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嗯,钱庄的事务,你领会我的意图,放手去做便可,具体细节无需事事请示。”

“你先在平壤坐镇一段时间,把商业体系梳理顺畅,同时带一带梅川秋一,让他尽快熟悉业务,以便日后交接。”

“另外,安排高句丽勋贵子弟去长安求学的事,你也一并操办了吧。”

除了经济渗透,李想在文化上也早有盘算。

他没兴趣在高句丽普及教育,大唐内部尚有大量百姓不识字,哪有精力顾及外邦。

但让高句丽的上层人物彻底汉化,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只要掌握权力的人心向大唐,自然会由上至下地影响整个社会。

百年之后,或许这片土地上的人会主动请求并入大唐版图。

“王爷,此事不难办。许多高句丽的权贵都渴望能将子弟送往长安深造,我们主动提供这样的机会,他们只会感激不尽。”

“只是属下有些担忧,半岛的安全局势仍不明朗。南北高句丽虽已休战,但与渊盖苏文的冲突未曾停歇,渊盖苏文又在和新罗交战,谁也说不准这盘棋什么时候会乱。”

王富贵并非畏惧风险,而是怕自己能力有限,辜负了李想布下的这盘大棋。

“无需多虑。只要守住平壤,北高句丽的战事就掀不起大浪,南高句丽那边也一样,汉城不失,一切便在掌握之中。”

“我们的水师舰队就停泊在大同江与汉江,任何想对这两座城池动手的人,都得先掂量一下大唐的怒火。”

“至于其他地方的归属,是南边多占几座城,还是北边多占几座,抑或是落入渊盖苏文或新罗之手,都无关紧要。”

“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不让任何一方形成压倒性的优势。况且,你手中掌握的商业力量,就是最好的武器。”

“但凡与战争相关的物资,从刀枪箭矢到棉衣帐篷,你都可以根据局势需要,有选择地卖给某一方,或是几方。”

“王爷,属下彻底明白了!譬如南高句丽若是陷入颓势,我便向他们出售武器,甚至提供一些外部情报,助他们续命。”

“对北高句丽也是同理。只要他们双方能僵持住,那么渊盖苏文、新罗之流便无法统一半岛,最终的主动权就始终在我们手中。”

王富贵本就知晓李想的宏观构想,经此点拨,具体的操作手法瞬间清晰起来。

“对,核心就是制衡。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无休止地斗下去吧。”

李想的脸上没有丝毫波澜,至于这个策略会让多少人流离失所,多少士兵埋骨他乡,皆不在他的考量之内。

只要对大唐有利,他便会毫不犹豫地去做。

将诸事安排妥当,李想在平壤的行程也告一段落。

当然,眼下还未到凯旋回朝之时,辽东尚有几座孤城仍在顽抗。

……

“你说什么?燕王殿下昨天已经动身前往辽东了?”

在平壤城内,金柱贤终于见到了自己想见的人,却得到了一个让她心凉的消息,脸上满是懊恼。

她暗恨自己过于谨慎,为了绕开渊盖苏文的控制区,多走了许多弯路,比预定时间晚到了好几天,竟与燕王失之交臂。

“这位娘子,千真万确,燕王殿下确实已于昨日率领大军开赴辽东,准备结束最后的战事了。”

王富贵认得眼前的金柱贤,当初她拜访燕王府别院时,自己恰好在场。

这位的来意,他不用问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那殿下他……还会返回平壤吗?”

“或许会,或许不会。燕王殿下的行踪,又岂是属下能够揣测的。”

王富贵这两天已对半岛局势有了更深的了解,深知大唐与新罗的蜜月期早已过去,因此态度也透着一股公事公办的疏离。

不过,对方毕竟是位绝色女子,谁也说不准她和王爷之间有无特殊关系,他也不便把话说得太绝。

“那么……王管事,我想为我的国家采购一批兵器,不知您能否行个方便?”

金柱贤只能退而求其次,同时也是为了验证心中的某个不祥预感。

“实在抱歉,我们商队携带的兵器早已售罄,目前在平壤并无多余的存货。”

王富贵这句客气的回绝,却像一盆冰水,瞬间浇灭了金柱贤心中最后一丝侥幸。

她明白了,新罗的未来,恐怕将布满荆棘。

……

国内城这座古老的城池,其历史可以追溯至汉代玄菟郡时期,在高句丽立国后,更曾一度被定为国都。

数百年风雨过后,它已成为高句丽在北疆的一处重镇,常年驻扎着近万兵马,以威慑北方的室韦与靺鞨诸部。

“段将军,前方十余里外便是国内城了。我们不如先礼后兵,试着诈开城门如何?”

自乌骨城出发以来,齐节与段移石相处日久,早已摸清了他的底细。

这位大唐国公的公子,又是燕王妃的兄长,身份尊贵,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靠山。

“我们从乌骨城到此地,路上耗费了十几天,国内城那边恐怕早就收到了风声。不过,试一试也无妨,若是计策不成,届时再强攻便是。”

段移石心中其实渴望着能亲自指挥一场堂堂正正的攻城战,以检验所学。

但若能兵不血刃地拿下城池,他也不会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让麾下将士平白牺牲。

“一个月前平壤城就已陷落,听说渊盖苏文也从城中逃遁了。想来国内城的守军也该明白,指望平壤派来援军已是绝无可能。”

齐节的脑子飞速转动,一心想着如何为主帅献上一份功劳。

为段移石立功,远比任何礼物更能巩固自己在他心中的分量。

“国内城的守军即便心存疑虑,但看到我们皆是高句丽人,想必不会立刻兵戎相见。只是,不能再说我们是平壤派来的援兵了。”

“国内城并非与大唐交战的前线,平壤就算要增援,也断不会派往此处。”

“段郎君,末将有一计。我们不妨将队形打乱,伪装成从乌骨城方向溃败下来的乱兵。”

“倘若守军听闻大唐出兵的消息,那么有败兵逃往国内城这样的大城寻求庇护,也属人之常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