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沐语录 第112章

作者:末晞晞 分类:短篇 更新时间:2025-11-15 16:31:13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对朋友的伤害装作无知,冲突自然消于无形——

美国有一家叫《朋友之家)杂志社,曾经采访了100个略人,询问他们是如何处理朋友之间的矛盾关系的,结果半数人认为自己应该退让一步。可现实情况并不如意,因为仍旧有高达55的朋友因为争吵和矛盾面相互攻击,在短时间内甚至爆发了更激烈的冲突,而有18%的人表示自己和朋友因为冲突而直接绝交,更多的人则认为自己和朋友在经过冲突之后,感情明显下降了。

从这样的数据中可以得知,我们在处理朋友矛盾的时候,实际效果并不那么理想。当你认为自己能够妥善处理这些纠纷的时候,往往过于自信和麻木了。你可能没有意识到很多时候自己的忍耐是有条件的,你的妥协也不那么纯粹,而这显然让双方都心存戒备。结果矛盾很容易复发,甚至可能会在短暂的潜伏期后迅速爆发,这样一来,你很难避免受到更大的伤害。老子说“上普若水”,做人应该像水一样,你用寝子抽打它,你用斧子去款,结果也是样,你用石头去击打,用不了一分钟,水面就会归于平静。所以无论朋友如何对待你,无论朋友如何去伤害你。你也要大面化之,要以水的柔弱去而对对方的打击,就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

《圣经》中说:“当别人用手打你的左脸时,你要将右脸迎上去给他打。”我们不一定要真的做到这样的境界,但是我们可以对朋友的伤害装作不知,可以将这些伤害和冲突消于无形之中。这种做法往往有助于消除彼此之间的矛盾,毕竟当你装作无所谓或者无知的时候,对方很可能也会放下抵触和敌对的情绪。

有位作家说:“爱产生爱,恨产生恨,若以怨抱怨,以恶待恶,将会形成恶性循环。和气致祥、诚心和气比疾言厉色、怒发冲冠的效果好,若能人人诚心和气,势必乾坤朗俪,霁日光和,祥瑞普降。”因此,在对待那些犯错的朋友时,在对待那些伤害了自己的朋友时,我们一定要拿出自己的真心和爱心去包容对方,要适当地过滤和遗忘这些伤害,要装作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这样一来,往往就能够将原有的矛盾消于无形。

争吵之后,只有主动道歉才能解决问题——

朋友之间发生争吵和冲突是很常见的事情,而最重要的是尽快消除这些矛盾和分歧,尽量将所有的问题解决掉。不过在处理这种问题的时候,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双方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都打算主动道歉求和,在汶样的情况下,矛盾双方很容易达成和解,从而有效将冲突遏制住。

第二种是其中一方主动求和,双方也许会就此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达成和解。这样的情况虽然比第一种稍微复杂一些,但是只要有人率先道歉,只要有人主动低头,那么事情就还有回转的余地,双方在争吵之后还是有可能重归于好的,这为和解提供了一个机会。

第三种就是双方都死不认错,彼此都不打算安协退让,甚至不惜再吵上一架,也要维护自己之前的意见和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之间的矛盾免不了会升级,最终严重到难以调和的地步。

纵观这三种结局,我们可以明确一点,那就是争吵之后,主动道歉才是硬道理。因为主动道歉,主动妥协,才能够降低冲突的可能性,才有机会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好好谈一谈。虽然道歉是一种示弱的表现,但是只有道歉才能够更好地去重新赢得对方的信任和理解,你才能在这场友情博弈中占据更多的主动权。如果你被动地等待别人来道歉,或者双方都互不相让,那么很可能就错过了最佳的调解时机,那么最后等待你的只有纷争,而且绝对不会是小纷争。

当然,在争吵之后,很少有人愿意主动道歉,因为我们常常觉得自己处于优势地位,常常觉得自己的话才是真理,因此没有必要去道歉,而且妥协和道歉绝对是认怂的表现。当两个人都拥有这样的想法时,矛盾就会变得不可调和,而且争吵很有可能会成为新一轮矛盾的导火索,会将彼此的矛盾和冲突进一步放大。而只有主动去示弱,才能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

