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后院打的砖地被扫的干干净净,上面铺着一块大塑料布。每天拾回来的棉花从棉花包里倒出来,然后摊开在塑料布上晒着。
这块塑料布很长很宽,几乎要把大半个院子占满了,现在上面都是白白的棉花,看着挺漂亮。
杜春芳就歪在棉花朵子里面,拿着个簸箕,把棉花里面的脏叶子等东西往出来捡。
不光她捡,还有几个老太太跟着一起捡,边捡边聊天。
杜春芳不喜欢出门,但附近周围的老太太喜欢到李家来和她聊天。
这个季节除了种棉花的,各家的农活基本上忙完,就等着过冬了。四队这边各家也差不多把煤拉回来,地里进行收尾了。
老头老太太们没啥活,就喜欢聚在一起。村头的大榆树下面他们不去,那里那些媳妇们说的事情,她们也不感兴趣。
老太太们聚在一起就喜欢回忆过去,比较现在。这个时候的老人们和三四十年后真不一样,他们是真的对现在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对官方充满了感激,因为他们是真的从那个人吃人的社会里走过来的。
“这棉花真好…”王老太太一边捡着叶子一边说,“俺家里那口子穿的棉袄还是好些年前絮的棉花,那棉花都快黑掉了…不行,明年俺家也要种棉花。”
“就是不知道种棉花麻烦不麻烦。”张家老太太犹豫着,“我听说事情可多,一年从头忙到尾…”
其他人就都看着杜春芳。
“麻烦,咋不麻烦?”杜春芳说道,“一年从头忙到尾,你看,现在麦也收了、稻也收了、苞米也收了,结果棉花还要忙一两个月…”
“忙是真忙,不过听说也赚钱啊。你看这棉花白白的,一公斤说是就有两块钱…一亩地能收百十公斤,那多好!”
其他老太太都心动了,想着回去劝自己家人也种棉花。
“你家俩儿子,娟他爸,明明昊昊的爸就是有远见。”有老太太就羡慕杜春芳,“看这家大业大的,啥赚钱的都能看到前头,你这过得…多好!”
杜春芳就咧着嘴笑,其实也不搭话。
其他人家的棉花装包后就放进了房子,打算聚一起就卖,李龙是给他大哥建议把棉花晒一晒,这样评级的时候也能评高一些。
毕竟早上起来拾的棉花会湿一些,如果抽检的时候刚好抽中这些棉花,就比较倒楣,反正得积累到一定量再去卖,所以不如先晒着。
接下来几天李龙虽然也到地里,但早接晚送不用他了——李俊峰现在不用开康麦因,李建国就让他晚上把那些零工送回去,顺便把李龙送回去,第二天早早开着面包车去零工市场接人。
这样就没李龙啥事了,他想去地里看着也行,想在家里看棉花也没问题。
李龙就抽空去了一趟棉麻公司,这里已经有人在卖棉花了。
这些人都是开着拖拉机拉着大包小包的棉花,送进棉麻公司的晒场里,抽检、过磅、开票拿钱。
每个进场的拖拉机会发一个桶子,要把拖拉机的烟囱给盖起来,免得突突突出来火星子把棉花给点着了。
李龙只是在晒场外面看了看,发现和原来差不多。这时候卖棉花需要几个棒劳力上场,需要把棉花包从车上抬下来,抽检过后过磅的时候,一百多公斤的棉花包特别大,一个人根本搞不成。
李家有这个优势。
九月二十四号,李家拾出来的棉花有差不多五吨,李龙从收购站把卡车开出来到四队,准备装车卖棉花。
李建国今天没去犁地——暂时不需要他。他带着子侄们已经把棉花装包,等李龙一到就往车上抬。
李俊峰不在,他还要在棉花地里看着那些零工拾棉花。
三十多个大包装到车里之后,车厢子满满的,还得用绳子捆了。小四轮拖拉机也拉了一车,一起要往棉麻公司去。
四邻都羡慕的看着,包括陆家。陆家也种了棉花,不过种的少,全部加起来都没李家那一拖拉机棉花多,现在还没拾完,等头一车卖的差不多到九月底了。
羡慕归羡慕,但也没办法,人力没人家多,机械没人家好,跟在人家后面能喝点汤已经非常不错了。
卡车带着拖拉机一起到县里去,在棉麻公司门口也吸引了不少人。
大家都是开着小四轮,甚至还有牵着马车过来卖棉花的,你突然整个大卡车,这就挺让人惊讶的。
当然也得老老实实的排队。好在现在种棉花的不算多,李家车子过来的时候前面四家,等他们快到门口的时候,后面已经有七八家了。
毕竟来这里卖棉花的以北五岔和六户地居多,那些地方距离远。
李龙他们进去后,按规定抽检,工作人员脸很黑,想想一天到晚都重复着同一样工作,必然是会有意见的。
李龙他们也没多说话,任对方拿走一大团棉花,然后就等着抽检结果。
李建国过来悄悄对李龙说,他抽的那些棉花,刚好是晒过的,老娘他们也把里面的杂质叶子啥的都捡掉了,应该能评个高等。
“差不多。”李龙也看到了这一点。
本身李龙李俊峰他们检查零工拾棉花就挺严,加上平时杜春芳带着老太太们在院子里又二遍除杂,这棉花看着就不一样。
“16号,棉花杂质0.09,一级!”
