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捋着胡须,缓缓说道:“陛下在南苑设建军工厂,合工部军器局和内府兵仗局之能工巧匠,专职火器打造。”
“陛下还重新引进西夷火器,欲进行大量仿制。为师推荐你担任军工厂总监,陛见后,便要走马上任,加紧工作了。”
孙元化躬身拱手,说道:“学生谢过老师,定用心办差,不负老师所望。”
徐光启摆了摆手,和蔼地纠正道:“是不负陛下所望,方是为臣子之本分。”
“是,老师教诲,学生铭记。”
孙元化停顿了一下,又接着问道:“除了仿制西人火器,这军工厂可还有其它章程?”
徐光启正欲继续说明,见仆佣端来了酒菜,便笑道:“来,边吃边聊。”
除了仿造西夷火器,当然还有皇帝设计的青铜野战炮、火箭弹、地雷等武器。
至于盔甲和弓弩,则依旧交给缩小了规模的军器局和内府兵仗局。
有比较有竞争,才能更好地看出优劣,看出主管官员是否尽忠职守。
军工厂还有火药的配方改造和颗粒化加工,以最大限度地提升黑火药的威力。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制作火药有个简单口诀,叫“一硝二磺三木炭”。
但按这个配方制成的火药最不是最佳,威力也没有达到最大。
而明代的兵书中,火药配方更是丰富多样,达到了九十余种。
当时的军用火药,大概是硝石75%、硫黄12.5%、炭12.5%。
这个比例与西方相差不多,比起黑火药最佳的组配比率相差也已经很小了。
但朱由校作为完美主义者,自然要精益求精,使用最佳配比:硝酸钾75%、硫磺10%、木炭15%。
即便如此,也没有精确到用化学方程式推导出的最佳配方。
但用于战争,已经足够了。
再就是黑火药颗粒化,不仅能在远途运输化保持均匀,还能幅提升威力。
“陛下要设立诸项标准,包括度量衡,并推广全国,使军工生产形成统一化。”
徐光启喝了口小酒,缓缓说道:“火器火药,事关灭虏大计,事关国家安全,万万不可轻忽懈怠。”
“为师已经请汤若望助你仿制西人火器,孙诗学和张焘也将从壕镜聘请西人技师,以期最快地仿制成功。”
“另外,西人火器打放皆有法度,训练炮兵,亦是你之职责。”
孙元化听明白了,亲自为老师把壶斟酒,说道:“多谢老师提点,明日见圣,学生心里有底了。”
徐光启笑了笑,说道:“陛下聪慧有学识,亦赞赏重用此类臣子。初阳,倒不必紧张。”
孙元化心里有数,顿觉宽慰,举杯相敬,一口入肚,只觉肚中火热,气血沸腾。
若说是做官,孙元化不是好材料;要说科学研究,倒是更加擅长。
巡抚登州,孔有德等人叛乱,他也有责任;
但在登州打造火炮,培养炮兵人才,却干得有声有色。
可惜,在中国古代,没有专业的科学家。
毕竟,研究科学有再高的成就,也不能养家糊口。
所以,既然研究科学只能是读书人的事情,当官儿就是他们的第一要务。
从这方面来看,科学倒像是官员们的业余爱好。
朱由校就是要打破这一束缚,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人去做。
另外,中国古代的科学发展有一个最大的弊端和障碍,那就是缺乏系统化。
很多科学发明或发现,都是夹杂在文学记述之中,都不是以专著的形式记载于书。
而且,中国古代的科学著作大多是经验性的总结,而不是理论性的探讨。
各项发明多是为了解决国家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试图在某一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突破。
还有古人的思维方式,存在重视直觉与经验、轻视逻辑推演的特点。
尽管墨家曾提出命题逻辑的雏形,如“小故”、“大故”的推演方法。
但未能形成系统化理论,传统思想更强调直觉感悟,而非通过抽象逻辑构建理论体系。
所谓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长期主导社会认知。
将自然现象和社会规律归结为不可证伪的玄学范畴,严重阻碍了科学的研究和发展。
………………
夜色已深,杨青驿却还有一两点灯火未熄。
杨青驿是明朝永乐年间设立于南运河畔的重要驿站。
该驿站初设于武清县南一百五十里的杨柳青镇,嘉靖十九年迁至天津城外。
作为大运河进京通道的核心节点,是兼具水驿与马驿功能的极冲级驿站。
灯笼在风中摇晃,昏暗的灯光下,史士元在厕所内用炭笔记录完毕,才收好小本,离开了这异味之所。
【这差使虽是苦点累点,却是陛下盯着的。办得好,回去至少能升一级,到试百户吧?】
锦衣卫内部的官职从七品一直升到三品,等级森严,共有十个级别。
分别是小旗、总旗、试百户、百户、副千户、千户、镇抚使、指挥佥事、指挥同知、指挥使。
史士元便是镇抚司派来全程秘密监视钱粮押运的锦衣卫,从京城而出,到天津登船,登莱是终点。
黑暗中,史士元在院子里与一人差点撞上。
“天黑,没瞅清。”史士元赶忙让开,连声抱歉。
“没事儿,没事儿。”郑世用连连摆手,借着月光看清人脸,才笑道:“是史老弟呀!”
史士元也看清了,嘿嘿笑道:“郑老哥呀,也起夜?”
郑世用苦着脸,说道:“好像肚子着凉了。”
“那您快去。”史士元赶忙让在一旁。
郑世用捂着肚子,小跑去了厕所。
听着外面无人,郑世用掏出小本本和炭笔,也记录下来。
史士元不知道,郑世用是东厂秘派的番子。
这是皇帝秘密对镇抚司和东厂吩咐的差使,两边都不知道。
也只有交叉监督,才能得到最准确的情报和结果。
史士元重新躺回到大通铺上,忍着汗臭异味,迷迷糊糊,久久不能入睡。
皇帝的秘旨,镇抚司的高度重视,都让史士元知道此次差使非同小可。
【这帮层层伸手贪墨的官员要倒大霉了,真是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