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筒子楼前,昏暗的楼梯口。

韩晓娟一脸不可置信的望着自己的爷爷。

“爷爷……您都知道啦?”

“哼!早知道了!”老人冷哼一声,却是宠溺的看了韩晓娟一眼,回道。

“不会是我哥告诉您的吧?”

面对韩晓娟的追问,老人却没有回答。

但此时此刻,韩晓娟却已然心中有数了。

“我就知道是他!我找他去!”

“你找他干嘛呀!他去银城你爸那了!”

老人的话让韩晓娟脸色骤变。

她杵在原地,愣了好一会,随后冷冷道:“他不会是……想把这事告诉那人吧?”

“等会……!莫非……卫国这次工作调动,是……他安排的?”

“他不是一直自诩铁面无私吗?怎么?太阳打西边出来了!竟然私下为别人开起了后门?”

韩晓娟面露冷笑,目光之中满是愤恨与不屑,似乎在她口中,那并不是父亲,而是“仇人”。

“晓娟!他毕竟是你父亲!”

“我没有这样的父亲!抛妻弃子!他算什么父亲!”

“可……那时候,就连你爷爷我……也自保不了……以你母亲当时的成分……他除了与其划清界限……还能……做什么呢!”

老人说到这,声音却越来越弱,最后更是化作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自己这个唯一的儿子,确实是做“错”了。

可那时候……

身处时代洪流,谁又能看到前路了!

不过是一叶扁舟,迷茫前行罢了!

“那又如何?反正我这辈子是不会原谅他的!一辈子都不会!除非……他能!去我妈墓碑前磕头认错!”

“晓娟!你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你爸那人倔得很,又怎么会低头……”

“那我不管……!”

老人的话还未说完,韩晓娟就气冲冲的撂下一句话,便往楼上跑去。

“哎……真不愧是父女俩!都是驴脾气!”

老人再次叹了口气,只得摇了摇头,转身跟着上了楼。

…………

县文化馆。

贺卫国刚出收发室就忽地转过身来,他一本正经的看着门卫老马:“老马!这次真不是你帮的忙?”

“你小子要我说几遍呀!我都说了!真不是我!”

老马狠狠瞪了贺卫国一眼,十分肯定说道。

“如果不是你?那会是谁?”贺卫国见老马说的不像假话,不禁小声嘀咕了起来。

而这时候,老马却笑着道:“你小子在那嘀咕啥呢?这是大好事呀!你有必要这么追根究底吗?”

“哎……啥好事呀!您不懂……!走了!等有空了,我再回来看您!”

贺卫国轻声叹息了口气,快步朝着远方走去。

然而他却不知道,就在他离去后没多久,一道身影从收发室的另一张门走了进来。

“那小子走啦?”

“走了!”

“你这老小子躲着他干啥?你们爷俩又不是没见过!而且……你们爷孙婿迟早要坦诚相对的,之前你不是都同意你孙女和这小子谈对象了吗?不会是又反悔了吧?那可不行!”

“你这马老头!老子是那样的人吗?老子是在担心晓娟他爸!你这老小子又不是不知道,这父女俩还因为那事一直闹别扭了……”

“不然,她也不会放弃省里边工作的机会,选择回到红旗公社,她妈……就是在那病逝的……”

“哎……一堆乱事……!”

…………

八月二十五。

天气,阴!

或许是因为台风缘故,今日天空当中,竟乌云密布,大有暴雨来袭之势。

沉闷的压抑感,让刚抵达银城地委大院大门口的贺卫国,满头的大汗。

此时的他,后背与胸口,就连大腿两侧,都给汗湿了。

好在他的“商调函”等资料与证件,都在手提的黑色皮包当中,不然一准会被汗水给浸透。

“轰隆隆……”

就当这时,天边响起了一阵雷声,乌云下,一道道闪电时不时划过天际。

眼看就要下雨了,贺卫国也顾不得再多想,他用白衬衫袖口擦了擦脸上的汗水,便提上黑色皮包,径直朝地委大院收发室走去。

“同志……!我是来报道的,这是我的《商调函》还有各种资料与证件!”

……

检查完毕后,中年男子随之一笑,他不禁多看了贺卫国一眼,道:“可以了!同志!你进去吧!”

“嗯……多谢!”

说完贺卫国便提上包,大步走进了地委大院。

不一会,他就站到了一栋“苏式”大楼前。

望着眼前的大楼,他深呼吸了一口气,暗道:“我来了!”

…………

半个小时后。

贺卫国一脸怪异的出了“宣传部长”办公室。

此时此刻,他脸上表情极为复杂。

有欣喜,也有疑惑,但更多的是迷茫。

“竟然不是编辑,而是采编组副组长!这……似乎是科级干部?”

“咳咳……这位就是新调来的贺卫国同志吧!我是陈可信!”

就在贺卫国暗自琢磨时,身后传来了一道声音。

闻言,他不由即刻转过身来。

“您就是陈部长?”贺卫国上下打量了眼前之人一眼,却是即刻恭敬道。

对于眼前这位,他倒是已经从秦部长那听说过其大名了。

这位可不仅仅是地委宣传部的副部长,同样还是党刊《银城通讯》的主编,也就是他的直属上级。

据说是南下干部子弟出身。

“嗯……,我先领你去编辑部看看吧!”陈副部长点了点头,略显平静的对着贺卫国说了一句后,就领着他去了一楼。

《银城通讯》作为党刊,自然归属地委宣传部管辖,而整个地委所有的干部,其实都在一栋楼内办公。

《银城通讯》编辑部,自然也不例外。

一楼靠左的三间办公室,便是其编辑部所在了。

整个编辑部,大致可分为“政审组”、“采编组”、“通联组”、“校对组”及“印刷监管组”。

有编制十六人,加上调来的他,便是十七人,但在此办公的则只有十四人。

而他所在的这个采编组,原本有四名编辑,如今加上他,一共有五人。

组长李洪梅是首席编辑,而他作为副组长,则被分配有百分之十的版幅撰写刊载权。

除此之外,他还兼着整理下边各县委党刊推荐文章的工作。

至于终审权,自然在陈主编手中。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