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然不会说假话,陛下完全可以放心。”
“你拿出这两样东西,是想要跟大唐合作?”
“陛下猜错了,我只跟陛下合作。”
苏远当然清楚这里面关乎着多么庞大的利益,盐涉及民生,糖则是价值奇高,到时候肯定会引来各种各样的麻烦。
他的想法很简单,只负责提供货物,剩下的全部交给李世民处理,毕竟他的肩膀太小,担不起那么大的事儿。
李世民瞬间就明白了苏远的顾虑,点了点头,随后说道:“糖倒是没什么关系,但是盐,涉及到的东西很复杂啊!”
盐这东西,名义上是由朝廷把控,禁止私营,但实际上却是某些人谋取私利的重要物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五姓七望。
如太原王氏,垄断解州、蒲州所在的盐池,开设盐铺,控制定价权,周边盐商更是要给他们缴纳过路费。
如范阳卢氏,载盐往来太原、上党,将官盐走私至北方边境牟取暴利。
如清河崔氏,掌控黄河漕运节点,形成官盐私卖产业链,商队远达波斯。
他们甚至将家族子弟安排到盐铁使任职,获取内部信息,将私盐混入官盐进行售卖,进一步获取利润。
这些家族为了一己之私利,完全不顾天下百姓的安危,李世民早就想整治他们了,可惜一直苦于没有机会。
整个大唐的盐基本上都被他们控制,一旦李世民有所动作,那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旦这些家族联合起来抬升盐价,那受苦的只能是天下百姓。
脑海当中思考着这些问题,李世民沉声说道:“盐的定价不会超过市价太多,你可能接受?”
李世民已经作出决定,如果苏远没有意见,那么他就会将后世的盐流入市场,以后世盐的品质,完全能够迫使这些家族降低盐价。
当然,李世民很清楚,后世的盐一旦流入市场,五姓七望绝对会出手大肆收购,但是他完全可以限量供应。
总而言之,他就是要一举击溃五姓七望对于盐的垄断。
“陛下,其实我压根儿就没有想过用盐赚钱,你们大唐的盐纯度不足,不仅味道苦涩,对于人体健康也有危害,就当是我为大唐百姓出一份力。”
“而且,我可以直接把制盐的方法拿出来,也能让大唐实现自产自足。”
制盐方法并不复杂,哪怕在贞观年间,也能够制造出相对精纯的盐。
例如用土坝分隔出纳潮池、浓缩池、结晶池,池底铺黏土夯实防渗漏。
当海水进入浓缩池后,撒入草木灰、石灰,静置一天后用竹筛过滤,去除苦涩味来源。
结晶池上搭半透明竹棚,晴天遮阳防暴雨冲散盐晶,阴天挡雨,延长结晶时间,用木耙人工翻晒,加速水分蒸发。
收获的粗盐用高浓度盐卤冲洗,去除表面残留的杂质,最终就能制成纯度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盐。
李世民认真地听着,最后更是笑道:“好,好,好啊,有了这全新的制盐之法,朕有信心让天下百姓都能够吃得起盐,吃上好盐!”
“你放心,虽然盐的定价不能太高,但是利润肯定还是有的,朕跟你五五分!”
李世民的眼光极为长远,心胸格局也是远超常人,他很清楚,这一切都是苏远带来的,所以不会因为些许利润就交恶苏远。
毕竟若是没有苏远,他又何来的五成利润?
他所付出的,不过就是人力和物力罢了。
只要跟苏远打好关系,大唐就会愈发的繁荣强盛。
盐的事情谈好,苏远又跟李世民聊起了糖,这才是赚钱的关键。
要知道糖在大唐属于奢侈品,而且品质也远远比不上从后世带过来的糖。
高价卖盐的话,那是与民争利,老百姓连肚子都吃不饱,还从他们口袋里抢钱?
这种事苏远还做不出来,李世民同样做不出来。
可是糖这东西不一样,它不是必需品,而是奢侈品,专门流通于权贵阶层。
这个特点就导致苏远盯上了这个市场。
赚百姓的钱不算本事,赚这些权贵的钱那才叫能耐,而且他们富得流油,正好让他也沾沾光。
要知道唐朝糖的价格可是十分惊人的,每斤可以达到数百钱甚至一贯,是盐价的数十倍。
一贯就是一千钱,一两黄金也就相当于四五贯钱,换算一下,大约五六斤糖就能换一两黄金,这是何等暴利?
