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顺与段智鸣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反复权衡的商议后,终于就招纳从北金和北蒙逃亡而来的奴隶充实军队这一事宜达成了共识。自此,一场如烈火烹油般的招兵行动,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时光如潺潺流水,悄然无息地流转而过。十几天的招兵工作,仿若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这一日,铁顺神色匆匆,脚步急促地来到段智鸣面前,躬身行礼后,详详细细地汇报起招兵的情况:“皇上,此次招纳北金和北蒙逃亡奴隶入伍之事,如今已然全部完毕。然而,实际情况却远未达到预期,令人颇为忧心。参加军队的北金和北蒙奴隶,仅仅只有三十万之众,距离我们原本预期的五十万兵力,尚存在着二十万的巨大缺口。各地纷纷呈上奏报,皆称能够招到的合适兵源已然十分有限,臣特此赶来,恭请皇上定夺,当下究竟该如何是好?”
听闻此言,段智鸣的心头仿佛被一团沉甸甸的阴云所笼罩,心情顿时如坠谷底。他本以为将北金和北蒙的逃亡奴隶纳入征兵范围,定能如探囊取物般轻松解决扩充五十万兵力的难题,却怎也未曾料到,现实竟如此残酷无情,兵力依旧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沉思良久,段智鸣缓缓开口道:“既然从这些逃亡奴隶中扩充兵力未能达到我们的预期,那便在京城到青燕八州这片区域里招兵吧!”
铁顺一听,顿时面露焦急之色,连忙躬身谏言道:“皇上,万万不可啊!京城到青燕八州这片区域,目前的形势着实不宜招兵。一旦贸然行事,恐怕会如同触动了蜂窝一般,生出诸多难以预料的大问题。此事臣此前已向皇上禀明,还望皇上能够三思而后行啊!”
段智鸣微微颔首,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坚定,说道:“爱卿不必过于忧虑,朕心中自有分寸。此番招兵,只需在这片区域言明自愿参军的原则,想必那些问题自可迎刃而解。”
铁顺皱了皱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皇上,即便如此,以目前的形势来看,恐怕最终招到的兵力,仍难以满足我们的需求啊!”
段智鸣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朕深知当下局势艰难,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这兵嘛,能招一个是一个。我们先尽力去招,待实在无法再招之时,再另作打算。”
“是,皇上。”铁顺无奈地拱手告辞,而后缓缓退下。
铁顺离去不久,时近中午,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户,洒在桌案上,宛如金色的丝线。段智鸣处理完桌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后,便起身前往后宫歇息。
当后宫那扇厚重的大门缓缓打开,段智鸣抬眼望去,只见开门的护龙后卫女侍卫身姿挺拔如松,英气逼人。刹那间,他的脑海中仿佛有一道灵光闪过,宛如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盏明灯,一个大胆而新奇的想法,就这样在他的心中悄然萌芽。
又过了十余天,铁顺再次来到段智鸣面前,汇报在京城到青燕八州区域招兵的情况:“皇上,此次在京城到青燕八州这片区域招兵,共计招得六万兵力。加上之前从北金和北蒙逃亡奴隶中招得的三十万,如今总兵力已达三十六万,距离五十万的目标,尚差十四万之多。”
段智鸣听后,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缓缓说道:“爱卿,那日你向朕汇报从北金和北蒙逃亡奴隶中招兵情况后,朕在进入后宫时,看到护龙后卫的女侍卫后,便想到了一个足以扩充五十万兵力的绝妙办法。”
铁顺一脸疑惑地问道:“皇上,不知您想到了何种奇策可以招到五十万的兵力?”
段智鸣嘴角微微上扬,并未言语,只是轻轻拍了拍手。
须臾之间,几名护龙后卫的女侍卫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款款步入宫殿之内。
铁顺见状,不禁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愕地问道:“皇上,您这是……”
话未说完,铁顺便恍然大悟,惊声道:“皇上,您不会是要让女子进入军队当兵吧?”
