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的交流展落下帷幕时,嘉启的香樟系列珠宝意外成了黑马,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马嘉祺却没多做停留,展会一结束就和沈归羡一起飞往纽约。
Noblep纽约总部的顶楼,风很大,吹得沈归羡的风衣下摆猎猎作响。
她指着空旷的平台,给马嘉祺看规划图:“这里打算做开放式休憩区,那边是半封闭的咖啡吧,我们想在边缘种一排树,既挡挡西晒,又能有点自然气息。”
马嘉祺接过图纸,指尖划过边缘的绿化带:“种香樟没问题,但纽约的气候比国内冷,得选耐寒品种。我联系了北美这边的苗圃,他们有种经过驯化的‘伦敦香樟’,冬天不落叶,适合做景观树。”
“伦敦香樟?”沈归羡挑眉,“倒挺应景。”
“还有更应景的。”
马嘉祺从背包里拿出个小盒子,里面是枚戒指——铂金戒圈上,用微镶工艺嵌着细小的钻石,组成香樟树冠的形状,底部则刻着一行小字:“扎根之地,皆是故乡”。
“本来想在订婚宴上给你的。”他执起她的手,将戒指套在她无名指的钻戒旁,大小刚刚好,“现在看来,在纽约的上送,更有意义。”
沈归羡看着那行字,指尖轻轻摩挲着:“是你写的?”
“嗯。”他低头,吻落在她的手背,“不管是在国内的工地,还是伦敦的展厅,或是纽约的,只要有你的地方,就是我的故乡。”
风卷起两人的衣角,远处的曼哈顿天际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沈归羡忽然觉得,那些跨越重洋的奔波,那些深夜里的视频会议,都在这一刻有了归宿。
接下来的一周,马嘉祺泡在了纽约的苗圃和建材市场。
沈归羡处理完公司事务,就会开车去接他,两人常常在夕阳下的平台上待到天黑,一起核对香樟的种植间距,讨论灌溉系统的布局。
“这边的土壤偏碱性,得提前改良。”
马嘉祺蹲在地上,抓起一把土捻了捻,“我让苗圃送些腐叶土过来,混进去能调节酸碱度。”
沈归羡靠在栏杆上,看着他认真的侧脸,忽然笑了:“马总现在快成植物专家了。”
“为了沈总监的花园,总得学点新技能。”
他抬头看她,眼里闪着狡黠的光,“等树长起来,我们可以在树荫下放张长椅,就像你说的,加班累了能歇脚。”
她想起在国内的香樟林项目里,他们也规划过类似的休憩区。
原来有些习惯,真的会在不知不觉中渗透进彼此的生活,变成无需言说的默契。
周末,嘉启的珠宝团队从国内飞来纽约,和沈归羡介绍的设计师团队汇合。
两拨人在Noblep的会议室里讨论得热火朝天,从设计理念聊到市场定位,最终敲定了合作模式——以“扎根”为主题,推出联名系列,一半灵感来自嘉启的香樟林,一半源于Noblep总部的建筑线条。
“发布会定在九月怎么样?”沈归羡翻着日程表,“正好赶上纽约时装周,曝光度会高些。”
马嘉祺点头:“没问题,我让团队赶赶工,确保样品能按时出来。”
散会后,会议室里只剩下他们两人。
夕阳透过落地窗洒进来,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忙完这阵,我们回趟国吧。”沈归羡忽然说,“香樟林的项目该验收了,还有……我们的订婚宴,总不能一直拖着。”
马嘉祺的眼睛亮了亮:“好,听你的。订在香樟林下,怎么样?”
“就这么定。”她笑着应下。
走出Noblep大楼时,夜色已经降临。纽约的街头华灯初上,车水马龙。
马嘉祺牵着沈归羡的手,走在人行道上,晚风吹来,带着春天的暖意。
“你说,等纽约的香樟长到和国内的一样高,需要多少年?”沈归羡忽然问。
“十年?二十年?”马嘉祺想了想,“不过没关系,我们有一辈子的时间可以等。”
他握紧了她的手,指尖感受到两枚戒指的冰凉,却比任何时候都更踏实。
无论是国内的香樟林,还是纽约的花园,无论是景观设计,还是珠宝跨界,他们的故事,都像那些正在扎根的香樟,缓慢,却坚定地生长着。
远处的帝国大厦亮起了灯,璀璨的光芒映在两人眼中。
未来还有很多计划要实施,很多距离要跨越,但只要身边有彼此,就没什么好怕的。
因为他们都知道,最好的设计,从来不是完美的图纸,而是和爱的人一起,把蓝图上的每一笔,都变成真实的生活。
而那些关于香樟的约定,会在时光里慢慢发酵,长成最茂密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