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第一门飞雷炮的经验和获得的数据,军械所开始忙碌起来。
“李排长,这款武器,你们四排一定要上点心。”
三区委干部在离开的时候,依依不舍的拉着李一民,嘱咐道:“这对咱们太重要了。”
李一民笑着道:“放心吧。”
“我会抓紧时间,将飞雷炮的生产流程、炸药包和火药包的计量、重量这些细节敲定,将制造手册编写出来。”
“只要按照我们整理的制造手册去做,可能做不到和我们一模一样,但绝对可以保证他们自己,能生产出合格的飞雷炮。”
三区委干部对李一民的回答有点失望,他其实想让四排将生产任务抓起来。
在他看来飞雷炮是四排研发的,他们已经熟练掌握了生产工艺,四排生产合情合理也最方便。
但二人的沟通中,李一民也明确表示拒绝这个提议,理由也无限可击,那就是四排是战斗部队,不是兵工厂。
他们优先保证自己战斗力,而不是作战部队干兵工厂的活。
将三区委干部送走后,李一民便将这件事抛在脑后。
他现在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拿着数据,继续对飞雷炮进行优化提升,为实战做准备,顺便将飞雷炮推广所需的制作手册给搞定。
“什么?”
傍晚,三区委的领导听到干部汇报,眼睛瞪得老大:“四排除了子弹雷之外,又生产出一个新武器?”
“还是火炮?”
“飞雷炮?听着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最大射程300米,常规为150到260米?”
“射程有点近,但炮弹是十几斤的炸药包?我的妈呀!!!”
“这要是丢到鬼子据点,那咱不就拥有攻坚利器了吗?”
听到了干部的介绍,三区委领导彻底坐不住了。
立刻带着干部找到了书籍,汇报飞雷炮这件事。
听到汇报之后,三区委书籍也一脸振奋:“这个李一民,又给咱们一个惊喜。”
“子弹雷就让我很惊艳了,没想到,这才过了多长时间,又来了个飞雷炮。”
说到这,三区委书籍赶忙询问道:“李一民有没有说,如果他们排军械所全力生产,一个月能生产多少门?”
“需要多长时间,能让咱三区委的民兵部队都使用上?”
干部闻言苦笑一声:“领导,李排长明确表示拒绝。”
干部的话,让书籍等人一愣。
“为什么?”
书籍有些不解,他觉得,李一民同志不是那种不顾大局的干部啊。
“他说,四排是作战部队,不适合主导大规模武器生产。”
“况且军械所就那么几个人,能保证四排就很不错了。”
“如果将这件事大包大揽过来,可能影响到他们四排的训练和发展。”
干部将李一民给他说的,不偏不倚的告知,没有添油加醋和添加自己的一些情绪。
“这!”
听到是这个原因,书籍们沉默一下后,也明白了李一民的苦衷。
“也是,是咱们想的太简单了!”
书籍开口道:“李一民说得对,四排核心是打鬼子,咱们不能要求太多。”
接着,他又问道:“那李一民没说,这个技术该怎么学习吗?”
干部闻言,道:“他表示,会将飞雷炮生产经验和技术进行一个总结,制成小册子,只要大家按照上面的生产,就能保证获得一个合格的飞雷炮。”
书籍笑了:“李一民考虑的很周全。”
“行,这件事就先等等,等小册子搞定,四排上报后咱们再进行下一步。”
接下来,干部又说了李一民给他支的招。
当书籍他们听到,找总后勤部和兵工厂,要报废的子弹生产子弹雷的时候。
大家先是一愣,而后齐齐拍着大腿。
“哈哈哈哈,这个李一民,就是鬼点子多!”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向,咱明天就去县里找领导汇报这件事。”
书籍直接拍板。
另一边,四排依旧有条不紊的发展着,不知不觉三天过去,第二门飞雷炮生产出来。
首先飞雷炮用报废汽油桶的铁皮进行加固,效果自然比木头强。
同时还对炸药包、发射药包做了优化。
对于第二门飞雷炮,又进行了一次高强度试验。
实验结果很振奋人心,经过优化后的飞雷炮,最大射程稳定在300米,最高达到了330米。
发射包、炸药包装量这些数据更精准,强化的飞雷炮,在38次极限发射的基础上,提升了5次,达到了43次。
又过了一个星期!
第三、第四、第五门飞雷炮生产出来。
同时,每一门都配备了30个发射包和30个炸药包。
四排的战士们,也将飞雷炮的操作给练熟了。
这天上午,四排干部齐聚一堂。
“同志们!”
李一民看着众人,笑着道:“飞雷炮也使用过了,对于威力这些,你们心里应该都有数了。”
“再加上咱们四排分兵扩编到现在,不知不觉过去一个半月了。”
“新兵训练有所成效,是时候主动出击,打两场战斗,来让新兵们感受一下战场氛围。”
听到李一民的话,副排长王大柱就笑着道:“排长,就算你不提,我也要找你说了。”
“这一个半月,那150名新兵的水平已经和咱们四排分兵时候差不多了。”
“大家想要短时间快速提升战斗力,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一场实战。”
说着,他一脸期待的看着李一民,问道:“那咱们是打据点?还是打日伪军运输队?”
“毕竟,咱们可是有飞雷炮!”
“你生产的这个大杀器,除了射程近一点,布置繁琐一点,简直都是优点。”
其他人也是猛猛点头,对于王副排长的话很赞同。
飞雷炮,太棒了!
看着大家期待的目光,李一民轻笑一声,将自己画的简易作战地图挂起来,笑着道:“这里,是小各庄据点,这是咱们李庄村,这是平安县城。”
李一民在地图上,点了三个点,道:“我准备,将小各庄据点当成咱们的首个作战目标。”
说话间,他将小各庄据点的布防图给挂起来,让大家可以一目了然。
“根据情报得知,小各庄据点有日伪军180人,小鬼子有57人,属于规模较大的一个据点!”
“据点修建在一个小高地上,易守难攻。”
“平时,他们都在山下的那片房屋中生活。”李一民说着,点了点下面的那片房屋。
“一旦遭到进攻,就会来到上面的炮楼,进行坚守和作战。”
“日伪军将周围影响视线的地方都清理一遍,还在据点周围布置铁丝网、布设雷区还挖了深水沟等防御设施。”
“更不要说,小鬼子还在据点内外用水泥砖石修建了机枪堡垒和炮楼。”
众人的表情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李一民的声音还在继续:“武器装备方面,他们装备2挺重机枪、不低于6挺轻机枪和同等数量的掷弹筒。”
“天时地利人和,他们占据地利人和,如果常规进攻的话,难度很高,不是咱们能够招惹的。”
李一民说完,场面有些沉寂。
所有人表情有些难看,再也看不到几分钟前得知要打小鬼子时的兴奋。
“排长,小各庄据点是个难啃的骨头,我们为什么要选择他?”
沉默中,副排长王大柱很是不解的看着李一民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