段智鸣微微点头,神情庄重地说道:“没错,朕此番打算招收女兵,以补足兵力缺口。”
段智鸣之所以想到让女子入伍,乃是事出有因。当日铁顺向他禀报招兵情况后,他在进入后宫时,看到护龙后卫的女侍卫英姿飒爽,心中不禁一动。同时,他的思绪仿若穿越了时空的隧道,飘荡至历史的长河之中,想起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西夏女兵。
遥想当年,西夏女兵在中国历史的军事舞台上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她们以骁勇善战而闻名遐迩,犹如绽放在战火中的铿锵玫瑰,在军事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西夏王朝(1038 - 1227年)那风云激荡的岁月里,女兵们不仅具备实战能力,冲锋陷阵毫不逊色于男儿,还在后勤保障方面承担着诸多关键职责。
据史书记载,西夏女兵被称为“麻魁”或“寨妇”,她们的身影活跃在各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在守卫城寨的激烈战斗中,她们坚守岗位,犹如坚固的壁垒,令敌军难以逾越;在断敌粮草的惊险战术行动中,她们机智勇敢,巧妙地切断敌人的补给线,为战争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例如,公元1096年,梁太后(梁氏)亲自披挂上阵,率领大军攻打宋朝金明寨。在那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她指挥若定,身先士卒,带领西夏女兵奋勇杀敌,喊杀声震天动地,最终成功击败宋军,书写了一段传奇佳话。
不仅如此,西夏法律还明确规定女性可合法入伍。《天盛律令》中清晰地记载着女兵需参与守卫、放哨等重要职责。这一制度的形成,与西夏长期面临外敌威胁、男丁在战争中损耗严重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考古发现也为此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在临羌寨遗址中,出土的女性用品便是女兵存在的无声证明。
而梁太后更是西夏女兵的杰出代表。她不仅亲自率兵作战,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军事才能,还在政治舞台上有着卓越的表现。她主导废除汉化政策等一系列政治改革,有力地巩固了西夏政权。在永乐城之战中,她指挥若定,率领西夏军队击溃宋军,斩杀十余万敌军,其军事指挥能力令人赞叹不已。
正是基于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段智鸣下定决心,倘若从京城到青燕八州这片区域招兵仍无法达到五十万的兵力目标,便让女子进入军队,以弥补这剩下的兵力差距。
铁顺听闻段智鸣要招收女兵,当即面色一变,坚决反对道:“皇上,女子向来需遵守礼教,岂可抛头露面,更遑论舞刀弄剑?此乃违背祖制之举,万万不可施行啊!况且女子体质柔弱,难以承受行军打仗的繁重负担,且每月月事缠身,如何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站在一旁的护龙后卫女侍卫们听到铁顺这般言论,个个柳眉倒竖,眼中满是不满之色。但鉴于铁顺乃是兵部尚书,官职显赫,且段智鸣在场,她们只好强忍着心中的怒火,未敢发作。
段智鸣微微摇头,反驳道:“铁顺啊,你此言差矣。你说女子岂可抛头露面,舞刀弄剑乃违背祖制?那北金的公主纳兰紫衣,为何能抛头露面,纵横沙场?难道她不是女子吗?若你以纳兰紫衣是北金人而非东宋人为由来辩解,那不妨看看眼前的这些女侍卫。你瞧她们身形矫健,体态轻盈,何来体弱之说?她们日夜守护后宫,从未因月事缠身而使后宫安全出现丝毫纰漏。虽说她们身为侍卫,与军人略有不同,但同是凭借武力守护一方安宁。倘若让她们投身行伍,上阵杀敌,你又怎敢断言她们无法胜任?”
