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昏暗的客厅内,空气略显浑浊。

老人不由轻轻咳嗽了一声,随即化作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那几个孩子现在咋样啦?”

冒庆才坐到了木质沙发上,他偏过头看向还在原地愣神的李燕,问道。

面对老人的询问,还未回神的李燕,却并未作答。

老人见此,不由得再次重重咳嗽了一句,这才让她回过神来。

“还……还好吧!他们得到您支助的钱后,都已经回班上了,尤其是一直反对上学的孙招娣她爸,眼下也松口了……”

“冒老师!对不起!我……我……我……!对不起!”

“没有什么对不起的!你这丫头想开点!凡事不可强求!”

“而且……刚刚那个丫头可不简单,如果我没看错的话,那丫头的爷爷应该是韩大山!”

冒庆才的话让李燕不禁一愣。

“你没听过也正常……!这位比较低调,二十年代末就参加了革命,后来从南到西北,又从东北一直打到南边,打了二十多年的仗,脾气臭的很,也正因为这臭脾气,最后肩上少了颗星星……”

“算了!不说他了,我已经答应那小子了,最近会去编辑部上班,虽然只是个临时工,但能拿一份固定工资!等下个月发了工资,你就代我把钱给那几个孩子送过去,让他们好好学,千万别因为……”

“罢了!还是别给他们太多压力啦!免得适得其反!”

“冒老师……我……我知道了!您放心!我不会透露太多关于您的消息的!”李燕迟疑了片刻,最终还是没有把心中的那一丝疑惑问出口。

…………

县文化局,《沅水》编辑部。

贺卫国看着眼前的“红头”批复文件,心中不免松了口气。

尽管只是一名“临时工”,但编辑部的人事权,依旧掌握在县文化局手中。

没有主管单位领导的批复文件,那就做不得数。

而最近,文化局遭遇了领导变动,此前的高局长被上调,俞副局长成了俞局长。

比起那位“刚正不阿”,一向对事不对人的高局长,这位俞局长,显然多了几分圆滑。

“主编……好消息呀!您上《湘省日报》啦!”

正当贺卫国为之感叹时,刘建邦快步走了进来,他手中正拿着一份报纸。

待他走到跟前时,便一脸兴奋的将手中的《湘省日报》递了过来。

贺卫国抬头瞟了一眼,随手接过,他扫了一眼整个版面,顿然间笑了。

“《毅然挑起重担——记沅水县主编贺卫国同志》”

看着右下方豆腐块大小版面上不起眼“标题”,他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这个欧阳记者,就不能取个像样点的“标题”吗?

这也太简洁了点吧!

“算了!还是看看报道内容吧!”

贺卫国其实也知道,这年头,文章的标题,基本上都这样,充满了时代气息。

而待他看完一百来字的报道内容后,他更是大失所望。

怎么说了!

内容倒是没多大问题,就是写得太过板正了。

说得更直白点,就是“说教”味道很浓。

但他却也理解,毕竟这个时候,报纸大多是为“政治宣传”服务的,尤其是“湘省日报”这等机关报。

倒是一旁的刘建邦,他反倒比贺卫国更加激动。

他见贺卫国将报纸放在了桌面上,脸上更是平淡如水,不由好奇问道:“主编!您这是……怎么啦?莫非报道的内容哪里不对?”

“没什么!你先去忙你的吧!这事就别大张旗鼓的宣扬了!”

贺卫国对着他摇了摇头,便让他带着报纸出去了。

…………

1983年的魔都,还没有高楼大厦,但位于魔都市中心的“外滩”,却已经是家喻户晓的著名景点了。

而同样位于市中心的绍兴路74号,原国党元老“张群”的公馆内,两道身影正为了一份稿件而争论着。

其中一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前《故事会》总编——何成伟。

“老钱!这篇稿子真的刊载不了!”何成伟叹了口气,看着眼前的钱舜娟,有些心累。

自从十多天前,钱舜娟从湘省返回魔都后,就一直请求他,刊载一篇稿子。

一开始,他并未拒绝,毕竟钱舜娟也是编辑部的老同志了,经验丰富不说,还是编辑部中南地区首席编辑。

可看完稿子内容后,他却犹豫了。

不是稿子写得不够好,而是稿子内容比较敏感,有一定风险,建议投稿公安部主管的报刊杂志。

但对于他的提议,钱舜娟却并未采纳,她认为《少年包青天——巧断争子案》这篇稿子,故事性更强,写法很独特,反倒不适合公安部主管的报刊。

两人就这般,意见相左,争论不休。

如今这都好些天了,却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老何!难道就真的不能通融通融吗?就一次……!我知道这有一定风险,但这个故事真的很不错!”

“我知道!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可……”

何成伟不想让自己的老友失望,但他身为总编,就必须要为整个编辑部负责。

“那……那行吧!我先走了!”

眼见何成伟心意已决,钱舜娟也不好再强迫,只能转身准备离去。

但就在这个时候,何成伟却突然叫住了她:“哎………老钱!你等等……!我这倒是有一个勉强可行的办法!就是不知道……”

“哦……老何!你且说说看!”一听何成伟说有办法,钱舜娟顿时一喜。

“改稿!只有大刀阔斧改稿,避开潜在风险,或许能行!”

“这……?老何!你说的这个办法我也想过,但是……万一改稿后失去了原本的故事性……那这篇稿子不是……废了吗?”

钱舜娟作为资深编辑,自然也想过改稿,但她明白,一篇好稿子,若是将原本的脉络改掉,那还是同一篇稿子吗?

她看中的不就是《少年包青天——巧断争子案》当中的“创新”推理写法吗?

把这些都给改了!那和其他民间传奇故事有何区别?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