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行商路过此地,本想进村讨口水喝,见村头人家没人,又听到这边有嘈杂声,这才过来看看。”
赵睿看了一下拥挤的人群,好奇道:“这是出什么事了?”
“唉。”
老者听赵睿询问叹息道:“我们村子的刘老三,前年妻子生病,向普德寺借了三贯功德钱,期间陆续偿还了一些,却一直没有还清。
今年刘老三家实在拿不出钱来,普德寺上门催债,无奈下不得不把家中三亩地拿地抵债,可普德寺上门催债的和尚却说不够,还要拉其女儿去抵债。”
正常来说老者是不会跟陌生人说这些的。
只是老者心里对普德寺的这种做法也很是不满。
古代村落大多都是沾亲带故,对外非常团结。
后世在早期,农村都有兄弟多不容易被欺负的说法,何况是更原始的古代。
村与村之间的矛盾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说争水,这些促使他们不得不团结,更何况还是沾亲带故的关系。
有时候道理律法这些,百姓是不认的,因为百姓根本不懂。
这也是为何官员治理一方,需要依赖当地的地主乡绅和族老的原因。
地主乡绅就不用说了,很多百姓租种他们的田地,自然不敢不听他们的。
族老则是在村子里很有威望。
搞定了这些人,地方才能太平。
正常来说,像这种来村子要债,还要抓人抵债的行为,村里的百姓自然会阻止。
可因为牵涉到寺庙,没人敢阻止。
不过心里都憋着气,这也是赵睿询问,老者没有隐瞒的原因。
“不可能!”
赵睿还没说话,身侧的齐衡听了便惊讶道:“汴京附近的田地,即便是贫瘠之地,一亩也不止三贯钱,借三贯一年,按照朝廷规定的利钱,最多不到五贯,三亩地抵债绰绰有余,如何会不够抵债?”
“这位公子说什么不到五贯?”
老者闻言惊愕道:“哪有借钱利钱如此少的?”
“朝廷律法不是有规定,借钱的利钱一年不得超过六成,且不得利滚利,否则按律轻则仗责,重则没收家产流放。”齐衡解释道。
老者一脸茫然,什么朝廷律法,他哪里听过。
在他看来,借钱一直是这样的。
“好了。”
赵睿摆了摆手,不让齐衡继续说。
很多人误以为古代借钱,不管利息多高,只要借钱的人能够接受,都受法律保护。
毕竟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乃是天经地义之事。
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历朝历代对于借钱的利息,都有相关的律法进行限制。
当权者也知道,通过强取豪夺兼并土地,终究只是少数。
兼并土地最常见的手段,其实就是借贷。
以古代的生产条件,一年到头百姓能维持温饱就很不错了,根本没有结余。
一但出现青黄不接,或者家里有人生病,就需要找地主乡绅借钱借粮。
可地主乡绅借钱的利息高的离谱,还是利滚利的那种。
百姓一旦借了,就不可能还的清。
到期归还不了,就只能拿田地抵债了。
正是因为如此,历朝历代对于借钱的利息,其实都有相应的规定。
就像齐衡刚刚说的,本朝律法有明文规定,借钱的利钱一年不得拆过六成,且不得利滚利。
按照律法的规定,借三贯钱,一年的利息是1.8贯,算上本金也就是4.8贯。
当然,齐衡也算错了,老者说的是前年。
虽然具体日期没说,但若是按照两年算,在不能利滚利的情况下,利息应该是3.6贯,算上本金也就是6.6贯。
因此在齐衡看来,三亩土地即便是再贫瘠,只要能耕种,抵债完全够了。
只是齐衡有些太天真了,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普通百姓连字都不识,哪里懂什么律法。
即便知道又能如何?
百姓不认字,借条上怎么写的都不清楚,想做手脚太难了。
在百姓长久的观念中,欠钱还钱,天经地义。
作为‘理亏’的一方,他们哪里会报官?
官府一贯的传统是民不举,官不究,自然更不会管了。
哪怕他们知道也不会管,因为对于官员最重要的政绩便是治安和税收。
只要治下没有发生大的动乱,按时把税收收上来,考评就不会差。
一户普通百姓,即便家破人亡在他们眼里也不是大事。
相反,得罪了当地的地主乡绅,他们拖着不交税,官员完不成任务,前程都要受到影响。
如何抉择,一目了然。
齐衡到底年轻了,认为朝廷有律法天下人就该遵守。
老者听齐衡说什么律法,心里有些害怕,找了个借口便溜走了。
赵睿看向一脸气愤的齐衡道:“想不通?”
“殿…公子,都说出家人慈悲为怀,佛家的理念也是引人向善,可普德寺居然做出如此令人做呕之事。”齐衡一脸愤慨道。
他即便天真,拿女子抵债意味着什么,还是知道的。
“然后呢?”赵睿淡淡道。
齐衡闻言一时语塞,就连皇家都把大相公寺设为皇家寺庙,一些特殊日子皇帝都会亲自去大相国寺进香。
他和赵睿年纪相仿,甚至要小两月,圣贤书里也没教过这些,哪里知道该怎么办。
赵睿微微摇头,道:“先看着吧。”
齐衡还想说什么,这时,围观的人群分开,一个肥头大耳的和尚在前,身后跟着几个青壮。
其中有两人抓着一个看着十三四岁的小姑娘。
“慢着!”
赵睿拦着胖和尚,淡淡道:“出家人慈悲为怀,抓人子女抵债,使其骨肉分离,如此行径,岂是出家人行径?”
胖和尚看到赵睿的衣着和气度,露出和善的微笑,双手合十道:“这位施主有所不知,本寺将善男信女供奉菩萨的钱财拿来借给百姓度过难关,本意是行善举。
然刘施主欠下功德钱,逾期未还,本着慈悲为怀之心,已宽限了一年。
若是迟迟不能将功德钱收回,寺庙用何供奉菩萨?又哪什么救助更多的百姓?”
赵睿心里冷笑,面上却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说道:“高僧言之有理,可我不忍看其骨肉分离,不如我替他们家偿还欠下的功德钱如何?”
“施主慈悲!”
胖和尚躬身一礼,微笑道:“如此自无不可。”
“不知他家欠了多少钱财?”赵睿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