护龙后卫的女侍卫听到段智鸣为她们发声,虽然面无表情,但心里面都对段智鸣非常的感激。同时把目光微微看向铁顺,看他如何应答。
铁顺沉思片刻,缓缓说道:“皇上所言虽有一定道理,女子之中的确不乏适合上战场杀敌之人,但那终究是少数。而且在战场上,女子一旦来了月事,必然会影响战斗力,此乃不争的事实。至于皇上提及的北金公主纳兰紫衣,臣承认她确实是一位难得的将帅之才。虽为女子,却有着不输男儿的英气和谋略。只是她麾下的士兵皆为男子,皇上可曾听闻她曾率女兵作战?而护龙后卫的女侍卫,她们武功高强,确实在守护后宫方面表现出色,没有因月事而出现问题。让她们上阵杀敌,或许可行,这一点臣并不否认,但凡是总有例外。”
段智鸣微微皱眉,问道:“你说得倒是有理,但目前我们招兵还差十四万之多。京城到青燕八州的区域不宜继续招兵,这是你此前所言。而其它地方的兵源已然临近枯竭,那你告诉朕,若不招女子进入军队,我们该如何填补这剩下的十四万兵力缺口呢?”
段智鸣的这一问,如同一记重锤,敲在了铁顺的心上。铁顺顿时哑口无言,心中暗自思量。的确,若不招女子为兵,五十万的兵力目标恐怕难以实现。可女子为兵,古往今来皆无先例,且从常理来看,女子在诸多方面确实不太适合当兵。若强行招女为兵,只怕会落下滥竽充数的口实,这样的军队恐怕中看不中用,毫无战斗力可言。
沉思良久,铁顺抬起头来,说道:“皇上,您说服不了微臣,微臣也难以说服您。不如这样,后天便是早朝之日,我们将此事放在早朝之上,与百官一同讨论,如何?”
段智鸣心中明白铁顺的用意,他这是想借百官之力来阻止自己招收女兵。毕竟让女子为兵,百官也定然不会同意。然而,段智鸣心中却充满了信心,他坚信自己定能说服百官,让女子为兵的想法得以实现。
早朝这一日,金銮殿内气氛庄重而严肃。段智鸣、铁顺以及段风云等大臣齐聚一堂。
早朝伊始,段智鸣便将为了凑足五十万兵力而打算招收女兵的想法和盘托出。
百官听闻此言,顿时议论纷纷,绝大多数人都表示反对。其中不仅有那些平日里与段智鸣意见相左的敌对大臣和立场摇摆的中间派大臣,就连段风云、刘玄、徐德等一向站在段智鸣这边的人也纷纷表态反对。
他们反对的理由与铁顺先前所述如出一辙,皆是认为女子体质柔弱、不堪重负,且月事会影响女兵的战斗力。
面对大臣们的诸多反对理由,段智鸣先是不慌不忙地将护龙后卫女侍卫的出色表现以及北金公主纳兰紫衣领兵打仗的事例一一摆出,同时又强调了若不招收女兵,五十万兵力的目标将无法达成的现实困境。
一番言辞下来,一部分大臣被段智鸣的话语所说服,开始陷入沉思。但仍有部分大臣固执己见,虽然承认段智鸣说的有道理,却依旧死咬着女兵不宜为兵这一点,坚决反对招收女兵。
见此情形,段智鸣并未急于继续寻找话语来说服这些顽固的大臣。他目光坚定地扫视了一圈金銮殿内的百官,然后大声说道:“既然还有大臣反对朕招女兵,那我们就用事实来说话。朕决定暂时组建一支女兵部队,让她们参与作战。到那时,大家便能看到女兵部队究竟适不适合打仗。如果事实证明女兵适合打仗,那招女兵之事就按朕说的办;若是女兵不适合打仗,那此事便就此作罢。大家意下如何?”
百官们听闻段智鸣这番话后,交头接耳地议论了一番。随后,他们齐声答道:“臣等没有异议。”
段智鸣见百官对自己的提议并无异议,便立刻果断地下旨,发布告天下,着手组建女兵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