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武英殿门前的广场上,气氛有些不同寻常,百官们议论纷纷。
“司空大人,昨天刑部尚书魏大人被斩杀的事,究竟是为何?”
“是啊是啊,我听说,花魁山那边全是禁卫军,禁卫军不应当是在雷云关一带吗?”
“是不是禁卫军要造反?”
“休得胡言!”
陈为正厉声呵斥。
一众官员不敢再出声。
“陈大人,下朝之后,我们去朝见太皇太后。”
多罗和博尔通凑了上来。
陈为正点了点头,眼中露出不安的神色。
这次的早朝,早早就结束了。
皇帝留下了几位掌握军政大权的将军,三公也是自觉地留了下来。
几人随着皇帝来到了清心殿。
皇帝刚刚上朝还没见着何孝全,何孝全可是报了病假的,没想到居然在这里,这可是欺君之罪。
皇帝已经没有心思追究何孝全的欺君之罪了。
“皇祖母。”
皇帝行礼。
“老祖宗。”
一干官员跪下叩头。
“好了,起来吧。”
皇帝坐在了太皇太后的身边,其余的大臣都是起身站到了一旁。
“各位都是朝中的重臣,更是我们大燕的大忠臣。”
太皇太后手一摆,李德张便手端着一个紫檀托盘走到几位大臣们的面前。
“这是,大事记!”
看到托盘上静静躺着一本微微发黄的厚厚书文,极为大臣们脸露惊讶,这可是大燕每朝皇帝流传的大事记啊,是关乎朝中所有大员升迁奖罚的重要参考,而且有着皇室的秘辛。
“翻开看看吧。”
太皇太后握住玉杖指了指大事记。
“臣等不敢。”
几位大臣哪里敢看,这里边关乎皇室秘辛,怎么能由他们臣子的打开来看呢。
“朕准你们看,赦你们无罪。”
皇帝发话了。
“这……”
几位大臣还在犹豫。
不过最后,还是陈为正率先翻开了大事记。
“燕太祖弘历三十二年,北海道省遭北蛮一族侵略,陈公尧出征北海,大胜而归,朕心甚慰,赏陈公尧太傅司空,代代世袭。”
“燕阳帝嘉玉三年,博尔通巡查正熙道,秉公执法,扬大燕国威。”
一页页的翻下去,这些老臣们的泪水都留了下来,每一页都记录了各个大臣的功劳,却没见着过错。
“老祖宗……”
陈为正老泪纵横。
“清远啊,你可知道,皇帝们为何只记功不记过?”
太皇太后说话的声音很清晰。
陈为正摇头。
“那我告诉你们。”太皇太后微微叹息:“开国先帝说过,跟随他征战的,不只有燕朝的旧族,还有前楚的降臣,前楚皇帝已经是腐败朽矣,天道是亡楚兴燕。”
“你们是旧臣,是忠臣、重臣!记你们的功是要让后人们记住你们的清德,不记你们的过,是相信你们这些老臣们能够自己改正过来。”
“清远啊,你今年也到六十了吧。”
陈为正老眼湿润:“是,臣,今载六十有一。”
“看来老了也糊涂了,你都六十一了。那你们和我一样都是要入土的人了,还在结党互斗!徇私枉法!搅得朝廷不得安宁!没了大燕,你们做的这些,有意义吗?!来来,清远,你告诉我!”
“老祖宗!”
一众文武“啪”的全都跪倒,泪如雨下。
“宣旨吧,皇帝。”
太皇太后像是累了,靠在了龙凤榻上。
“传朕旨意,贼徒秦良信伙同前楚余孽谋反,关闭京城城门,调集皇城内所有守卫军死守城门,发布剿贼圣旨,命抚远、安康、文都将士速来剿贼。”
皇帝说完,匍匐在地上的众位大臣们心中猛地一颤,秦良信竟然真的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