火,你都看见了,对不对?“阿绾忽然转过身,眼睛在黑暗里亮得惊人,“沈先生把针塞进砖缝时,你就在门外,对不对?“

我后退一步,撞到了身后的柜台,账本从柜台上滑下来,哗啦一声散了页。月光落在散开的纸页上,上面的字迹忽然变得模糊,像是被水浸湿了。

“你不用怕,“阿绾的声音忽然变了,变得软糯婉转,像极了江南女子的语调,“我只是想知道,他当年写的那封诀别信,到底藏在了哪里。“

这时沈砚秋和苏珩从楼上下来,沈砚秋的脸色在月光下白得像纸。“环环?“他声音发颤,几乎不成调。

阿绾手里的绣花针忽然发出微光,针尾的水红丝线无风自动,缠上了那只铜铃。“我找那封信找了二十年,“她的眼睛里渐渐浮起水汽,“你说要等麦子丰收就娶我,可我等来的只有一场大火。“

苏珩上前一步,挡在沈砚秋身前:“环环,当年的信......“

“我知道信里写了什么,“阿绾的声音忽然哽咽,“他怕我跟着受牵连,故意说不喜欢我......可那些麦种,明明是他亲手挑选的,说要种出最饱满的麦粒给我做嫁妆......“

铜铃忽然剧烈地摇晃起来,铃身刻着的名字在月光下清晰可见——沈砚秋,苏珩,苏小环。风从门外涌进来,卷着麦香灌满了整个客栈,那些散落在地上的账本纸页忽然腾空而起,在空中拼凑出一封书信的模样,墨迹淋漓,正是沈砚秋的笔迹。

“我从未想过要离开你,“纸上的字迹渐渐清晰,“只是那伙人追得紧,我怕连累你......等这阵风声过了,我就带着新麦回来,娶你过门......“

沈砚秋忽然捂住脸,肩膀剧烈地颤抖着。“我以为你看到信了,“他的声音闷在手掌里,含糊不清,“我把信塞在铜铃里,以为你会发现......“

“我没看到,“阿绾的身影渐渐变得透明,像被风吹散的雾,“大火烧起来的时候,我只想着把针护好,那是你送我的第一样东西......“

绣花针忽然从她指间滑落,在空中化作一道水红的光,钻进了铜铃里。铃身轻轻一颤,发出一声清越的响声,像是叹息,又像是释然。阿绾的身影彻底消散在月光里,只留下一阵淡淡的麦香。

沈砚秋捡起落在地上的铜铃,铃身温热,像是有人刚刚握过。他把铜铃贴在耳边,里面传来细微的声响,像是风吹过麦田,又像是有人在轻声哼唱。

苏珩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里带着些哽咽:“她终于听到了。“

那天之后,归尘栈的铜铃总在清晨和黄昏时格外响亮,像是有人在细细擦拭。沈砚秋的咳嗽渐渐好了,他开始和苏珩一起打理麦田,播种,施肥,收割,动作熟练得像做了一辈子农活儿。

新麦酒酿成那天,我给沈砚秋和苏珩各倒了一碗。酒液里浮着细小的金色光点,喝在嘴里,甜得像含着蜜。

“阿绾说的没错,“苏珩喝了口酒,眼睛亮闪闪的,“加了三分桂花,七分月光,果然更甜了。“

沈砚秋望着窗外的麦田,嘴角噙着笑意。风穿过麦浪,送来阵阵清香,铜铃在门廊下轻轻摇晃,铃身刻着的三个名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我低头记账时,忽然发现账本上新添了一行字,笔迹娟秀,正是苏小环的风格。上面写着:“今年麦收,可作嫁妆。“

笔尖落在纸上,晕开一小团墨渍,像滴落在时光里的泪。抬头时,看见沈砚秋和苏珩正望着麦田尽头,那里有两只蝴蝶在麦尖上飞舞,一只翅膀是水红色的,像极了针尾的丝线,另一只青灰色,倒像是苏珩常穿的衣袍。

铜铃又响了,穿透午后的阳光,传到很远的地方。我知道,从今天起,归尘栈里只有年年丰收的麦田,和随风摇晃的铜铃。至于那根绣花针,大概就藏在铜铃里,陪着三个名字,在每个清晨黄昏,悄悄听着麦浪的声响。

喝新麦酒时,舌尖的甜味越来越清晰,像有人在酒里加了蜜。掌柜说酿酒时总听见有女人的笑声,细细的,像银铃在响。

我没告诉他,喝酒时总觉得左肋暖暖的,像有根绣花针在轻轻跳动,针尾的水红丝线,正化作麦浪,在心底连绵起伏,永不停歇。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