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好的蜗轮副闪烁着精心研磨后的微光,但这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要将这个核心部件重新装回那台结构复杂的龙门铣床,并确保整机恢复如初,甚至性能更胜往昔,接下来的工作同样艰巨,容不得半点马虎。
“清洗!用煤油彻底清洗所有零件,特别是油路和结合面,绝不能留下一粒磨料残渣!”林磊的声音虽然带着疲惫,却依旧清晰果断。他知道,任何细微的杂质,在高速高精度的运转下,都是致命的。
钱师傅和另外两位钳工立刻小心翼翼地将蜗轮副、所有拆下的轴承、密封件以及机床内部的腔体,用崭新的棉布蘸着过滤后的纯净煤油,一遍又一遍地擦拭,直到棉布上再也看不到任何污渍为止。
装配过程更是如同完成一件精密艺术品。林磊对照着之前技术员记录的极其详尽的拆卸记录和草图,指挥着众人,按照严格的顺序和扭矩要求,将一个个零件精准地复位。
“这个轴承座需要加热到80度再安装。”“这条油路密封圈必须换新的,旧的有轻微老化。”“蜗轮副啮合间隙,按照手册标准的下限来调整,预留磨合余量。”“伺服电机联轴器的同轴度必须重新校准,用百分表打,误差不能超过0.02毫米。”
他的指令一条接一条,精准而高效。钱师傅等老工人严格执行,心中对林磊的佩服又加深了几分。这年轻人不仅手艺高超,心思更是缜密得可怕,考虑到了所有他们可能忽略的细节。
装配过程中,林磊并不仅仅满足于恢复原样。他凭借对机械结构的深刻理解和系统知识,对一些他认为设计不合理或容易出故障的地方,进行了极其细微的改进性调整。
例如,他在一根关键润滑管路的拐角处,增加了一个小小的导流片,以减少油液冲击和涡流。“这里,长期来看容易产生金属疲劳,稍微改一下,能延长管路寿命。”他轻声对钱师傅解释。
又如,他发现伺服电机的一个安装基座有极其微小的变形,可能是之前运输或安装时造成的。他让人加工了几个薄如蝉翼的不锈钢垫片,精心刮研修整,确保了安装面的绝对平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他如是说。
这些细微到极致的改动,钱师傅看在眼里,惊在心里。这已经超出了普通维修工的范畴,带有了某种设计和优化的高度。他越发觉得,这个年轻人深不可测。
白天过去,夜幕降临。临时工作间里拉上了大功率的灯泡,将一切照得亮如白昼。食堂送来的饭菜热了又凉,凉了又热,几个人都是匆匆扒拉几口,就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困极了,就在旁边的长条凳上轮流和衣眯一会儿,车间的喧嚣成了他们的催眠曲,但心里装着事,也睡不踏实。
第二天,主体装配基本完成。接下来是更为繁琐的电路、液压、气动接口的恢复以及水平精度校准。
电工班在李班长带领下,按照林磊的要求,重新检查了所有接线端子,确保了连接的牢固可靠。液压系统进行了反复的冲洗和压力测试,排尽了空气。
林磊则和钱师傅一起,动用厂里最高精度的水平仪和光学平直仪,对机床床身和导轨的水平和直线度进行了反复的、极其精细的调整。每一个地脚螺栓的松紧,都影响着最终的精度。他们像雕琢玉器一样,一点点地调整,直到读数达到令人惊叹的最佳状态。
第三天,最后的调试阶段。所有盖板复位,机床外观恢复了往日的威严。最关键的时刻来临了——通电试机!
闻讯赶来的副厂长、车间主任以及众多下了班却不愿离开的工人们,将临时工作间外围得水泄不通。空气中弥漫着极度紧张的气氛。
林磊深吸一口气,检查了最后一遍操作面板,然后对钱师傅点了点头。
钱师傅的手有些微微颤抖,但眼神无比坚定。他按下了启动按钮。
嗡…低沉的电机运转声响起,润滑泵开始工作,指示灯依次亮起。
没有异响!没有报警!
林磊手动控制工作台低速移动。工作台平稳地滑行,丝般顺滑,完全没有之前的卡涩感。
“进给系统空载运行正常!”他大声报告。
接着,他小心翼翼地逐步提高进给速度,正反向切换,运行各个坐标轴…
一切平稳!数据屏上显示的数值稳定而准确!
“现在进行负载测试!”林磊的声音提高了一些。他让人搬来一个经过测量的标准试件坯料,装夹上工作台。
选择了一个简单的铣平面程序,启动!
主轴旋转起来,刀尖接触工件,发出清脆的切削声。金属碎屑均匀地排出。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紧紧盯着加工过程。
几分钟后,加工完成。林磊停下机床,取下工件。
早就准备好的质检员立刻上前,用表面粗糙度仪和精密量具进行测量。
现场鸦雀无声,只能听到检测仪器发出的轻微声响和人们粗重的呼吸声。
质检员反复测量了几次,猛地抬起头,脸上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声音都变了调:
“报告!平面度…0.015毫米!表面光洁度…Ra0.8!完全…完全达到优等品标准!甚至比趴窝前的加工精度还要好!”
“轰!”
现场瞬间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掌声、叫好声几乎要掀翻车间的屋顶!
钱师傅激动得老泪纵横,一把抱住林磊:“成功了!小林!我们成功了!三天三夜啊!”
副厂长用力地拍着林磊的肩膀,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劲地说:“好!好!好样的!林磊!你是厂里的功臣!”
车间主任也笑得合不拢嘴。
林磊看着那台重新焕发生机、甚至性能有所提升的机床,听着耳边震耳欲聋的欢呼,感受着身边老师傅们真挚的情感,连续奋战三天三夜的极度疲惫仿佛瞬间一扫而空,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充满了胸腔。
这台倒下的巨兽,在他们的手中,历经三天三夜的奋战,终于重获新生!
而林磊这个名字,也通过这次奇迹般的修复,真正刻在了轧钢厂的历史和每个人的心里。技术权威的地位,再也无人能够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