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雨山见黑豹卫统领已然心领神会,便缓缓开口,有条不紊地继续阐述作战计划:“张统领,你麾下那五百名调查院高手编为十一支小队,分别潜入这三个地方以及青燕八州。在潜入之前,务必严令告诫他们,在我大军尚未进攻之前,在城内一定要隐匿行踪,切不可有丝毫轻举妄动,以免不慎暴露身份,破坏了作战计划。”
“遵命,元帅!”张统领高声应道。
接着,段智鸣看向黑豹、银狼、水蛟、雪雕以及雷霆骑的统领,指了指地图说道:“黑豹卫、银狼卫绕过第一个地方,直扑第二、第三个地方。水蛟卫则要密切留意第一个地方的动静,待第一个地方的北金军队派去支援第二、第三个地方的援军离开之后,即刻对第一个地方展开进攻。雷霆骑调动三万骑兵,与雪雕卫紧密协同作战,对从第一个地方出发支援第二、第三个地方的北金军队展开围追堵截。务求将这支敌军一举歼灭,让他们有来无回!而雷霆骑余下的兵马,则作为机动部队,时刻保持警醒,随时准备应对那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诸位将领,你们对自己所肩负的作战任务,是否都已清晰明了?”
“末将等均已明晰!”众人齐声高呼。
“好,行动就此开始!”段智鸣命令道。
“遵命!”众人纷纷领命,而后转身离去。他们的脚步匆匆,却又不失沉稳,各自奔赴营地,着手执行那早已谋划好的作战计划。一时间,营帐中只余一片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仿佛一场风暴即将在这战场上掀起。
数日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战场上的局势已悄然发生变化,宛如平静的湖面下暗潮涌动。黑豹卫与银狼卫依照计划,巧妙地绕过第一个地方,如神兵天降般对第二、第三个地方展开了严密的包围与猛烈的进攻。
三个地方的北金军队在得知这一消息后,顿时慌乱起来,犹如热锅上的蚂蚁。第一个地方的北金守军匆忙调兵遣将,快马加鞭地驰援第二、第三个地方,为其解围。
与此同时,水蛟卫早已严阵以待,如同蓄势已久的猛虎。他们瞅准时机,在第一个地方的北金军队派去支援第二、第三个地方的援军离开第一个地方后,如猛虎下山般对第一个地点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猛烈攻势。
而那三万雷霆骑与雪雕卫则配合默契,如影随形地紧紧跟随着第一个地方的北金军队派去支援第二、第三个地方的北金军队的援军。待到了合适的时机后,他们对这支敌军展开了穷追猛打。
战事的发展恰如赵雨山所预料的一般,这三个关键地点轻而易举地被攻克。派去支援第二、第三个地方的北金军队也被歼灭。整个过程仅仅耗时三日,东宋军队的旗帜便在那片土地上迎风飘扬,宛如胜利的号角在风中奏响。
占领这三个地方后,赵雨山亲率大军驻扎于此。他深知这三个地方的战略重要性,尤其是第二个地方,地处第一与第三个地方之间,地理位置极为关键,仿若一颗明珠镶嵌在这片土地上。于是,赵雨山当机立断,将主力部队部署于此,如同在这战场上布下一枚关键的棋子,以便随时对第一和第三个地方提供强有力的支援。
进驻第二个地方后,赵雨山丝毫不敢懈怠。他的目光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和对胜利的渴望,立刻着手筹划进攻青燕八州的详细计划。他在营帐中来回踱步,时而驻足凝视地图,时而又奋笔疾书,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这场大战的胜负。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一个如同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传到了赵雨山的耳中:北金得知赵雨山成功占领了三个地方后,迅速集结了几十万大军,正浩浩荡荡地朝着赵雨山所在之处逼近。更令人忧心的是,根据探子回报,北金大军仅需三日即可抵达。
得知此消息后,赵雨山不禁震惊失色。他呆立在原地,脑海中一片混乱。按照之前所得到的情报,北金的援军即便全是骑兵,也至少需要七日才能抵达此地。可如今这局势却全然超出了他的预料,北金援军为何能如此迅速地逼近?这一疑问如同一团迷雾,萦绕在赵雨山的心头,令他困惑不已。
而接下来收到的消息,更是让赵雨山的心沉入了冰窖。驻守青燕八州的北金军队在得知赵雨山的战术后,如同惊弓之鸟,开始在城内大肆搜捕。他们如狼似虎地穿梭在大街小巷,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之人,企图将混入城内的调查院高手一一揪出。