其实任何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任何矛盾也都可以得到缓和,关键看你是如何处理这些矛盾冲突的,关键看你对待朋友的态度是怎样的。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当矛盾出现的时候,我们总得想办法尽早解决,误会产生了也要及时设法消除,我们不能总是固执地等待着对方做出让步和妥协,不能总是期待着对方来迎合自己的想法,其实只要你主动去道歉,那么问题就等于已经解决了一半,矛盾也等于消除了一半。

保持清醒,及时消灭问题友情——

与朋友相交,最大的问题就是遇到一些问题朋友,遇到一些心术不正的朋友,遇到这样的人,我们常会受到不良影响,甚至误入歧途。在日常生活中,因为交友不慎而做出错事的人不在少数,这些人不是被这些坏朋友误导,就是被对方利用,从而让自己的生活遭遇风险,可以说这样的友情往往是不正常的。而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我们需要保持清醒,要懂得远离不良朋友,需要及时去消灭那些问题友情从而减少自己受到误导和伤害的可能性。

保持洁身自好的品质,才可以让自己更加独立——

千百年来,“出淤泥而不染,涩清涟而不妖”这句话一直都是很多文化人和正人君子的座右铭,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最好能够保持自己的高贵品质和人格上的独立,不被他人所影响,更不会同流合行。这种高尚的品格以及自律精神非常难能可贵,毕竞这个花花世界中的利诱实在太多,稍不留心就可能会落人陷阱之中。

事实上,几乎谁也无法阻挡环境对自己的影响,每个人都受到了周边生活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周围的人也时时刻刻会影响和干扰我们,尤其是在朋友圈中,朋友们的举-动、一言一行往往会对我们产生作用。所以如果你的身边有很多问题朋友,有很多品行不端的朋友,那么你误人歧途的可能性很高。

为了避免受到伤害,为了避免受到朋友的误导和诱导,在面对这些坏朋友时,我们需要克制自己,需要约束自己,需要始终都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始终保持洁身自好的品质。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持人格上的独立,如何确保自己能够洁身自好呢?毕竞,想要在朋友圈中不受任何影响往往很困难,因为朋友之间交往比较频繁,自己很容易接触那些不良信息。因此为了确保让自己能够远离那些不良因素的干扰,我们需要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的行为。第一,按照原则办事,绝对不给朋友开绿灯。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朋友之间搞特殊,朋友之间相互通展的现象儿乎无处不在。在不能响大局的情况下,多数人都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都愿意为朋友行一些方便。作为人情世故的必修课之一,这种违反原则的举动动往往会被我们当成交际技巧来看待。可事实上这种没有原则性的做法:往往也是滋生腐败的根源,你所谓的原则性会一次次地在朋友面前土崩瓦解,最后你只会被友情、被人情世故所绑架,你的独立的人格和高贵品质也终将荡然无存。第二,不要和坏朋友一起干坏事。想要维持好的个人形象,想要保持独立的人格,想要确保洁身自好的品质,我们不一定要和那些心术不正或者品行不端的人直接绝交,但至少应该做到不同流合污。当他们邀请你一起入伙的时候,你要当面拒绝,这是你交朋友的个底线,日你超过了这个底线,一旦你响应了对方的“号召”,那么你最终很有可能会被同伙们拉下水。

对于我们来说,朋友归朋友,但是自己的人格还是应该得到保证的。像达.芬奇,作为一个世界闻名的大画家,他的朋友圈中有很多是市井之徒,有些是小偷和窃贼,可是达.芬奇丝毫没有受到他们的影响,就是因为他能够在维持友谊的时候,洁身自爱,不参与朋友的不良行为。而“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家中收留了很多鸡鸣狗盗之辈,但是这些人并没有让孟尝君变成一个小人。

