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某处小城郭。
陈麒带着百余骑兵,在一处农家院落停下。
沿途百姓,见状纷纷退让躲到一旁。
汉军虽然军纪森严与民无犯,但这阵势还是难免让人心生敬畏。
“呼,派出斥候这么久,终于找到了。”
陈麒长舒一口气。
此行的目的,便是来找寻韩国王室血脉。
如今的韩王成虽然有张良倾力辅佐,且被项羽正式封了王。
可陈麒心中清楚,项羽不出多久便会反悔,让手下杀了韩王成。
之后韩地便会落入项羽麾下将领之手。
而自己要做的,扶持一位与自己站队的韩王。
收复韩地!
秦灭六国时,嬴政为安抚天下,曾行“灭国不绝嗣”之策,并未对各国旧王族赶尽杀绝。
嫡出的王族多被地方豪强贵胄收留庇护,蛰伏待机。
而庶出的血脉,没了宗族庇护,大多散落乡野,隐姓埋名过起了寻常日子。
陈麒要找的,便是韩襄王一脉的庶孙韩信,未来大汉八大异姓王之一韩王信。
“你叫韩信?”
陈麒勒马驻足,垂眸看向院中少年。
这少年皮肤白净,衣衫整洁,一看便是富家出身,与这农院格格不入。
“是。”
见马上将领气势慑人,韩信眼神满是惊惧,却深吸一口气,泰然站立住了。
“气场不错,能担大任。”
陈麒眉峰微挑,微微颔首道:
“汉太傅陈麒,请信君随我面见汉王,共商大事。”
……
汉王大营。
“书信已经送出去多日了,不知进展如何……”
刘邦现在有点焦躁,三秦之地虽然打下来了,
但送往彭城的书信和使者,都石沉大海。
尽管太傅已经断定项羽会北上伐齐,刘邦还是有些疑虑。
太傅又不是未卜先知的神,总有出错的时候。
为了防范项羽突然杀过来,刘邦本想找太傅商议关中布防的事情,却四处寻不到人,
陈麒不在,张良不在,萧何也不在。
丰沛众将大多都在韩信麾下,正收服三秦剩余之地。
自己身边只有樊哙随行。
总不能跟屠狗的问计吧?
就在刘邦踱步的时候,帐外士兵快步来报:
“启禀大王,常山王张耳,率部前来投奔!”
张耳?!
来投奔我?
刘邦停下脚步,满脸错愕。
张耳可是成名多年的一方豪侠,自己年轻时还曾慕名投奔做打手,在张耳帐下白吃白喝了数月,临走对方还送钱送酒。
且张耳算是起义的老前辈了,常年在大秦通缉必杀榜单上,和陈胜项梁算一个资历了。
如今自己和他同为项羽分封的诸侯王,怎么会突然来投奔自己?
“快请!不,我亲自去迎!”
刘邦连忙整了整衣袍,大步流星走出帐外。
营门外,张耳须发微乱略显狼狈,身后跟着数千疲惫的士兵。
见刘邦亲迎,他连忙上前拱手:“季啊,好久不见了。”
“张耳大哥!”刘邦快步上前扶住他,“一路辛苦,快进帐说话!”
入帐落座,张耳拍桌怒声骂道:
“项羽那王八羔子,封的什么王,简直不是东西!”
意识到自己似乎把刘邦也骂了,他摆手解释道:“我的意思是,项羽不是个东西。”
“对,就他娘不是个东西!”
刘邦点头,表示同意。
“无妨,兄长且慢慢道来。”
他知道他必有一肚子火气,便让他细说。
“陈余你知道吧,就是以前和我平起平坐我们一起搞事业的……”
张耳长叹一声,说起了前因后果:
自己与陈余情同手足,一同追随陈胜抗秦,后又辅佐项羽大破秦军,出生入死功劳卓著。
项羽分封时,不知是遗忘了还是故意的,封张耳为常山王,仅给陈余南皮三县。
这件事,闹得兄弟反目。
陈余心生怨恨向齐国田荣借兵,转头便把张耳打得大败,常山之地也丢了个干净。
说到丢地,张耳倒是并不难过,豪爽道:“项羽势大却暴戾,我就算去投奔,也迟早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
“你我故交,我知道你为人,以后你是大哥,小弟我跟着你混。”
刘邦连忙起身推辞:“大哥你说笑了,如今你我皆是王爵,何来追随之说?”
