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智鸣凝视着眼前的陈紫衣,语气中带着几分沉重:“陈将军,朕虽然答应娶你,但有一件事情,你要有充份的心理准备。”
段智鸣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深沉。
陈紫衣闻言,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恭敬地回应:“皇上请讲。”
段智鸣缓缓说道:“关于你的真实身份,目前除朕之外,仅有皇后、惠妃、国安卫总管刘玄、调查院长徐德四人知晓;朕既然要娶你,自然需要把你的真实身份告知他们,最后再向众人宣布;届时,无论是他们四人,还是满朝文武,乃至整个东宋的百姓,都可能会反对朕娶你,而你恐怕会因此陷入诸多困境之中。”
随着段智鸣的话语落下,现场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陈紫衣的脸色也略显黯淡。
段智鸣见状,连忙补充道:“不过,你无需担忧;既然朕已经决定娶你,便会与你一同面对这些挑战,绝不会让你单独面对。”
陈紫衣轻轻的点了点头,眼中满是愧疚的望着段智鸣,轻声说道:“对不起,皇上,臣给您添麻烦了。”
段智鸣宽慰道:“陈将军无需自责,这世间之事,哪一件不是充满艰难险阻;你先回去好好休息,别让这些琐事影响了你的状态,以免以后在与北金交战时出现差错。”
“是,皇上。”陈紫衣应声道,随后向段智鸣行了一礼,转身欲离去。
“等一下,你先别走。”段智鸣突然叫住了陈紫衣。
陈紫衣停下脚步,转过身来问道:“皇上还有何吩咐?”
段智鸣把手中拿着的那个用布包裹着的长长物件递给陈紫衣:“这个给你。”
陈紫衣好奇的接过东西,揭开外面的布,发现里面是一把刀身与她腰间所挂马刀同样修长,却比马刀还要长的长刀。
“皇上,您给臣这把长刀是做什么?”陈紫衣疑惑地看着段智鸣递来的长刀问道。
段智鸣解释道:“你腰间挂的那把骑兵专用的马刀虽然也可用于步战,但在步战中却有所限制,无法完全发挥你的武功。朕怕你因使用这种不合适步战的马刀在与乌延杰进行步战的时候遭遇不测,所以才命人打造了这把长刀给你;本来朕打算在你带兵出发那天给你,正好你今天约朕到这里来,朕就趁此机会把它交给你。”
陈紫衣听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没有想到,段智鸣居然这么关心自己的安危。
“多谢皇上厚赐。”陈紫衣的声音微微颤抖,跪下行礼时,发梢轻轻扫过甲胄,发出细碎的声响。
段智鸣抬手虚扶,目光掠过她腰间那把旧有的马刀。那柄陪伴她征战很长时间的马刀虽已布满斑驳痕迹,但仍被擦拭得锃亮如新。
陈紫衣起身后,再次端详起手中的长刀。这把长刀非常奇特,长度快赶上了她的身高,握把也异常长,几乎是其他短兵器握把的好几倍。
为了弄清这把奇特长刀的实战威力,陈紫衣向后退了几步,挥舞了几下。只见这把长刀与她腰间的马刀一样轻盈,但使用起来却更加顺手,威力也更加强劲。无论是单手持握还是双手持握,都毫无问题。
“这把长刀果然非同凡响,每一击都威力巨大;皇上,这把刀叫什么名字?”陈紫衣挥舞完长刀后,先是赞叹,然后问道。
“这把刀叫苗刀。”段智鸣回答道。
“苗刀?”
“对,苗刀。”
段智鸣送给陈紫衣的这把苗刀,又称“御林军刀”,古称单刀和长刀。虽然苗刀这个名字会让人以为是苗族人使用的刀,但实际上苗刀与苗族并无关系。因其刀身修长,外形形似禾苗,所以才被成为苗刀。
苗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闻名中外的传统刀技,也是中国冷兵器时代的先进兵器之一。它起源于西汉初年的环首刀类,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著名民族英雄戚继光创制成名。现在演练苗刀的人主要分布在沧州一带。苗刀自古以来只有一路刀法,但原中央国术馆一级教授郭长生将一路苗刀的精华融入了通臂拳的步法,创编了二路苗刀及苗刀进枪,丰富了苗刀的内容。
苗刀总长五尺(160厘米)、刀长三尺八寸(118.4厘米)、刀柄一尺二寸(40厘米),因此,使得它集中了刀、枪两种兵器的特点。既能当枪使,又能当刀用;既可单手握把,又可双手执柄。由于单、双手交换使用时便于发挥腰背整体力量,结构优良,所以在实战中能够辗转连击、疾速凌厉、身摧刀往、刀随人转,势如破竹。其实用价值极高,杀伤威力极大,非一般兵器可比。
段智鸣看着陈紫衣对苗刀爱不释手的模样,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深知,作为一位将军,武器不仅是战斗的工具,更是生命的延伸、荣誉的象征。
“陈将军,苗刀虽好,但还需你多加练习,尽快熟悉它的特性,才能在战场上发挥出最大的威力。”段智鸣语重心长地说道。
陈紫衣郑重地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皇上放心,臣定当勤加练习,熟悉苗刀的特性,不负皇上厚望。”
“好了,现在时候不早了,朕要回宫了;陈将军,你也早点回去吧!”
“是,微臣恭送皇上。”
说完,陈紫衣目送着段智鸣骑马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