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皇在上 第16章 百废待举

作者:滚不开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8 09:03:12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老爷。”

二人迎着罗德的目光,抚胸鞠躬。

“你们觉得黑滩镇的地种的怎么样?”

查尔与布莱斯对视了一眼再次躬身,然后迈步走进了田间。

前者蹲下用手扒拉着土块。

仔细的将其中的根须和石块剔除出来。

而布莱斯则是这里踩一脚,那里跺一下。

等到二人返回罗德跟前的时候,神情中都带着些许遗憾。

那是农人对土地的惋惜。

“虽然我和布莱斯没去过太多的地方。”

“但就我们的经验来说,这些地都种的很糟糕。”

“翻地之后没有及时整地。”

“哪怕只是攥一把土,都能剔出许多小石块、根须和板结的硬泥。”

查尔惋惜道。

站在旁边的布莱斯轻轻点头。

“他们用的犁太轻,而且不是所有地都翻过。”

“大多都是粗耕撒种。”

“用肥也严重不足。”

“仅靠猪粪养活不了这么多地。”

二人的评价很专业。

毕竟是经过罗德严选的“农才”。

这么说吧。

如果以庄园农业的标准来评分,满分十分的情况下,二人都算是九分农夫。

少给一分是怕他们骄傲。

原先黑滩镇的农耕水平最多只有2分。

联合王国的农业水平其实没有那么差劲。

以奥尔德林家族所在的东域为例。

庄园所使用的大多是三圃加敞田制。

耕地中的一半会作为领主的自营地,采用三圃制的“耕耕休”模式。

这些自营地种起来都比较讲究。

农奴每周都得在领主的自营地上劳役3到5天。

名义上被称为劳役租。

剩下的土地将被分为敞田,由每户分别在全年先后负责30到40亩的土地。

敞田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粗耕散种也是常事,只要按一定比例缴纳实物租即可。

份地的收获归农奴自己所有。

庄园制本身能够稳定劳动力,维护农耕秩序。

只不过因为农奴被土地束缚,所以大多缺乏生产积极性。

这年头真正的生产标兵还得是那些自由佃农。

跟所有自耕农一样富有积极性。

他们在农耕技艺的钻研上不敢说有着多少成就。

胜在不会糊弄脚下的土地。

虽说东域的庄园也存在着种种弊端。

但也比黑滩镇的状况要好得多。

从结论来看,这里的耕地全凭农奴的个人经验。

落后到近乎天生地养的程度。

罗德带着几人巡视一圈,心中大致有数。

目前地里的豆科作物主要是豌豆和鹰嘴豆。

根据查尔分析,应该是六月赶着短期秋播的时候提前种下去的。

所种的区域从土壤来看,全都是用过少许猪粪肥的。

在镇西应该算得上中等肥力。

这两种豆类都是固氮小能手,而且都属于“吃苦耐劳”的品种。

哪怕是木犁浅翻或直接在荒地上撒播都行。

连种子间距都无需刻意控制。

每亩大概能产出个七八十斤鲜豆。

晒成干豆后总归还能剩下个二三十斤。

很适合摆烂模式下种植。

除了这两种豆科作物外,周边还有农奴为了应急越冬撒种了一些秋播黑麦。

而在另一边还种了几亩乌塌菜。

这是一种很典型的过冬菜,只要40天就能成熟。

罗德在农艺方面并非小白。

抛开【深度记忆】所给予的知识补充

他的技艺里包含了【种植】在内的多种生活技艺。

只不过在城中。

亲自劳作在贵族中是极不体面的行为。

很容易受到其它士绅或贵族子弟的嘲笑。

罗德当时自己在黑街外自己悄悄开垦了一小块菜地。

三个月时间也才勉强把【种植】刷上了1级。

虽然没有得到专门的技能,却也掌握了不少种植的经验。

望着眼前种的稀烂的田地。

罗德不由得想起了曾经读到过的《汉书・食货志》。

其内有关于当时小农经济的描述。

比如:“一夫挟五口而治田百亩。”

汉代有大小亩之分,民间多用小亩。

相当于这里的二十九亩左右。

黑滩镇的农耕水平远远不如小农耕种的汉代。

至少汉代有铁器牛耕。

已经从粗放撒种进入到精耕管理的模式。

自耕农又可以被称为耕战人口。

战时动员时也有恐怖的潜力。

区田法和代田法都能将亩产推升到200斤以上。

基本上是粗放耕作的2~3倍,撒耕散种的5~7倍。

那才是封建中较为完善的形态。

联合王国大多还处在初级封建的阶段。

黑滩镇则是摆烂中的摆烂。

“任重道远啊…”

罗德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推行精耕细作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首要目标是满足粮食的自给。

农奴素质低下跟农务官未曾上心调教也有极大的关系。

不同地区的农奴差距,甚至比人和狗的差距都要大。

刚才查尔和布莱斯粗略估算了一下,黑滩镇的全年总耕地其实不低于一千公顷。

但没有任何规划,九成以上都是粗耕散种。

扛把锄头随便找个地方翻翻土,再撒一把种子就算开了块地。

只有约莫几百亩的地块有浅耕和施肥的痕迹。

好在不会的可以慢慢学。

黑滩镇百废待举,罗德也感到任重道远。

不过此行也并不是只有坏消息。

亲眼来到此地,罗德看到了镇西平坦的地势和尚未被开发出来的潜力。

只要认真对这里进行规划开荒。

镇西很快就能变成大片平整的上等耕地。

而且这里的土地本身其实并不贫瘠。

整体肥力都属于中上水准。

曾经的沉积滩涂转变为陆地后,真实的肥沃程度完全不亚于传说中的黑土。

但这里的土壤养分大多都在20公分之下的土层。

问题出在原先采用的浅耕与粗翻上面。

所以黑滩镇种来种去都种不出三瓜两枣。

这里的整体土地状况,完全可以用一个不太雅致却很形象的比喻来形容。

相当于娶过门好多年的老婆。

经过仔细检查却发现连保鲜膜都没有蹭破。

就他们这种耕种方式,可别招土地姐姐笑了。

经过一番大调查,罗德确认了黑滩镇的耕地潜力。

限制这片土地发挥价值的一直都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

挥了挥手,罗德有些哭笑不得的带队前往仓库区。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