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岛四圣败亡,商军先锋受挫,消息传回朝歌,闻仲太师又惊又怒。惊的是姜子牙竟能请动文殊广法天尊这等大罗金仙,怒的是西岐气焰愈发嚣张,已成朝廷心腹大患。他知寻常将领已难当大任,遂奏请纣王,欲亲挂帅印,起大军征讨西岐。
纣王虽沉迷酒色,亦知闻仲乃国之柱石,西岐不除,社稷难安,当即准奏,尽发国内精兵,凑齐三十万大军,委闻仲全权督师征伐。
闻太师乃托孤老臣,三朝元老,更是截教金灵圣母门下,道法高深,威望素著。他亲自出征,意义非同小可,天下为之侧目。大军浩浩荡荡,出五关,一路旌旗蔽日,杀气腾腾,直逼西岐城下。
姜子牙闻报闻仲亲至,不敢怠慢,深知此人乃商廷真正脊梁,文韬武略,道术神通皆非同小可,此战必是西岐立国以来最大危机。他一边加固城防,整军备战,一边焚香祷告,祈求师尊指引,并期待更多玉虚同门前来助阵。
冥河内世界,天道深处与地府之中。
闻仲大军一动,那磅礴的军煞之气、人道征伐之运,以及其中夹杂的截教仙法波动,立刻如同在平静湖面投下巨石,激起巨大波澜。
“闻仲…终于亲自来了。”冥河本尊目光穿透虚空,落在那位骑墨麒麟、持雌雄金鞭的老太师身上。“截教精英,商朝气运所系…他的到来,意味着封神杀劫将进入真正的高潮。无数的仙神、凡人将在此战中陨落…”
地府之中,五方帝君皆被惊动。
中央后土娘娘面色凝重:“大军压境,煞气盈野,此战过后,不知又有多少忠魂义魄、罪灵孽鬼需入我轮回审判。”她开始调动地府力量,准备迎接可能激增的魂灵流量。
西方白帝碧霄娘娘则战意盎然:“好强的军阵煞气!闻仲老儿,倒有几分本事!可惜逆天而行,终是徒劳!”她麾下的鬼差阴兵似乎也受到感染,秩序愈发肃杀。
东方青帝云霄娘娘面露慈悲:“刀兵一起,生灵涂炭。苦的终究是黎民百姓。”她悄然引导一缕生机气息,尽可能庇护西岐境内的无辜生灵。
南方赤帝大鹏冷哼一声:“尽是些蝼蚁厮杀,无趣!若那闻仲敢放火烧山,倒可比比谁的火焰更利!”(他负责焚净,对大规模战争带来的毁灭气息很敏感)
北方黑帝琼霄默默展开幽冥录,开始记录双方将领兵士的姓名、气息——尤其是那些业力深重或功德显赫者,便于战后精准“接收”。
冥河本尊下达法旨:“此乃良机。密切关注战场,凡榜上无名之魂,或业力深重不符天道轮回标准者,皆可引渡入我界。闻仲大军中,截教修士众多,正是充实我内世界‘异类’修行体系与地狱囚徒的优质来源。”
于是,冥河内世界的力量开始悄无声息地向西岐战场渗透,如同一个巨大的、无形的筛网,准备捞取杀劫中的“战利品”。
西岐城外,闻仲大军安营扎寨,连绵百里。闻太师升帐议事,先前的挫败让他更为谨慎。他知西岐有玉虚门人相助,道法厉害,遂决定先以正兵压境,试探虚实,再图良策。
次日,闻仲排开大军,亲自出阵挑战。姜子牙亦率众将出城应对。
两军对圆。闻仲见子牙,厉声喝道:“姜尚!你本是商臣,世受国恩,安敢背反朝廷,扶持逆贼,杀戮天使(指四圣等)?今日天兵到此,还不早降,以免城破之日,玉石俱焚!”
子牙答曰:“太师差矣!纣王无道,沉湎酒色,残害忠良,屠戮百姓,人神共愤。武王大仁大义,天下归心。子牙奉天征讨,吊民伐罪,正合时宜。太师乃明理之人,何不弃暗投明,共伐无道,留名青史?”
闻仲大怒:“巧舌如簧!谁与吾擒此逆贼?”
商军先锋大将陶荣、吉立等纷纷请战,西岐这边南宫适、武吉等亦迎上。双方将领捉对厮杀,兵对兵,将对将,一场混战!直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闻仲见难以速胜,又见西岐军容严整,姜子牙调度有方,知非旦夕可破之局。遂收兵回营,另思破敌之策。
此后,双方互有攻守,大小数十战,死伤惨重,却僵持不下。闻仲虽略占上风,却始终无法攻克西岐城。
在这惨烈的拉锯战中,冥河内世界悄然运转。
无数战死的商周双方士卒魂魄,以及个别陨落的低阶修士真灵,并未全部归于封神台。那无形的幽冥接引之力,遵循着冥河与后土制定的规则:
·凡业力浅薄、功德寻常之凡人魂魄,大部分仍按旧例,由洪荒主世界原有轮回机制处理(冥河并未完全截流,以免过早暴露且干扰过大)。
·凡业力深重之卒(如助纣为虐、杀戮平民者),其魂往往被地府之力悄无声息地引入冥河内世界,打入相应地狱受刑。
·凡身具特殊资质或微弱修为、却榜上无名之魂,亦被优先引入,或充实地府鬼差,或送入内世界轮回,转生为内世界土著修士,增加世界底蕴。
·甚至有一些强大的战场煞气与怨念,也被地脉悄悄吸收,转化为滋养内世界的特殊能量。
闻仲见久战无功,心中焦躁。他知道姜子牙背后有整个玉虚宫支持,拖延下去,于己不利。遂下定决心,欲请动更多截教高人,以阵法神通,一举歼灭西岐!
他焚香祷告,书写符箓,邀函发往三山五岳,请截教同门前来助阵——其中,便包括了那日后声名赫赫的金鳌岛十天君!
闻太师兵伐西岐,就此陷入僵持,却也即将引发出封神演义中最为惨烈绚丽的大阵对决——十绝阵之役!而冥河内世界,也做好了准备,要在这场即将到来的、更高层次的仙神大战中,攫取更大的“收获”,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地道轮回体系。战争的升级,意味着“资源”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