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匹夫 第63章 射表

作者:六千来世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21:54:09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辽十三步枪射击表(跃进目标,3米/秒移动):

表1:100米距离

【子弹飞行时间】:0.15秒,

【目标人体提前量】:与射向成45°角时,提前量½。与射向成90°时,提前量1。

【横表尺分划】:与射向成45°角时1.5。与射向成90°时2。

【半个准星遮盖宽】:12.5厘米。

表2:200米距离。

【子弹飞行时间】:0.31~0.32秒,

【目标人体提前量】:与射向成45°角时,提前量1½。与射向成90°时,提前量2½。

【横表尺分划】:与射向成45°角时1.6。与射向成90°时2.4。

【半个准星遮盖宽】:25厘米。

表3:300米距离。

【子弹飞行时间】:0.50~0.52秒。

【目标人体提前量】……

——————

看着眼前那好几张纸上手绘出来的表格,胡永波、宋老渣、张文顺等人忍不住有些面面相觑。

“翻垛的,你带着三铳小五子他们没日没夜地打了快两个星期的枪……就是为了弄这个?”

表格足足有3张,分别对应着老套筒、辽十三、三八大盖这三种枪的射表。

跟明山队在一起一个月了,杨铸发现这群家伙压根底就没有这玩意。

甚至就连日常操练时,也只是强化练习各种闪躲、拔枪动作,以及一些战术配合;根本就没见到他们练习射击。

按照他们的说法,即便之前有着七星砬子兵工厂,但生产出来的枪械和弹药,大部分都需要支援其余抗联部队,弹药对于他们是非常金贵的玩意,所以除了在战斗或者狩猎外,他们很少有开枪的机会。

也就是说……老明山这群的人枪法,全都是在战场上自个儿摸索出来的,靠的全是肌肉记忆。

天见可怜。

杨铸听说过以前穷的时候,拿人命保飞机的,听说过拿人命保舰船的,甚至听说过拿人命保大炮的。

但在战场上拿人命去换准头的,还是第一次见到。

他却是不知,新中国要在建国后,准确的说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才首次接触到了配套的、完整的射表。而且那些射表还全都是苏制武器的。

所以他这只弱鸡在双鸭山战役中首次摸枪,然后打了个“八连飘”后,意识到射击远没有游戏里那么容易的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后世各国新兵必备的入门材料——弹道表,又叫射表。

这就是他这一个多星期以来干的事情。

跟之前掷弹筒的那份射击诸元一样,这三张射表虽然是他和三铳等人打了足足四大箱子弹才统计出来的,但一样粗糙的不堪入目,甚至连到底有多少实战指导价值都不好说。

但最起码不至于让那些连枪都没过的新兵在战场上一点杀伤力和威慑力都没有。

没办法,步枪射表的测绘可比掷弹筒难的太多了……与掷弹筒不一样,子弹毕竟是点杀伤,距离、风速、湿度、提前量、甚至发射药的质量,这些变量稍稍有些不一样,立马就是偏上一大截。

不过好在杨铸的本意是给未来的新兵蛋子搭建一个比较科学的射击瞄准思维框架,让他们明白哪些因素会影响射击效果,如何纠偏,再扔给他们一个大致的参数轮廓而已。

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至于以后能不能打得准,那得看你有没有天赋,或者肯不肯细琢磨了。

没法子,杨铸自己就是肚子里只有小半桶水的废材。

别说现在没有专业的测量和观测工具了,就算有,以他的水平也没办法引入子弹散布、弹道跌落、风速修正这些参数,计算测绘出更精确的射表来。

………………

跟所有没怎么念过书的人一样,胡永波一看到表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就觉得头晕。

但他好歹也是从一个连枪都不会打的矿工一步步走过来的,因此自然知道这几张纸的价值。

看了一眼时不时揉着肩膀,脸上带着浓浓疲色的杨铸,他心里忍不住有些感慨。

当初饶过某个来历不明的家伙一命,其实不过是看在他救了自己的份上;

而后来让他当老明山的军师,看重的也无非是杨铸那一手手搓土毒气,以及密室爆炸的手段,想要借着这些西洋邪术,帮着他们多换几个小鬼子罢了。

事实上,一个多星期前水上军的惨败,虽然证明了这货的确能捣鼓出来许多出人预料的狠货,但他对于杨铸的定位,其实并没有发生太多的变化。

然而,如果说杨铸之前收服黎毅等一群降卒,凭空得到一条免费的物资补给线和机动能力后,从而让某人之前夸下的海口没有那么不可信的话……

那么今天这三张射表,则是彻底地改变了他的想法。

没人能比他们这些战场老手更明白这三张粗糙到可能没有多少实战性的射表的价值。

搞清楚,这些射表不是用来瞄准静止目标的,而是瞄准跃进目标的!

除去武器装备差距外,小鬼子最有威胁的便是那些娴熟的战术配合动作,尤其是战术抵近动作,而这些配合和动作,超过八成都是以匍匐和跃进作为支撑!

而且与那些数量稀少,甚至根本得不到弹药补充的迫击炮和掷弹筒不同。作为最基础、持有数量也是最多的常规武器,一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新兵的枪法准头问题,那么带来的价值将会是无可估量的。

这意味他们明山队可以大肆招揽新兵。

而那些招揽的新兵,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具备一定的战斗力,然后通过实战迅速成为拥有较强战斗力的老兵。

而老兵基数一大,不但能让明山队的战斗力呈现爆炸式增长,还能反过来支撑他们招揽更多的新兵,从而杀更多的鬼子,从对方手里抢到更多的物资。

如此反复,宛如滚雪球一般,直到他们越打越多,鬼子越杀越少。

这不是开玩笑,远东这七年以来,之所以包含抗联在内的各地抵抗武装从最全盛时期的超30万人,最终正剩下了如今的2万人不到,抗联甚至只剩下几千人,并不是因为各地武装真的拉不起队伍。

而是因为一来,当初东北军分发至民间的武器弹药已经消耗殆尽了,就算你拉起了队伍,没有足够的武器弹药也白搭。

二来,则是这几年双方悬殊至极的伤亡交换比,以及各路抵抗武装被压着打的抬不起头来,甚至到了山穷水尽的情况被老百姓看在眼里。

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心气神几乎被压垮的情况下,想要跟以前似的一声招呼就能拉起一支队伍,自然是不现实的。

但是如果能把双方的伤亡交换比拉近,甚至是拉到1:3或者1:5这么一个大家心里都能勉强接受的范围,那情况又不一样了。

总之一句话,战争从来不是纯粹地厮杀,里面牵扯到的一些肉眼看不见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现在知道这么一张在后世普通人眼里嗤之以鼻,甚至连个合格的枪手都训练不出来的瘸腿玩意,在当下人的眼里,具有多大的价值了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