赵雨山深知,一旦这些调查院高手被北金军队消灭,那么想要拿下青燕八州便如同痴人说梦。毕竟青燕八州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在这样的情况下,唯有依靠与城内的调查院高手里应外合,方能有望攻克青燕八州。否则,即便他与段风云的夹击部队人数再庞大,也只能望城兴叹,无法攻克这坚固的防线。
然而,面对眼前这突如其来的严峻局势,赵雨山已然无力继续进攻青燕八州。他只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全力确保已占领的三个地点的安全之上。他知道,要想在确保这三个地点安全无虞的同时拿下青燕八州,简直是难如登天,除非有援军及时赶到,方可解此危局。
于是,赵雨山连忙修书一封,将这里的危急局势详细告知段智鸣。那书信之中,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他的焦急与期望,言辞恳切地请求派兵支援。
段智鸣接到赵雨山的求援信后,大惊失色。他深知,如果不尽快派出援军支援赵雨山,那么不仅青燕八州无法拿下,甚至赵雨山所占领的三个地方都可能守不住。就连赵雨山所率领的三十五万反攻北金的军队都将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届时,东宋将面临巨大的危机,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然而,段智鸣在派遣援军这一问题上,却面临着三个极为棘手的难题。
其一,以赵雨山目前所处的艰难处境来看,至少需要三十五万大军前往解围,方可稳住局势。可是,东宋目前的兵力本就有限,就如同一个疲惫的人难以背负过重的担子,根本无多余的兵力可供调配。
其二,赵雨山所在之地地势平坦开阔,毫无险要之处可守,就如同一片坦荡的平原,敌人可以长驱直入。因此,支援的援军必须拥有强大的骑兵力量才行。否则,即便援军人数再多,也不过是徒有其表,难以发挥实际作用,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无法在天空翱翔。可现在,东宋已经没有骑兵了,所有的骑兵全部都被段风云和赵雨山带走了。
其三,便是援军的主帅人选。赵雨山麾下已有三十五万大军,而北金那边的兵力也至少有几十万之多。此次支援的援军同样达到三十五万,因此,援军的主帅必须具备超凡绝伦的军事才能和丰富的作战经验。否则,派出去的援军恐怕只会重蹈覆辙,无法改变战局,就像没有方向的船只只能在茫茫大海中迷失。
段智鸣面对这三个难题,苦思冥想了数日,却始终想不出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他常常在营帐中独自踱步,眉头紧锁,仿佛那沉重的压力都压在了他的肩头。无奈之下,他只好将铁顺、刘玄、徐德三人召入宫中,将赵雨山所面临的困境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们,希望他们能与自己一同想出解决之法。
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段智鸣将铁顺、刘玄、徐德三人召入宫中,这一决策果然明智无比。
铁顺、刘玄、徐德三人入宫后,营帐中的气氛顿时变得热烈起来。他们与段智鸣一同陷入沉思,思索着应对之策。没过多久,铁顺便眼前一亮,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了一丝曙光,想出了解决这三个难题的办法:“皇上,我们可以调动天子卫、红狮卫、黄彪卫、鲲鹏卫、金鹰卫这五支精锐部队前去支援赵元帅,如此一来,便可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然后,让赵元帅将他麾下的七万雷霆骑调回天门关这边,与天子卫等五卫一同前去支援赵元帅,这样便能解决援军缺乏骑兵的困境,毕竟赵元帅现在的任务是守城,守城是不需要骑兵的。至于主帅人选嘛,如果皇上信得过微臣的能力,微臣愿意挺身而出,领兵支援赵元帅。”
段智鸣听完铁顺的这三个解决办法后,微微颔首,思索片刻后,缓缓说道:“你提出的这三个解决办法,除了第一个办法稍显不足外,其他两个办法朕都颇为认可。尤其是第三个办法,你带兵打仗的能力,朕早有耳闻,仅次于皇太弟。有你挂帅带领援军支援赵雨山,朕心中甚是放心。”
“谢主隆恩,皇上夸赞实乃臣之荣幸。”铁顺躬身行礼后,语气中带着一丝忐忑,继续说道:“微臣斗胆,恳请皇上审阅微臣针对首个难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不知皇上可有其他高见或异议?”