所以归根结底来说,还是个人的觉悟以及自制力问题,而且我们可能也没有那种警惕心。如果你的朋友心术不正,那么你应该意识到对方的危害,应该及时和对方保持距离,你要明确划分界限,不要轻易参与到对方的生活当中去,更不要被对方误导。当然,更重要的-点是,你需要保持谨慎的态度,需要拥有强大的自制力,坚持不同流合污,坚持做自己,这样你才能够真正确保持独立。

躲避对方,感情就会慢慢被淡化——

当自己身边拥有一个坏朋友时,多数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紧米,理影然每个人都不希望被这样的朋友染黑,都不希望和这样的朋友有什么过多的交往,有时候我们还想看急于撇清和他们的关系,尽量让自己置身事外当然,直接和对方绝交的对不是一个明智智的选择,这样未免太过残忍,而且很容易引发矛盾,更容易招致对方的报复。为了斩断这些不正常的友情,为了远离这些问题朋友,有一种最简单的断交方法,就是躲避对方。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往往和相处的频率、时间有关,频率越高,时间越长,证明了两个人越亲密,而只要降低须率,减少时间,甚至是再也不接触,那么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肯定会降温。换句话说,只要你躲得越久、越远,那么对方对你的好感度会越低,你越是有机会摆脱对方的干扰。

当你再也不想和某个朋友有什么关系的时候,躲避对方常常是一种非常好的策略。比如当你不想理某个朋友时,不妨躲得远远的;当对方前来登门拜访,你可以假装不在家;当对方邀请自己参加社会活动时,你完全可以找一个借口推脱掉;当对方想要和你交流时候,你可以故意装作不知道。这样一来,对方就往往不会再来纠缠你,当你刻意躲避和冷落对方的时候,对方也会慢慢死心。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不想和其他人有什么纠葛,那么躲避是一种非常简单有效,也非常安全的方法,而且这种躲避方式往往能够起到多重功效。

首先,躲避暗示了你对他的不满,证明了你对朋友有异议,证明你讨

厌他,这样的方式所传达的绝交意思很明显,一般人都能够轻易领会。

其次,躲避往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疏离,这种疏离往往会淡化彼此的交流,从而影响相互之间的感情,就像很多朋友一样,当他们多年不曾走动,也不曾有什么交流时,彼此之间的感情往往会越来越淡,最后往往会沦为普通朋友,甚至是陌路人一样。这样就可以在无形中达到分手的效果。

再次,躲避可以有效防止正面接触,从而能够尽可能地降低分手所带来的伤害,这种方法能够在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的情况下,慢慢脱离对方。毕竟当面提出绝交也许太过伤人,弄不好还会引起更大的纷争,最好的方法就是相忘于江湖,老死不相往来,这样可以让矛盾双方能够在冷静中慢慢忘却。

有个作家说:“如果你不想伤害一个你不想见到的人,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彼此分开来消磨这段感情,因为在彼此空白的时间里,遗忘一个人往往是自然而然的。”心理学家早就做过实验,他们发现朋友之间在正常情况下一且一整年没有联系,那么感情的亲密度会下降30%-50%,而两年不曾联系的朋友,亲密度会折损一半以上,那些在正常情况下数年不联系或者不见面的朋友,基本上已经成为了普通人,朋友关系已经可有可无了。由此可见,当你想要回绝或者和那些问题朋友绝交的话,最好的方式就是躲避对方,就是躲起来不和对方相见,而且断绝一切可能的联系方式,那么一段时间之后,对方的积极性就会被打消。

有人说:“在任何年龄,甩掉一个朋友都是件非常微妙的事情,而且应该善意地处理。”如果一个人不想宣告你们的友情在衰退,或者结束了,你不必非得说些什么。如果被人问到为什么你们很久不见对方了,你就得说得模糊些。“我只是太忙了”或“我最近经常出差”。因此,我们在和那些问题朋友相处的时候,当我们拥有一段不健康的友情时,为了及时能够了断这段感情,最安稳的方法就是让双方保持疏离的状态而当你躲避对方、远离对方之后,这种感情会慢慢被淡化,最后消无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