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武英殿内。

今日在此是针对平定吴三桂,收复河套的庆功酒会。

一应文武大臣除了外勤者,几乎全来了。

江白有自己的想法。

北方暂定,国内流寇匪患已平。

按理说应该收心开始治理这个满面疮痍的国家了。

可江白心中一直有一根刺,如鲠在喉。

而这根刺在接近三百年后会再次来侵略大夏。

为何每次都是等别人打到眼前了,才想着拿起武器去反抗呢?

为何就不能趁着自己的军事能力强盛之时,去灭了它呢?

没错!

若说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一个自己最恨的国家。

东面的小岛国,在江白心中绝对是第一个!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替代它,成为最让人恨的国家。

打!

必须打!

而且要大胜!

最好灭了它!

灭了它的根!

端坐于上的江白,目光扫过麾下这群文武重臣。

只见他缓缓开口,声音平静:“河套已平,北疆暂安。

然,东南海域之外,有一旧患,数百年来时时寇我边疆,掠我百姓,杀我军民。

本王以为,当下我军士气正盛,军心可用。

当挟平定北疆之威,一劳永逸,解决倭国之患!”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明白,解决二字背后,意味着一场规模空前的跨海远征。

短暂的沉默后。

一个苍老的声音响了起来。

出列的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

此老一生刚正,以敢于直谏闻名。

因其清廉与忠诚,仍被江白委以监察重任。

“执政,老臣以为,东征之事,万万不可!”

李邦华须发皆白,神情激动,“其一,我军虽连战连捷。

然数年征战,耗费甚巨,百姓负担已重。

正需与民休息,恢复元气。

此乃竭泽而渔,非仁政也!”

“其二,跨海远征,非同小可。

粮草,军械,兵员输送,万里波涛,风险难测。

若战事迁延,后勤不继,则数十万将士危矣。

当年蒙元强盛,两征倭国,亦损兵折将,败于神风。

前车之鉴,不可不察啊!”

紧接着,兵部侍郎王家彦也站了出来。

他曾参与京师防务,并非不通军事的腐儒。

“执政,李公所言,乃老成谋国之言。

倭国毕竟是一国,非流寇,边患可比。

依臣之见,不如遣一能言善辩之使臣。

携国书前往江户,严词斥责其纵容倭寇沿海之罪行。

令其约束藩主,严惩凶徒,向我朝称臣纳贡。

如此,不动刀兵而显天朝威严,方为上策。”

这两位重量级人物的反对,立刻引起了不少文官的附和。

他们的理由听起来确实充分。

爱惜民力,规避风险,怀柔远人。

这些都符合传统儒家治国理念,明哲保身的官场哲学。

“李大人,王大人此言差矣!”

说话之人,不是别人,正是海军总督刘大锤。

他大步出列,先对江白行礼。

然后转身看向两位老臣,目光锐利:“休养生息?

倭寇可曾让我东南沿海百姓休养生息?

我方水师巡逻舰船,上月还在浙江外海击沉三艘倭寇关船,解救被掳百姓数十人!

此等血仇,岂是遣使斥责就能了结的?”

张大彪虽被要求镇守北疆,但此次会议关乎国本,他必须在。

因为江白觉得,若张大彪不参加。

后面大败倭国,很可能会出现游戏关卡奖励。

万一,没有张大彪的份,江白定会内疚的。

此时,张大彪出列声援道:

“两位大人只知元朝之败,却不知今时不同往日。

我军的火炮,战舰,岂是元军可比?”

“孙指挥使,你来给各位大臣们说说,目前敌方态势。”

一直沉默的孙奎应声出列,向众人展示了一份卷宗。

“据我方多方查探,德川幕府表面恭顺,自称锁国。

实则暗地里纵容萨摩,长州等强藩扩充水军。

仿制甚至向荷兰人购买西式火器。

其水军战力已非昔日吴下阿蒙。

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今日不除,必成明日心腹大患!”

武将们群情激昂,文官们则坚持己见,双方引经据典,争论不休。

殿内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投向了上方的江白。

江白缓缓站起身。

他没有看那些争吵的臣子。

而是踱步到殿墙旁悬挂的巨幅地图前。

手指重重地点在东南沿海那片蔚蓝的区域上。

整个武英殿瞬间安静下来。

“李大人,王大人。”

江白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你们说,要爱惜民力。

我来问你们,自嘉靖年间至今,百余年来。

倭寇在东南沿海烧杀抢掠,造成的死伤何止百万?

因此而荒废的良田,被焚毁的城镇,中断的商路。

这些,难道不是民力?

不是国本吗?”

江白猛地转身,目光如电,扫过李邦华和王家彦。

两人在这目光下不禁微微一颤。

“你们说,跨海远征,风险巨大。

没错!

但正因如此,才更要打。

要用我们最锋利的刀,去斩断这最坚韧的枷锁。

元朝之败,败在天时,败在准备不足,而非倭国不可战胜。

今日我军有新式战舰无视风浪,有犀利火炮摧城拔寨。

有百战精锐无畏生死。

若仍畏首畏尾,与当年南宋偏安一隅有何区别!”

“倭患,从来就不是什么疥癣之疾。

它是悬在我华夏头顶数百年的一把利剑!

是刻在东南百姓心头一道永不愈合的伤疤。

不断此剑,不抚此疤,东南永无宁日。

吾等亦无颜去见那沿海万千惨死的冤魂!”

“呼!”

殿内响起一片压抑的吸气声。

江白的话震撼了每一个人。

“吾意已决!”

江白斩钉截铁,再无转圜余地,“东征倭国,势在必行,勿复多言!”

最终的决定已然下达。

“刘大锤!”

“臣在!”

刘大锤激动地单膝跪地。

“命你为东征大将军,统帅天津卫、登州水师及新编第二师,即日起筹备东征事宜!”

“臣,领命!”

“张大彪!”

“臣在!”

“命你坐镇大同,总督北方边务。

严密监视蒙古诸部动向,确保北线无虞!”

“遵命!”

“孙奎!”

“臣在!”

“命你全面负责对倭情报。

我要在出征前,看到倭国所有重要港口,兵力部署的详细图册!”

“得令!”

一场注定将改变东亚格局的远征。

就在这武英殿中,一锤定音。

李邦华与王家彦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忧虑。

但更多的,是一种被江白那番话所激起的,久违的血性与复杂情绪。

他们或许不赞同。

但此刻,他们必须服从。

并祈祷这场豪赌,能够胜利!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