随着质检员报号,旁边卖棉花的一个个都惊了。
主要是今天到现在为止,这是头一个一级!
“嘿,我都卖了三趟棉花了,这头一回看到有一级的!”
“那得看看,看看人家一级啥棉花…”有些人自然是不服气的,都凑了过来。
“过磅过磅。”工作人员过来对着李龙他们说,“抬下来先过磅,然后除皮。”
这时候还和后世不一样,后世全是拖拉机,没马车驴车的时候,过磅是连车带棉花一起先称,称完之后把棉花卸掉后再给拖拉机和棉花包过磅,这样直接除皮。
现在还没这那么先进,直接就是把棉花包抬到磅秤上过了,全过完之后,再把棉花倒在晒场上,拿着棉花包去除皮。
那省事的工作人员直接数包的数量,除皮的时候就只称一个皮,剩下的一乘就完事了。
李家的棉花过了磅,这一趟过来一共拉了五吨一,还有一些没拉过来,装不下了。
除去杂之后,李家人开始往晒场上倒棉花,这些人一开始还真不服气,等看着李家把棉花倒出来之后,一个个不吭声了。
人家的棉花就是干净,几乎看不到多少黑黄叶子、黄毛毛之类的,也没乱七八糟的东西。
“看到了吧?这就是一等!”工作人员也借机宣传,“拾棉花的时候认真一些,拾干净了,这棉花评的等级就高!人家的衣份也高,四十一!这收这么多天棉花了,头一回收这么高衣份的!”
李龙早就看过了,一等棉花一公斤两块二毛三,这一趟棉花就卖了一万一千多块钱。
不少了!
虽然成本也高,但这一下子收到这么多钱了,平时挺严肃的李建国脸上也是带着笑。
全部忙完已经到了中午饭点,于是就在外面吃了一顿,然后开着车回去。
李龙就没跟着了,他把卡车开回到收购站,和老爹说了一下今天卖棉花的情况。
老爹李青侠现在每天经手的钱都在几千上万,对自己大儿子种的棉花一下子入手一万多,感受就没那么深,不过他也觉得这种棉花是有前途。
“明年那盐碱地要种棉花,能不能行?”李青侠问道,“今年盐碱地上的化肥可不少。”
“收得也不错啊。”李龙说道,“这两天我哥要把那块犁出来的盐碱地边上开排碱沟,浇冬麦的时候把地好好浇一下,把碱排一排,排完之后明年种的时候把化肥上好,应该能成。”
今年种棉花的那块盐碱地虽然出苗率没其他地高,棉花的产量也不算好,但咋说也比种麦种苞米强。
就按现在的棉花产量和价格来算,一亩地毛收入也有三百了。付出的成本往高里算也是一百五,这样还有一百五的净收入。
今年开垦的这块盐碱地是两百八十亩,按这个价格算的话,一年净收入就能达到四万多,傻子才不种!
现在李龙是有点子明白上一世为什么有些本地的大地主能最后种到上万亩地了,不都这样一片一片的卷出来的吗?
只不过那一世有些人能种这么多地,是银行有关系能贷出这么多钱来,他是自己有家底,钱足够,也负担得起这个风险。
接下来李龙就没天天去棉花地了。从开始拾棉花到最后卖棉花,这个过程他相当于跟着走了一遍,程序理顺了,他相信无论是大哥李建国还是侄子李俊峰都能把接下来的事情做好。
李龙也有自己的事情,刘高楼打来了电话,说这趟过来希望能够拉一车棉鞋,最好能有棉皮大衣之类的东西。
“哈国这边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冻人了,现在棉鞋和棉皮大衣严重缺货。我二叔说这玩意儿只要拿过来就能换钱,换美元!畅销得很!比白糖还畅销!”