张耳摆了摆手:“季啊,别来这些客套的了,我这次来,可不是两手空空。”
他继续道:“河南王申阳,是我当年的门客。我这几天跑路的时候已经派人联络好了,只要你干项羽,申阳绝对支持。”
“还有一个好消息,项羽率二十万大军伐齐,楚国现在根本无暇管我们。”
“好!!大哥带来的见面礼好啊!”
刘邦听得双眼放光,忍不住拍案叫好。
张耳搓手道:“既然已有眉目,咱们是不是该赶紧发兵,打项羽个措手不及?”
刘邦摇头道,“此事必须干!不过这么大的事,我得先问问太傅的意思。”
张耳闻言一愣:“季啊,你如今已是平定三秦的汉王,手握十万重兵,难道连发兵的主意都做不了主?”
“我这太傅,可不是旁人。”
刘邦笑道,“他在兄长来之前,便已经料想到了项羽会伐齐。”
“陈太傅竟然有如此能耐?”
张耳大为震撼,毕竟项羽出兵不过也才几天,
远在关中的陈麒竟然未卜先知了!?
嘶……
看来关于兵神的传言,是真的啊。
张耳越是深了想,嘴咧得越开心了。
这不就代表着,自己站对了阵营么。
两人正说着,帐帘被人掀开。
陈麒大步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韩王信。
张耳连忙起身,拱手笑道:“这位想必就是陈太傅吧?久仰太傅大名,今日得见,幸会幸会!”
陈麒打量了一下面前人。
身形魁梧,眉眼间带着几分江湖侠气和痞气,又一副黑帮大佬长相。
“估摸着时间,必然是日后大汉八大异姓王之一的张耳了……”
他当即拱手道:“见过常山王。”
张耳闻言一愣,转头看向刘邦,满脸诧异:“你跟太傅提起过我?”
刘邦摇头笑道:“从未提起。”
这人竟然还懂面向玄学,当真有东西啊……
张耳心悦诚服,看向陈麒的目光里多了几分敬重。
陈麒接着又介绍了韩王信,“大王,臣已按您说的,将这韩襄王一脉的后人韩信,请来共襄大业。”
韩王室?我没说过要请人来啊?!
刘邦心中疑惑,这个韩信没兵没权的,又不像另一个韩信善兵伐谋,对自己一点用没有。
且招待到营中若是消息泄露出去被韩王成知道了。
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要再在韩地起炉灶了,这对盟友间可是猜疑大忌。
“不过贤弟既然找人来,必然是有其打算……”
刘邦心中想着,还是客套了一下:“果然是少年英雄。”
接着,四人分宾主落座。
刘邦问计陈麒,“此时发兵,联合齐国夹击项羽,胜算几何?”
陈麒摇头,“前后夹击可制寻常将领,却非破项王上策。”
张耳皱眉:“太傅此言差矣!兵家有云‘前后夹击,首尾不能相顾’,怎会不是上策?”
陈麒正色道:“若对手是庸碌之辈,此计自然万无一失。”
“可诸位莫忘,巨鹿之战,霸王以三万楚军对二十万秦军,破釜沉舟,自断退路,亲率锐卒冲锋陷阵,如猛虎下山般凿穿秦营,九战九捷!彼时秦军亦是首尾相顾之阵,结局如何?”
自己这句话,并非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而是项羽勇武,是真的能激发所带士卒。
到时候给人打出破釜沉舟被动就难搞了。
陈麒心中暗道:“真正能克霸王的,还得是十面埋伏,四面楚歌……”
张耳听完僵住,他当年也在巨鹿战场。
犹记得项羽身披血甲,手持长戟,在秦军中如入无人之境,怒吼声震得秦兵肝胆俱裂。
那股悍不畏死的戾气,时隔多年想起,仍让他脊背发凉。
他颓然坐回席上:“确实……对付霸王,单靠夹击,终究不稳。”
陈麒指着桌上地图道:
“无需和霸王硬碰,我等可直取项羽老巢,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