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四月后,气温渐渐回暖。
红旗公社,位于县东北方向。
这是一个典型的围湖造田“人民公社”。
三十年前,这里还只是湖中的一片芦苇荡。
后来靠着肩挑手扛,当地人硬是将这片芦苇荡用堤坝给围了起来,形成了一个“湖洲”。
以前这里并不叫“红旗公社”,而是叫“三汊矶”,意为三道湖汊交汇处。
后来公社成立,便有了“红旗”之名。
作为湖区产量标杆公社,每逢插秧时分,稻田里就格外热闹。
而在当下,虽然去年年末,国家就出台法律,要求“撤社改镇”,但湘省大部还处于过渡阶段,大多数公社都还存在,大集体制度依然是主流。
尤其是湖区,仍旧实行集体出工挣工分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未实行。
此时,公社大院,一排平房最后一间,这里正是红旗公社文化站办公室。
小小的一间办公室里,坐着四人,其中有三人并非文化站隶属人员,而是分别隶属于农机站,防汛办以及血防办。
此时,坐在靠后窗旁办公桌前的梁国耀,正拿着钢笔埋头写着什么。
突然,半掩着的木门被敲响了。
“咚咚咚……!”
“请进!”
梁国耀抬头看了一眼前边空着的三张办公桌,不禁皱了皱眉,但还是对着门口方向说道。
“梁站长!忙着呢?”
“原来是赵编辑呀!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请坐!请坐!又是为稿子的事来的?”
“你们贺主编可是从咱们这升上去的,可得多多关照咱们红旗公社……!”
对于赵国庆的到来,梁国耀显得很热情。
“那是……那是!梁站长,今天我过来,就是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的!”
“哦……好消息?什么好消息!”梁站长一听赵国庆这话,不禁哦了一声,随即拿起桌上的热水瓶,给他倒了一杯凉白开。
“你们这里不是有个叫韩箐的吗?他的稿子被咱们编辑部采用了,我们贺主编说将会刊载在《沅水》第二期上!这次我过来就是通知他去编辑部领取稿费的!”
“什么!赵编辑!你这话当真!”梁站长显然有些半信半疑。
《沅水》,他自是听说过,但他们这毕竟属于乡下,根本就看不到发行的第一期报纸,此前他们也没有订阅过,所以根本就不知道《沅水》究竟有多火爆。
不过,能够登上报纸,这本身就是一份巨大的荣誉。
尽管这只是一份“地方小报”
但他们文化站,最近两年,也就贺卫国有些成绩,有两篇稿子被其他公社广播站广播了,算是为他们文化站争了光。
如今,竟又有人写的文章即将登上报刊,这让他又惊又喜。
但随后,他却又露出了一丝怪异表情。
“韩箐?你刚刚说韩箐?”梁站长看向赵国庆,反复确认道。
“对呀!就是韩箐!你看,这不写着吗?”赵国庆点了点头,十分肯定回道。
“可我们这没人叫韩箐呀!倒是有个叫韩晓娟的女同志……她是咱们这的文艺辅导员兼广播员,她哥则是公社放映员!但也不叫韩箐,而是叫韩晓武!”
“哦……这二人……现在在哪?我能见见他们吗?”赵国庆一听梁站长这话,思索了片刻,抬头看向了他,请求道。
“这个……”
梁站长明显有些犹豫,但还是照实说道:“韩晓武同志现在下乡放映去了,至于韩晓娟同志,她倒是在,不过这会,她应该在广播站整理民间花鼓戏文本资料!”
“那……梁站长,能麻烦你帮我去叫一下她吗?”
“当……当然可以!”
梁站长点了点头,起身快步离开了办公室。
不久后,他便领着一个二十来岁的女生回来了。
“这位就是韩晓娟同志!”
“这位是县文化馆的赵编辑!”梁站长为二人介绍了一番后,刚想开口,却不料韩晓娟抢先一步,兴奋说道:“这么说……我的稿子被采用啦?”
“真的被采用了吗?我就说我写的诗会被采用的嘛!太好了!这下,我哥肯定能服气……我就说,我能……”
“咳咳……”
见韩晓娟又“动如疯兔”,一旁的梁站长有些看不下去了。
韩晓娟兄妹并不是红旗公社的人,而是上边派下来的。
事实上,文化站属于县文化局直辖,公社代管,其站长属于县派干部。
而公社放映员,也同样非公社编制,而是隶属于县电影公司。
所以不管是公社文化站文艺辅导员也好,还是公社放映员也罢,他们大多都是县里边下来的。
韩晓娟兄妹自然也不例外,据说这兄妹俩来头不小,其父亲更是在银城地委某单位工作。
也正是因为如此,韩晓娟这位“文艺辅导员”兼“广播员”,其性子虽有些跳脱,偶尔也会“人来疯”,但谁也不敢太过指责。
而在梁站长眼里,这两人纯粹就是下来“镀金”的,迟早会升上去调走的。
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二人来了近两个月,不仅没被调走,反而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办事负责认真,没有出过半点差错。
尽管韩晓娟性格确实比较独特,但却也瑕不掩瑜。
值得一提的是,韩晓娟长得还十分漂亮,说话也细声细气,温柔却又大大咧咧,喜欢研究戏曲、擅写诗文,普通话还说得不错,甚至还会照相。
“不好意思……刚刚是我太过唐突了,我实在有点激动,这是我的稿子第一次被采用!”韩晓娟赶紧解释了一番,随后又看向了赵国庆。
赵国庆倒也没去深究这些,他只是觉得眼前的女生很漂亮,让人眼前一亮。
“没事!韩晓娟同志!要是你现在有空的话,就和我去一趟文化馆,把稿费给领了!”
“领稿费?行啊!不过你得等我一会,我先回一趟广播站,马上就好!”
说完,韩晓娟就高兴离开了。
一刻钟后,在赵国庆奇怪的眼神下,韩晓娟拿着一摞纸张,跟着赵国庆回到了县城。
与此同时,《沅水编辑部》,办公室。
阮家驹看着眼前手拿笔记本的中年男子,显得十分拘谨。
就在他坐立不安不知如何是好时,徐副馆长领着贺卫国走了进来。
“欧阳记者!这位就是《沅水》主编贺卫国同志!”
“卫国同志!这是省里来的记者同志!”
“省里来的?记者?”
贺卫国瞬间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