段智鸣沉吟片刻,缓缓说道:“你提议调动天子卫、红狮卫、黄彪卫、鲲鹏卫、金鹰卫这五支精锐部队前去支援赵雨山,朕不能同意。这五卫各司其职,责任重大。红狮卫与黄彪卫镇守天门关,天门关乃是我朝的关键锁钥,一旦失守,京城危险;鲲鹏卫与金鹰卫则协同京畿军拱卫京师,守护着我东宋的腹地。一旦天门关兵力空虚,鲲鹏卫和金鹰卫则需要立即支援天门关。至于天子卫,乃是机动之师,负责处理东宋境内各类突发事端,并协助鲲鹏卫、金鹰卫、京畿军守卫京城。若将五卫尽出,天门关和东宋其它地方一旦有变,朕将何以应对?”
铁顺闻言,心中暗自思索,片刻后从容答道:“皇上忘了,您还有巡防卫。根据皇上之前制定的东宋军事条例,守卫京城兵力不得少于十万,而今京畿军十万、皇城卫两万、宫城卫一万,合计十三万之众,远超规定。若从京畿军中抽调三万,与巡防卫合兵一处,即可得十万精兵,既可增援天门关,亦可应对境内突发事端。至于天门关防务,皇上大可放心。红狮卫与黄彪卫虽撤,但天门关附近尚有守军,可趁北金进攻之际,自后掩杀,必能重创敌军,甚至全歼之。若皇上仍感不安,可将此十万大军悉数调至天门关,如此,天门关则固若金汤。”
段智鸣听后,微微颔首,沉思片刻,却又摇了摇头:“此计虽妙,却难顾全大局。天门关固然重要,然东宋全境亦不可有失。将十万大军尽遣天门关,他处若有变故,朕将无兵可调。”
铁顺见状,心中暗自赞叹皇上深谋远虑,却也坚定地说道:“皇上所言极是,但就目前而言,此策已属上选。”
正当君臣二人陷入沉思之际,段智鸣忽地眼前一亮,计上心来:“朕有一策,你听听看。”
“微臣恭聆圣训。”铁顺躬身道。
“从京畿军中抽调三万,与巡防卫合兵天门关。京城则留下十万大军,其中五万负责守卫,五万机动处置突发事端。如此,虽京城守卫稍减,但只要天门关不失,除非进攻京城的兵力有十万以上,否则五万大军足以保京师无虞。”段智鸣胸有成竹地说道。
铁顺闻此良策,心中豁然开朗,连忙点头称赞:“皇上圣明,此策实在是高,远胜微臣所想。”
“既无异议,便依此计行事。朕即刻下旨,命你挂帅出征,统帅五卫及赵雨山所遣七万雷霆骑,待七万雷霆骑抵达天门关外,即刻启程支援。”段智鸣果断下令。
“遵旨,皇上。”铁顺领命而去。
随即,段智鸣颁下圣旨,任命铁顺为援军统帅。同时,飞鸽传书赵雨山,令其调回七万雷霆骑。
数日之后,赵雨山所遣七万雷霆骑到达天门关外。段智鸣闻讯,即刻命巡防卫与京畿军三万兵马进驻天门关,加强防务。那兵马行进之时,步伐整齐,气势昂扬,仿佛一道坚固的城墙伫立在天门关前。
而铁顺则率领五卫及七万雷霆骑,浩浩荡荡地踏上了支援赵雨山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