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松井命去哈尔滨去了……被关东军总司令部那边叫去问责去了?”
这是杨铸听到这消息的第一反应。
这两年的大力围剿之下,日伪军和抗联等地方武装几乎每天都会爆发战斗,日伪军系统的损失也不算小,但公正的来说,像这种一整个日军中队全军覆没的惨败,却是真的极为罕见。
更何况第四师团这一个月来折在明山队手中的又何止一个中队?
先后1个满编中队 1个满编小队 大半个小队(桦川县战役)的损失,足以让总司令部那边跳脚了。
杜冰却是摇了摇头:“关东军总司令部那边巴不得第四师团多吃点亏,然后攒在一起算总账,一举把这个毒瘤赶到南边去呢,怎么会现在就问责?”
微微犹豫了一下,终究还是将身子凑了过来,声音压的更低:“现在内蒙那边已经开始频繁摩擦起来了,关东军这边也在各种密谋准备,把松井命叫过去开会,是想让他做好增援的准备……时机一到,总司令部那边难说就会想办法把他们调离佳木斯。”
“至于黎头儿会被叫过去,那是因为这段时间有大量物资从远东嘶声源源不断地运输到内蒙,诸如士兵、重炮、坦克这些东西虽然主要是依托铁路运输,但诸如军粮、被服、建材、燃料和部分弹药,却是需要水上军的各地舰艇护着走上一长段水陆,等到了嫩江上游的江桥、大赉等地,再经进行转运。”
“所以,黎头儿这次被叫去哈尔滨开会,是去被拉壮丁的……我们水上军本来就是辅助兵种,再加上赵司令现在跟日本人的关系好着呢,再加上之前遮掩的好,黎头儿哪有这么容易被问责?”
他口中的“赵司令”,说的是水上军第二任司令官赵竞昌。
杨铸听完,顿时心头一松,只要黎毅没出事就成。
只不过……
诺门坎?
想起这场对于整个关东军战略态势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那场战役,杨铸的嘴角浮现出一丝弧度。
脸上的表情却一下子变得淡淡的:“杜舰长,黎营长去哈尔滨领认物资运输任务,这么重要的情况为什么不跟我们知会一声?”
见到杨铸的态度陡然变得疏离起来,杜冰额头上立马冒出了冷汗。
实话实说,这件事之所以没按之前的约定告诉明山队,就是害怕这群土匪看上那些转运物资,然后又起歪心思——日本人对于针对于苏联的大动作非常重视,那些物资要是出了问题,那就真的吃不了兜着走了。
见到杜冰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个理由,杨铸的声音轻飘飘:“我说过,你和黎营长既然投靠了我们,那就是一家人了。”
“明山队对于敢和我们作对的人固然是不惜一切代价,但对于自家人,却是照顾的很……如果你们提前知会一声,我们知道这些物资对你们的重要性后,自然不会起心思。”
杨铸这番听不出是安慰还是威胁的话一出,杜冰背上的寒毛都炸了开来。
什么叫“如果你们提前知会一声”?
意思是如果提前告诉你们,你们就不会对那些物资起念头,但是没有提前告诉你们,你们就要打算动手?
这、这、这……
这算是在敲打我们?
想到这些疯子的种种手段,
想到一旦大量转运物资被截,大量商船在火油中变成灰烬后自己和黎头儿的下场,杜冰连嘴巴都忍不住哆嗦了起来。
杨铸似乎很享受这只软蛋在自己面前缩成鹌鹑的感觉,
就这么平静地盯着他,直到杜冰脸色变成了土灰色,眼中全是哀求和绝望后,这才将脑袋别向窗外,语气清淡的仿佛是在自言自语:“念在你们首犯,这次就算了,但是下次……”
话还没说完,刚刚在地狱边缘滚了一圈的杜冰立刻接到:“八爷,我懂,我懂……以后无论是有什么动静,不分大小,我们马上第一时间知会给八爷。”
杨铸鼻孔里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仿佛杜冰的保证还没窗外的街景来的更吸引人似的。
心里却是多了几分轻松。
诺门坎战役,固然让吃尽了苦头的关东军对苏联的钢铁洪流产生极大的恐惧;
然而即便有着重武器碾压,但据说实际伤亡却是超过了日本的苏联,却也对这些宛如疯子的东洋矮子毛骨悚然了起来。
这场战役后,两国之间在远东的态势出现了一种非常微妙的对峙状态。
而这种微妙的对峙下,在来自后世的杨铸看来,明山队实在有着太多的空子可以钻了。
当然,前提条件是你得有足够的细节情报来支持你的各种乱跳。
所以,相较于那隔三岔五就会送到秘营附近的物资而言,水上军这种主要承担着各种物资运输和防卫的辅助兵种,其真实到几乎无法系统性作伪的一线/准一线信息情报,才是他们最有价值的地方。
没错!
在杨铸的心里,黎毅杜冰这些降卒,最大的作用就是成为明山队的第二情报线!
察觉到杜冰的态度转变,杨铸心情大好,径直让汽车停了下来。
“今天阳光明媚,难得出来放松放松……老杜,要不下来陪我走走,见识见识这富锦城的风情繁华?”
杨铸推开车门,口中的称呼重新变成了“老杜”。
………………
身为三江平原极重要的水运枢纽之一,四月上旬的富锦县展现出了远超杨铸想象的活力。
路上的行人虽然不是很多,但堪比后世四车道的马路旁边,鳞次栉比地矗立着形形色色的商店和小摊……可以预见,等码头的苦力和工厂的工人下班后,这里将会是何等热闹。
青灰色的砖瓦房,以及随处可见的两层半小洋楼,除了颜色不太对外,甚至能让你有种穿越回九十年代的错觉。
有着气派时髦的洋灰楼,自然也有满是泥泞和臭水沟的城内小巷。
只不过巷虽脏,但遍布着一种与后世截然不同的烟火气,
用草窝盛着两尺多长肥鱼蹲在巷口售卖的渔夫;
挑着百货担吆喝着走街串巷的货郎;
背着个木箱吊着唱腔招揽着生意的磨刀匠;
甚至还有换上便装,领着个大布包鬼鬼祟祟敲门推销货物的日本人。
等等等等。
说实话,要不是街上偶尔有一身黑装的伪警巡逻,就冲着这么一副很有些松弛的光景,杨铸差点忘了这里是日占区。
嗯……
只能说,很多历史现实,跟影视剧里演的的确是不太一样。
………………
两个小时后。
面色如常地从路边一家名叫“浦和精密仪器行”的店铺里出来,杨铸眼里闪过一丝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