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局长话落,眼前的老人,目光陡然一缩,不禁露出了一丝惊讶。
而这时,见老人似乎对贺卫国产生了一丝兴趣,谢局长见此,心中不由暗自一喜,他急忙开口提议道:“谭厅长……要不要……把台上的那位同志给叫……!”
“不用……!”还不等谢局长把话说完,老人就摆了摆手,明确表示了拒绝。
此刻,台上的贺卫国洋洋洒洒,金句频发,显得自信十足。
他所讲述的内容,段段都是“精髓要点”,没有一条是多余的。
也正因如此,台下的一众老师,听得那叫一个如痴如醉。
在一口气讲解了三个多小时后,这场为期三天的教辅书“编写纲要”学习课,终于是结束了。
然而最后,贺卫国却并未就此打住,他将手中的“讲义”,轻轻的放到讲台上。
目光扫过台下众人,在谢局长几人身上稍稍停顿了一下后,便再次开口:“以上所述就是我今天要说的,不过在最后,我想说点题外话!”
“大家想必都知道,学生们其实是很缺教辅书籍的,但教辅书再好,学习态度不行,那也是白搭!”
“而咱们的学生,目前还大多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觉得一味的刷题,就能考高分……!”
“是!的确是这样!对于天赋不高的人来说,勤奋或许能弥补其不足!”
“但是……”言及到此,贺卫国故意停顿了一下,他想给在座之人多留些思索空间。
十多个呼吸后,他又接着刚才的话道:“但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真的的好吗?”
“我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眼下,咱们国家急需大量人才,而这种教育模式,是最快,也是最直接,最成熟的一种。”
“我的话讲完了……!谢谢大家……!”
当这番话说完后,台上的那道身影缓缓走下台来。
与此同时,台下,一片安静。
众人皆都陷入了沉思当中。
数十个呼吸后。
这种沉默被打破。
“啪啪啪……”
一片掌声就此响起。
掌声越来越响,如雷鸣一般。
一刻钟后,人群逐渐散去。
众人三五成群,各自捧着笔记本,一边往外走,一边议论着刚才的“演讲”。
而此刻,人群当中,谢局长和教育局的其他几位领导,也簇拥着一位老人,缓缓站了起来。
待众人离开的差不多了,他们这才朝着门口走去。
至于贺卫国,他很识趣,这会正静静地站在门口等候着。
片刻后,谢局长一行人来到了跟前。
他们见贺卫国就站在那,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人。
谢局长不由上前,打算给老人介绍一番,没想到老人这时领着几人已然走上前来。
他上下打量了贺卫国一眼,问道:“这位小同志,刚刚的话,你是自己琢磨的吗?”
“您是……”贺卫国这时故意露出了一丝不解,他看了看老人,又把目光投向一旁的谢局长。
谢局长微微一笑,赶紧介绍:“这位是教育厅的谭副厅长!他是下来视察的,这次刚好了你的事,顺路来看看!”
谢局长这话说得非常有意思。
他口中的顺路,其实是他的“刻意安排”。
但这一层话中之意,在场众人却谁也没有点破。
老人的确是下来视察的,但是他的目的却并非是贺卫国。
事实上,这位副厅长虽是省城人,但早些年,曾在沅水县红旗公社某农场待过,他在这里一待就是七八年。
前两年,他被调回了省城,进了教育厅。
不过,他现在已快到退休年龄了,便想趁着这段时间,到下边来走走。
沅水县,就是他的第一站,同样也是最后一站。
“原来是谭厅长!”
“谭厅长!您好!刚刚的话,的确是我自己琢磨的……”
“这些只是我的一些拙见,纯属个人想法,还请您见谅!”
面对贺卫国的谦虚,老人却微微摇了摇头,他笑了笑,说道:“拙见?呵呵……!我看啦!你说得很对!”
“改革开放,教育是首要任务!百年大计,要的就是你们这样敢于提建议的人!”
“咱们目前的教育模式,正如你刚刚所言,确实有些呆板,总的来说,和北方那位老大哥没什么两样,但……这也是现实……现在我们缺乏人才,先要解决数量,才能解决质量!”
“眼下……咱们的这个教育模式,是最公平的,对于农村学生而言,是最重要,也是一条不可或缺的道路!”
“所以……你们下边的教育部门,一定要把好关,要把心思多放些在底层学生身上……就像这次的教辅资料编写工作,就很不错!”
这番话,老人说得很流畅,似乎在心中已经酝酿很久了。
他环顾四周,在众人身上各自停留了片刻,语重心长的再次说道:“你们放心……回去后,我会协调各方,争取为下边学校,组织精干老师,大学教授,以及专业学者,编写一整套涵盖小学、初中、高中教辅书丛书……!”
“对了!你们编写的这套是叫《沅水密卷》对吧?待编写完了,记得也给我送一份……我想拿给他们作为参考!”
“好……好的!谭厅长!您放心,我们会将这事放在心上的!”待老人说完,一旁的谢局长就赶紧承诺道。
“嗯……!那就多谢了!”老人嗯了一声,点了点头,随即又看向贺卫国。
“小同志……你是银城作协的副主席对吧?嗯……我记住你了!”
老人意味深长的对贺卫国说了一句,便领着众人离开了少年宫。
看着众人逐渐远去,贺卫国站在原地,久久沉思。
…………
对于《沅水密卷》的新编工作,由于有县教育局出面组织编写,故而,贺卫国这个总编,只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回一趟沅水县即可。
为此,他便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放到了《洞庭》创刊号第一期上。
时间进入九月后,《洞庭》杂志创刊号,也正式进入了发行阶段。
九月七号,经过严苛审核与反复开会讨论,第一期创刊号,最终定稿了。
这比原定的时间,延迟了一天。
两天后,《洞庭》杂志创刊号第一期,顺利印刷,开始在内部发行。
银城地区范围内的各单位、国营企业、矿场、基层社队等,都按照一定比例,订购了五本至二十五本不等杂志。
最终,《洞庭》杂志第一期发行量达到了两千五百本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