李龙就只能给白修名打电话问情况,其他的他也没途径啊。
“棉鞋是没问题的。”白修名说道,“有货,要多少有多少,棉皮大衣就没办法了。”
“棉鞋丑点儿没事,但不能是劣质的啊。”李龙强调,“过来我是要检查的,劣质的我可不收货。”
现在某地的劣质皮鞋、羽绒服还没曝出丑闻来,所以大家并不是很在意。
要等到苏联解体,大量的这类商品销往东北过去后,那时候才曝露出来,而且一下子就把国内这些产品的信誉给打下去了。
十几年没恢复过来。
棉鞋有了着落,接下来就是棉皮大衣。
玛县虽然没有制衣厂,但是有皮革厂。
李龙知道县皮革厂会进行皮革制品的粗加工,也就是说要把收来的皮子加工成坯革,至于会不会进行精加工做成皮衣皮具,他还不清楚。
既然不清楚,那就去问问,于是李龙就开车去了皮革厂。
他顶着人大代表的名头,加上又是全国表彰的先进个人,虽然已经过去几年了,但把人名一报,人家还是客客气气的把他请了进去。
李龙原本只是想找销售科长问一问他们这边皮革坯料的去向,然后好找皮衣的源头工厂,这样至少在价钱和数量上面能达到自己的要求。
“李龙同志,以前咱们还是有过合作的,”厂长姓董,三十多岁,他和李龙握了握手笑着说道:“现在每年也能收到从你们那里拿来的羊皮也不少。”
李龙老马号里的牛羊皮,还有收购站收来的兔皮都是卖到皮革厂,数量不算多,不过对于皮革厂来也说也算是大客户了。
“听说李龙同志的收购站经常会收到大量的野生动物的皮子,那些皮子…”
“卖到口里去了。”李龙也是直言不讳,“那边有一个合作的老板,对方给的价格很高,而且合作时间长,不好再改。”
“理解理解。”董厂长笑着说道,“我是说如果啊,如果我们这边条件以后慢慢提上来了,那到时…咱们是不是也可以合作?”
“肯定没问题。”李龙心说谁能和钱过不去呢。
接下来就是李龙和销售科的事情了。
“皮革的去向?”销售科长姓毛,他说道:“我们做的就是皮革的粗坯,生产完之后主要销往石城和奎屯那边,那边有两个皮革厂。
对了,我们还要往伊犁那边出售,那边的皮革厂也有几个,而且比较出名,还有阿勒泰…”
伊犁和阿勒泰太远,李龙就没考虑,问清楚后就把关注点放在了红光皮革厂。
这个是农七师的团场皮革厂,后来发展壮大,不过按毛科长的说法,因为先前生产工艺和所产皮衣的样式比较老,导致销售不是很好。
那就是有积压了?嘿,李龙最喜欢这种积压产品了。
哈加盟国那边不需要有多少样式花俏的产品,那些是针对中上层人士的,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就能保暖御寒就行。
所以无所谓积压产品了。
在知道具体的信息之后,李龙便离开了皮革厂,离开前和厂子里也说好了,后面有批量的皮革,在价格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出售给皮革厂。
这边也需要好皮子啊,毕竟眼下不能随便打猎了,能收到的好皮子越来越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
李龙想着等这趟刘高楼过来,他可以直接拨一千张皮子卖给皮革厂。毕竟是本地企业,虽然污染比较大,但该帮忙扶持一下还是要扶一下子的。
一千张皮子够还人情了。
晚上李龙给顾晓霞说了一声,说明天要去农七师那边考察一下。顾晓霞想了想说道:
“如果你要买东西,干脆把双成带上,最好开卡车过去,这样如果有货的话,直接就拉过来了。两地相隔不近,就算到时谈成了要到了电话,来往也不方便。”
李龙觉得妻子说得没错,如果能一性次办好,那最好就别多跑路。
第二天李龙去到收购站,给老爹说了这件事情,然后开着卡车带着梁双成就往西而去。
梁双成自进了收购站之后,几乎就没怎么出去过,活动范围仅限于县城和四队,偶尔去趟石城就算是出远门了。
现在能去农七师,哪怕去的地方可能会更偏一些,他也很开心。
梁双成一路上不停的问着李龙“龙哥这是哪里”、“龙哥这是哪里”,李龙倒也不烦,一边开车一边给他讲。
一路开到兵站,在附近随便找了家馆子吃了中午饭,李龙请客,梁双成还有些不好意思。
“叫你跟着我出来,算出公差,自然是我出饭钱了。”李龙看出来他的不好意思,解释了一句,“好好吃你的,到时要干活了。”
梁双成这才笑了起来,大口吃着拌面。
红光皮革厂最开始就是团场的自营企业,就像搞点小创收、把内部的皮子消化掉。
随后慢慢发展起来,有了正式的名字,也有了向外销售的渠道。
这样的厂子一般都有一段相对辉煌的历史,不过在发展的大潮中,不一定都能坚持得住。
所以当李龙来到皮革厂门口的时候,发现这里面管理的挺严,有门卫,大门也关着,能听到里面机器的声响。
但并没有看到出货的车子。
门卫在得知李龙是想过来买一批皮衣的时候,脸上的笑容立刻就露了出来。这里没通往里面的电话,他出来冲着里面喊着:
“洪厂长,洪厂长!有人要买咱们厂的皮衣了!来客户了!”
李龙开着卡车,哪怕不用说明身份,就这台车就已经足够说明情况了。
也难怪门卫会有些激动。
这一声喊,倒是喊出来四五个人。
厂子里都是平房,办公室那边是平房,生产车间也是平房。李龙看着生产车间那边有人露头不过没过来,过来的都是办公室这边的人。
看这架势,李龙有点嘀咕,能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