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约到期那天,训练基地的老槐树落了满地白花。
马嘉祺站在树下,看着手机屏幕上的时间跳到零点。十年前的今天,他在这里对粉丝说“十年后,我们还在”,台下的尖叫差点掀翻屋顶,而现在,他指尖悬在“发送”键上,屏幕里只有一行字:
“十年期满,不负约定。另,余生请多指教@张漾”
配图是张漾的手搭在他手背上的特写,两人的无名指上,都戴着枚素圈银戒——是他昨天在古镇老银铺打的,内侧刻着“炽”和“行”两个字,是《炽焰》与《同行》的密码。
“想好了?”
张漾站在他身后,26岁的她穿了件米白色风衣,脚踝的护具藏在靴子里,走路已几乎看不出异样。
七年前她还是躲在后台改舞谱的编舞老师,现在站在他身边,眼神里的坚定不输任何人。
马嘉祺转过身,27岁的轮廓褪去了少年的青涩,下颌线清晰得像刀刻。
“十年前说‘不负约定’,是不负你们;十年后说,是不负自己。”他握住她的手,银戒相碰发出轻响,“也不负你。”
张漾笑了,眼角有细碎的纹路——是这些年笑过、疼过、期待过的证明。
“发吧。”
微博发送的瞬间,像是按下了某个开关。
十年之约的相关词条还在热搜上挂着,#十年之约他选了她#瞬间以火箭速度窜上来,服务器崩了三次。
粉丝群炸开了锅,有人翻出七年前的视频——20岁的他在舞台上转圈,19岁的她在侧幕举着教案,镜头扫过的瞬间,两人的目光在空气中轻轻碰了下,又慌忙移开。
“原来早就有迹可循”的词条跟着爆了,但更多的是脱粉的哀嚎。
超话里,有人焚烧应援物的视频被顶上热帖,配文“十年青春喂了狗”;有人扒出张漾腿伤的旧闻,恶意揣测“是她耽误了他”;甚至有老粉发长文,细数十年间的“付出”,字字泣血。
经纪人的电话打到发烫,语气里带着崩溃:“嘉祺!品牌方全在问!粉丝脱粉量已经破纪录了!你疯了吗?!”
“我没疯。”
马嘉祺的声音很稳,看着训练室里正在排练的孩子们——他们在跳《炽焰》的简化版,拐杖姑娘带着轮椅上的小孩转圈,阳光落在他们身上,像幅温暖的画,“五年前,我放弃过她,现在,我想为她活着。”
张漾的手机也在震,是四代偶像团体发来的消息。
陈浚铭说“马哥张老师要幸福”,后面跟着一串星星表情;丁程鑫发来个红包,附言“早该这样了,随份子”。
“你看,”她把手机递给他,“不是所有人都在怪你。”
他低头看着屏幕,忽然笑了。
十年前他以为“约定”是永远站在舞台中央,现在才懂,真正的约定,是和身边的人守住初心。
官宣后的三天,马嘉祺的粉丝数掉了近四成,十年之约纪念演唱会还是一票难求。
《同行》的巡演门票半分钟内售罄,后台涌入大量留言,很多人说“原来我们追的不只是星,是敢爱的勇气”。
十年之约的纪念直播上,他没有回避恋情。
镜头前,27岁的他穿着简单的白T,身后的背景是训练室的镜子,张漾的身影在镜中若隐若现,正帮孩子们调整队形。
“我知道很多人很难过,”他对着镜头,语气真诚,“十年前我说‘我们还在’,现在依然算数——只是‘我们’里,多了个想共度余生的人。她陪我走过最难的日子,现在,该我牵她的手了。”
直播结束后,训练室的门被轻轻推开。
张漾走过来,手里拿着杯温好的牛奶:“说了这么久,渴了吧。”
他接过牛奶,忽然把她拉进怀里。
镜子里,27岁的他和26岁的她紧紧靠在一起,银戒在灯光下闪着光,像十年间未曾熄灭的星光。
“后悔吗?”她轻声问,指尖划过他的后背——那里有十年前练舞留下的旧伤。
“你说呢?”他低头吻了吻她的发顶,声音里带着笑意,“七年都等了,还怕这几天的风浪?”
傍晚收工时,训练室门口站着个眼熟的女生,是之前总来送应援的粉丝。她手里捧着束向日葵,看到他们出来,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马哥,张老师,我想了很久,还是决定留下来。以前觉得你是天上的星星,现在觉得……你落在地上,牵着她的手,更亮了。”
马嘉祺接过花,递给张漾,眼里的笑意藏不住:“谢谢。”
女生跑开前,忽然回头说:“一定要幸福啊!”
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向日葵的花瓣在风里轻轻晃动。
窗外的老槐花落得更密了,像场温柔的雪。
张漾知道,脱粉的浪潮或许还要持续很久,十年积攒的光环或许会褪色,但27岁的马嘉祺做出了选择——不是对粉丝的背叛,是对自己的坦诚。
而他们的故事,也终于在十年期满的这天,撕下了所有伪装。
没有轰轰烈烈的告白,只有句“余生请多指教”,像《同行》的最后一个音符,落在人心上,温柔,却坚定。
毕竟,最好的十年之约,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奔赴,是两个人在时光里慢慢靠近,最终在某个清晨或黄昏,敢对全世界说:“是他/她,没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