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沐语录 第108章

作者:末晞晞 分类:短篇 更新时间:2025-11-15 16:31:13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喜欢和你对比的朋友会在暗中破坏你的好事——古人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任何一个群体中,都有一种平衡,所有的人只有维持在这种平衡之内,才会变得和睦融洽,如果你打破了这种平衡,那么你的朋友很有可能会将矛头指向你。所以有时候做人应该低调一些,需要谦卑一些。当然,我们在谦卑低调地隐藏自己实力的时候,也需要懂得和那些喜欢和自己对比的人保持距离,这样的人功利性太强、嫉妒心太强,常常会因为嫉妒而做出有损朋友的事情来。

那些完美主义者,只会让你无地自容——所以如果你的身边存在那些追求完美的人,那么最好还是保持距离,因为这样的人往往会对你的生活方式造成冲击,会影响你对于生活的看法,同时也会让你变得更加自卑。与其这样,还不如一开始就保持距离,以免被对方的生活方式影响。

有时候我们不需要去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需要像别人一样要达到完美状态。一方面你根本做不到,另一方面当你的身边存在一个喜欢对比而且事事争强的完美主义者时,你如果想要迎合对方,最终只会被他们拖垮。其实一个人最好还是按照自己原有的节奏去生活,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顺其自然地生活,这样你才能够过得更加开心自在。

只想让你围着他转的人,往往会轻视你——想要处理好团队关系、朋友关系,那么任何人都不要渴望在朋友圈中称王称霸,不要幻想着成为群体的核心和老大,更不能对其他人颐指气使、不屑一顾。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不争权夺利,不搞特殊,这是一个交际的基本原则,当然我们还要谨防那些想要当“红花”的朋友,尽管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可是如果你的朋友是一个有野心且重视权力的人,那么你没有必要去当那个绿叶,因为在对方眼中,你们都是绿叶,而且都是价值不高的绿叶。既然如此,你不妨主动远离那样的红花,以免受人轻视。

那些总是要求别人做到的朋友,你注定了要受气——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人是天生的“指挥家”,他们往往很有兴趣指使别人干这干那,而且常常要求别人一定要达到自己心中制定的标准。而这样的人往往难以和周围的人融洽相处因为对于其他人来说,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往往会受到无端的指责,往往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其实很多人心中都会有疑惑,当对方要求他们达到高标准时,他们自己又是否能够做到呢?对方是否也一样将生活和工作都做到极致了呢?是否也达到了完美的状态呢?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个人在对朋友制定高标准时,自己应该以身作则,一个人要求朋友做到时,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如果自己也做不到,那么也就不用去要求别人了。

所以,我们在面对那些喜欢命令别人,喜欢要求别人去做到而自己却根本没有动手能力的朋友时,应该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应该懂得适当予以反击。一味迎合这些朋友的要求,一味做出妥协,那只会让你受更多的委屈,只会让你失去更多的自主意识。

其实朋友相处有时候就像父母和孩子相处一样,父母在教育那些调皮捣蛋孩子的时候,常常会强制性地要求孩子改掉一些不良习惯,会强制性地要求孩子达到某一个标准,这时候父母的注意力通常都是在孩子身上的。可父母往往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自己,也就是说父母自己是否能以身作则,是否也能够做到那些事情,是否能够克服自身的一些缺陷呢?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天然、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如果父母自己也做不到,那么又拿什么来教育子女和要求子女呢?父母越是要强制,孩子可能会越来越逆反,因为对孩子们来说,爸爸妈妈似乎一直以来就是这么去做的,这并没有什么不妥。

朋友相互交往也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很多时候一些朋友会以自己为中心,希望别人能够服从自己的意志行事,都希望别人能够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办事。对于这样的朋友,你所要评判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对方是不是也能够达到这些要求。如果达不到,那么就不用太过在乎,而且最好还要和对方保持距离,因为这样的人往往比较自私,他们不能够严于律已,却总是严苛待人,这种人并不是一个称职的朋友。

好的朋友应该是一个好的榜样,能够成为你的领路人;好的朋友至少应该和你携手并进,而不是在背后催促你、指挥你,自己则什么也做不到;好的朋友应该懂得为他人着想,应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能过分要求别人,不能过分强调别人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这样只会让身边的朋友感到心寒。

很多人也许会认为,当朋友不断要求自己去做到的时候,实际上是对自己的鼓励,是对自己的器重,证明对方对自己有很高的期待。但事实上情况可能并非如此,因为很多喜欢要求别人的人往往期望通过指挥别人来获得自我存在的价值,来展示自己存在的方式。这种人往往比较自私,而且对别人有比较深的妒忌,他们渴望通过打击和虐待别人来获得快感,通过命令和强求别人来体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这样的人显然不适合交朋友。

所以,对于那些只想者要求别人去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地人,我们更应该保持理性,不能千篇一律听从对方的指挥,哪怕是面对朋友,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主张,也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谨记一条:朋友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吾不欲加诸于人,亦不欲人加诸我也”。如果有人试图欺後自己,有人想要在朋友当中搞特殊,想要故意刁难于人,那么我们不妨主动撒清这段关系,以免受人摆布。

朋友也会出现审美疲劳,小心缺点被人放大——审美疲劳的出现往往预示着友情的衰退,所以当朋友对你产生审美疲劳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比如,不要轻易刺激对方:不要总是将自己的缺点暴露在对方面前:不要过多地和对方探讨自己的私事和秘密:不要太过于和对方亲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造成一定的疏离感,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措施,同时也是对彼此之间感情的一-种挽救。

心理学家认为适度的距离往往也可以产生亲近感,尤其是在亲密的人之间,比如当朋友之间相互告别的时候,那种依依不含的感情会更加浓烈,当朋友相隔两地的时候,那种思念和亲切感会不断加深,因此王勃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是,当朋友们成天聚在一起的时候,那种知己的感觉和交情还会那么浓厚吗?

除了适当保持距离之外,还要懂得维持友情的新鲜度,很多人认为朋友之间的友情应该像老酒一样,越放越香,可很多时候,老酒难以迎合新胃口。比如说当很多人在外闯荡多年,接触了更多的新东西之后,他和老朋友之间的生活价值观可能会出现分歧,两个人对待彼此的态度也会出现一些细微的变化,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很不错,可是私底下,你可能会抱怨对方太老土、思想太封闭,而对方则会埋怨你太新潮、太激进、不够稳重。

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懂得及时做出改变,应随着朋友关系的变化,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做出改动,要始终维持新鲜感,要让朋友觉得你仍旧具备很强的吸引力。而保持新鲜度的做法有很多,比如适当改变自己的形象,比如选择新的交际方法,又或者在朋友之间的日常交往中加入一些新元素。

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警惕朋友之间的审美疲劳,如果发现你的朋友开始对自己失去兴趣,并且喜欢开一些恶性的玩笑,那么就要及时做好防备,及时处理好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以免对方对自己造成严重的伤害。

面对那些喜欢以偏概全的朋友,你会被贬得一无一无是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