后世一斤白糖也就四五块钱,五六斤最多也就三十块钱。
按照唐朝一两三十七点三克算,金价九百,一两黄金就是三万三千五百七十块钱,足足上千倍的利润。
而且后世的糖品质远超唐朝,价格上还能够提高,利润只会更高。
“朕觉得,以后世糖的品质,价格完全可以再提升十倍!”
“提升十倍?”
苏远深吸一口气,他没想到李世民的心比他还黑。
价格提升十倍,对于他来说,那就是上万倍的利润啊!
“不过苏远,大唐没有那么多的黄金储备,你看能不能用其他东西代替?”
就最近这段时间,他的内藏库的黄金都已经消耗完了。
糖的生意若是真的做起来,那利润完全是个天文数字,就算整个大唐的黄金储备都用来给苏远结账那也不够。
“我正要跟你说这个事儿呢,黄金不够的话,可以用品质高的玉石、珍稀药材、名贵木材等代替。“
“玉石如和田玉、独山玉,药材如牛黄、野生人参,木材如紫檀木、黄花梨木、沉香木等。”
“能不用黄金就尽量别用黄金,这些东西在后世比较好出手。”
苏远也早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黄金的管控实在是太严格。
他要是真带几吨黄金回到后世,也只能放在空间里吃灰,想要出手风险实在太大。
“那朕就放心了,恰好那些家族不缺这些东西,正好拿来给你结账。”
李世民眼中闪烁着冷光。
苏远想了想,“至于利润分配,跟盐一样,五五分。”
“好,你小子爽快,朕喜欢,哈哈哈!”
二人都默契的没有谈成本问题,苏远出的是微不足道的本钱,李世民出的是人力和渠道成本,说到底,还是苏远更赚。
李世民很高兴,盐的利润肯定不高,但是糖的利润五五分,将会大大充实国库,对于大唐好处太大了。
只要国库丰盈,他做起事来也不必束手束脚。
“陛下这就满足了?”
苏远看着李世民一脸兴奋的样子,又拿出了几样东西。
“这……这是……”
这一次,李世民直接惊得站了起来。
苏远拿出来的,正是玻璃杯、玻璃弹珠、水晶球等后世工艺产物。
玻璃杯几块钱一个,玻璃弹珠更便宜,三块钱一盒,至于水晶球,也不过十几块钱而已。
但是放在大唐,这就是妥妥的绝世珍宝,这一点从李世民的反应上就能看得出来。
唐朝是有琉璃的,分为本土烧制和外来输入。
本土烧制的琉璃以低温铅釉琉璃为主,工艺源自魏晋南北朝,主要产自关中、河南、扬州等地。
多为半透明或不透明,颜色以绿、黄、蓝、褐为主,质地较粗,气泡较多,因此价值一般。
外来输入的琉璃是通过丝绸之路从波斯、大食、东罗马帝国传入,为高温透明琉璃。
质地纯净、透明度高,可制成薄壁器物,部分还带有模印、缠丝等复杂工艺,是顶级珍品,价值极高。
而苏远带过来的玻璃制品,品质更胜一筹,远超从波斯、大食、东罗马帝国传入的琉璃。
就说那水晶球,清晰透亮,不含一丝杂质不说,内部还有一座小山模型,在大唐那就是降维打击。
“陛下,你觉得这些东西价值几何?”
看着李世民惊讶的样子,苏远笑着问道。
李世民想了想,随后说道:“恐怕不下十万贯。”
这还是他保守估计,实际价值只会更高,绝对会引起各大家族权贵们的哄抢。
“那就按照之前的方案,我负责提供货物,陛下负责售卖,利润还是五五分。”
李世民爽快的答应了下来,苏远拿出来的东西,每一样都不愁卖,关键还能分到一半利润,他的嘴都要笑歪了。
……
傍晚,李世民在两仪殿宴请群臣,准备把苏远盐和糖以及琉璃的消息散布出去。
“这……这是琉璃?”
房玄龄看到桌案上摆放的水晶球和玻璃杯,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如此品相的琉璃,哪怕是他也是生平仅见。
长孙无忌惊疑的瞥了一眼坐在上首的李世民,心中思绪翻涌。
将群臣的表情一一尽收眼底,李世民嘴角掀起一抹玩味的笑容。
今天到场的人,除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以及六部尚书等主要官员以外,还有部分出自于五姓七望等世家大族的官员。
李世民相信,这些人绝对会心动。
“卿等都看见了,方才左仆射说的没错,这就是琉璃,除了琉璃之外,桌案之上那两个小碟当中,盛放着的分别是精盐与雪糖。”
后世的盐,品质自然称得上精盐,至于糖,李世民也起了雪糖这么个名字,凸显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