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念!”
景泰帝眼见殿中大臣有些骚动,吩咐戴权。
“瓦剌粮草被焚后,不日集结大军攻打拒北城,神威将军贾敦之子贾珑率两千将士镇守北门。”
“而攻打北门的瓦剌大军多达五万,敌众我寡,久攻之下城门被撞破,贾珑大发神威,单人守护并关闭城门,击退瓦剌…”
捷报读到这里,满殿群臣再次哗然。
戴权不得不停止宣读,看向景泰帝。
景泰帝面露微笑,因为看过捷报,已有心理准备,不过心里还是忍不暗赞。
“贾珑,宁国后代,神威将军之子!”
“实在是太猛了!”
在场的武将,有不少曾与瓦剌交过手,他们可是知道瓦剌的可怕。
一万瓦剌铁骑,能够轻松碾压数万大周精兵。
面对瓦剌大军的强悍,大周军队唯有依靠险关,城墙,才能勉强与之周旋。
还有,城门有多重,他们更是清楚。
贾珑,仅凭个人之力,就可以关闭城门。
这…这是何等神力?
等到大殿渐渐安静下来,戴权继续宣读。
“七月十日,拒北城仅剩三千余疲惫之师,贾珑请命率四百虎贲军出城袭杀瓦剌首领阿鲁台。”
“此战,贾珑率虎贲军杀奔阿鲁台,阿鲁台眼见其勇猛,不敢正面迎敌,逃窜!”
“贾珑穷追不舍,率军斩敌四万,砍断瓦剌纛旗,阵斩瓦剌大将阿济格,所到之处,无人能敌!”
“鞑子被杀的胆寒,皆称其恶魔,回到城中,全城百姓高呼战神!”
“此战,大捷!”
戴权念着念着,声音逐渐提高,念到‘大捷’时,几乎是吼出来的。
百官们一个个听得目瞪口呆。
世上竟然有这等猛将,这等战神!
在场的官员们听完捷报中的描述,开始感到后怕,然后激动不已,同时对当事人贾珑也好奇起来。
开国勋贵一脉一个个更是兴奋。
多久了?
自从宁荣两位国公归西后,勋贵一脉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这么多年来,他们对外也没打过什么胜仗。
要不是联合贾府推出王子腾担任京营指挥使,勋贵一脉多少掌握一些兵权。
可就算如此,勋贵一脉还是在朝堂上丢失了不少话语权。
尤其是最重要的兵部尚书一职,居然被文官集团给占据了。
勋贵们被文官集团压制了几十年,好不容易出了一个贾珑这等猛将,他们终于文官面前硬气了一回。
接下来就是如何封赏。
勋贵们建议:“镇北侯陈玄礼,击退瓦剌,指挥有方,因晋位县公!”
刚开始,开国勋贵一脉对陈玄礼还是羡慕嫉妒恨。
这陈玄礼运气也太好了,先有神威将军贾敦帮助,后有贾敦之子贾珑这等猛将撑着,不仅守住了拒北城,更是杀敌数万。
虽说陈玄礼不属于勋贵一脉,但是和贾敦以及贾珑关系极好,更是武将出身,也不算是外人。
因此主张对陈玄礼加官进爵。
而文官集团则提出反对。
在大周朝,不管武将立下多大的功劳,能打压的就尽量打压。
这也是文官集团几十年来站稳朝堂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武勋们的提议,立刻就有一文官出列反驳。
“陈将军虽然守土有功,但拒北城也惨遭摧残,一万将士更是损失殆尽,下官以为将功抵过,不赏也不罚。”
这名文官的话,顿时引得武勋们的不满,忠靖候史鼎愤然出列。
“刘大人所言本侯不服!”
“各位刚才都听到了,瓦剌集结十万大军攻打拒北城,镇北侯以不足一万兵马守住城池,已然算是大胜了,何况还斩杀了数万瓦剌兵。”
“要不刘大人你亲自率兵去前线,我倒要看看刘大人如何对付这十万瓦剌大军?”
这位刘大人乃是兵部侍郎,文官出身,根本就没带兵打过仗,面对忠靖候史鼎的反驳,依然口硬道。
“我说的是事实,还有我乃读书人,岂能与你等粗鄙武夫相比!”
“你这穷酸,找死吗?”史鼎大怒。
“够了!”
景泰帝眼见两人争论不休,当即打断两人。
“这件事朕定了!”
“镇北侯陈玄礼守土有功,晋县公爵,食邑二千户。”
“赐神威将军贾敦谥号武宁,封护国大将军。”
“至于神威将军贾敦之子贾珑,此战居功至伟,各位爱卿看该如何封赏?”
对于镇北侯陈玄礼的封赏,景泰帝当场拍板。
文官集团对神威将军贾敦的封赏没有丝毫异议,毕竟一个战死的人就算封再大的官又有何用?
可是贾珑就不一样了。
贾珑此战功劳实在太大,可以说以一己之力拯救了拒北城。
只是他的年龄太小了,才十五岁,这个年龄,文官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封赏了。
“陛下!”
“贾珑助镇北侯守土有功,更是力挽狂澜,率军斩杀四万瓦剌军,阵斩瓦剌大将,这些功绩累积可封三等候!”
武勋之首北静王水溶出列奏道。
非重大军功,不可封侯!
但有功必赏,军功不能抹杀!
这是大周朝之根基,不可动摇。
“臣附议!”
“臣附议!”
“臣也附议!”
“…”
水溶奏完,所有武勋全都出列,跪地附和。
文官集团听到水溶的提议,顿时就不干了,且不说贾珑才十五岁,还有大周开国以来,哪有武将一战封侯的?
“陛下!”
“虽然贾珑此战功劳巨大,可其年龄太小,现在就封侯爵,日后此子再立大功,该如何封赏?”
兵部尚书李青站出来提出异议。
“李爱卿言之有理,那么李爱卿认为此子该如何封赏?”
景泰帝听了点点头,饶有兴致的问道。
其实,对于贾珑的封赏,景泰帝心中早有定数。
虽然李青说的似乎在理,但景泰帝知道这些都是文官的手段,对武勋能打压的绝不放过。
之所以问李青,不过是景泰帝以退为进,况且他想培养自己的势力,贾珑就是个突破口。
“陛下!”
“老臣以为,贾珑可封一等子爵。”
“老匹夫,休得胡言乱语。”
眼见兵部尚书李青又在刻意打压,北静王水溶顿时怒了。
“陛下!”
“臣以为,若是因为贾珑年纪尚幼,就刻意抹去其军功,那今后战场上谁还会为朝廷搏命?”
北静王水溶出列呵斥李青,转身向景泰帝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