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河体内大千世界,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自禹王立夏,开创家天下制度,已悄然流逝一个元会(十二万九千六百年)的漫长岁月。
夏朝传承数十代,曾有过太康失国、少康中兴等波折,总体维持着对人族的统治。王朝气运与内世界人道紧密相连,共享繁荣。然而,再绵长的气运,也经不起后世子孙无度的消耗与背离人心。
传至末代君主夏桀之时,情况已然急转直下。
夏桀孔武有力,却暴虐无道,骄奢淫逸。宠信妹喜,大兴土木,建造倾宫瑶台,酒池肉林,日夜宴饮作乐。对内横征暴敛,滥用民力,视百姓如草芥;对外穷兵黩武,滥施征伐,使得诸侯怨声载道,民心尽失。
冥河于世界本源之处静观其变。他能清晰地感受到,维系夏朝的那根气运支柱正在剧烈摇晃,不断崩解。人道怨气逐渐累积,如乌云盖顶,预示着王朝末路的来临。
“天命无常,惟有德者居之。夏德已衰,气数已尽。”冥河漠然低语,并未出手干预。他创造此界,引导人族,是为了让人道自行演化、成熟,而非制造一个永恒不变的温室王朝。王朝的更替,亦是文明演进、吐故纳新的一部分,是磨练人族韧性的必要过程。
与此同时,在黄河下游,一个名为商的部落正在悄然崛起。其首领成汤(子姓,名履),贤明仁德,勤政爱民,广施恩惠,诸侯归心。商部落重视贸易,国力日渐强盛,已成为反抗夏桀暴政的核心力量。
成汤拜贤人伊尹为相,暗中联络各路对夏朝不满的诸侯,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某夜,冥河一缕神念化作玄鸟之形,飞入成汤梦中,示以天命,鼓励其吊民伐罪。成汤梦醒,知是天意,遂坚定了推翻暴夏的决心。
时机终于成熟。成汤以“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为由,发布檄文,历数夏桀罪状,正式起兵伐夏。
联军势如破竹,人心所向,夏军节节败退。最终,两军决战于鸣条之野。
大战爆发前,冥河暗中调动内世界法则,令夏桀军中人心浮动,士气低落,而商师则同仇敌忾,气势如虹。此消彼长之下,胜负已无悬念。
一场激战,夏军大败。夏桀仓皇南逃,最终被擒,流放于南巢,夏朝宣告灭亡。
成汤凯旋,登上天子之位,定都于亳,大会诸侯,正式建立了殷商王朝。
他汲取夏朝灭亡的教训,告诫臣僚:“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史记·殷本纪》),要求以民为本。他推行仁政,减轻赋税,鼓励生产,使得历经战火的人族得以休养生息。
在冥河的默许和伊尹等贤臣的辅佐下,成汤奠定了殷商数十万年的基业。他亦按照古礼,祭祀天地祖宗,尤其向创世冥河道尊和天皇蚩尤(八卦、龙图腾之源)、地皇神农(农业医药之源)、人皇轩辕(统一文字、制度之源)、禹王(立国之法之源)献上最隆重的祭品,宣告新朝的合法性,并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冥河感受着内世界人道气运在经历一番动荡波折后,于殷商新立之时重新凝聚,甚至变得更加凝练、蓬勃,微微颔首。
王朝更替,犹如四季轮回,乃是常态。只要人道主体繁荣发展,文明不断进步,个别王朝的兴衰,于他这世界之主而言,不过是长河中的浪花。
“夏亡商兴,旧去新来。下一个元会,尔等又能将这人道文明,推向何种高度呢?”冥河的目光仿佛已穿透未来,看到了殷商时代的青铜辉煌、甲骨秘辛,以及更远方,那周革殷命的宿命轨迹……
内世界的文明史诗,仍在继续书写。而冥河本尊,在稳固了内世界局势后,将其交予三皇五帝(神识化身)及三霄、赵公明、大禹等弟子共同看护维持,自身的主要心神,再次完全聚焦于波澜诡谲的洪荒主世界。
那里,巫妖最终决战的序幕,已然缓缓拉开。他这位身负两大世界无上气运与力量的混元大罗金仙,是时候正式落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