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碑高耸 第6章 梵文谜题·念珠的秘密

作者:宇宙劲风 分类:修真 更新时间:2025-11-15 19:41:57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姜照天后立于封神碑后的岩缝边,身影被斜阳拉得修长,如一道静默的剪影嵌入石壁之间。她掌心紧贴那串檀木念珠,指尖缓缓摩挲着每一粒珠子的纹路,仿佛在读一本无字之书。空气里弥漫着远古石尘的气息,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海腥味——那是来自东海深处的味道,顺着风脉悄然攀爬至此。

指腹碾过其中一粒珠子边缘时,那道扭曲符号再度浮现,像是沉睡的毒蛇忽然睁开了眼。它不似梵文那般圆融流转,反倒像是一道被强行凿刻进木质深处的禁咒,笔画歪斜、转折生硬,带着某种不属于此世的恶意。姜照不动声色,可瞳孔却微微一缩。这符号她曾在龙族秘典《溟渊录》残卷中见过一次,名为“逆缘印”,是上古时期用于篡改因果、遮蔽天机的禁忌手法,早已失传千年。

她闭目凝神,体内血脉如江河归海,缓缓沉降。龙族秘法“鳞心感应术”自心口蔓延而出,如同无形的根须穿透皮肉,顺着手臂经络探入念珠内部。刹那间,一股极其微弱却规律跳动的震颤自掌心传来,宛如胎心跳动,又似某种封印中的生命正在苏醒。再深入探查,却遇一道无形屏障骤然升起,坚不可摧,竟将她的感知之力反弹而回。

姜照眉梢轻动,未露惊意,反而唇角微敛,似笑非笑。果然是设了防。不是凡人所为,也不是寻常修士能布下的局。唯有精通龙族秘术者,才懂得如何以血脉为引,构筑这种“血障结界”。

她不再强攻,转而以龙族古语默诵《溟渊录》中的破译咒言。音节低沉晦涩,在喉间盘旋回荡,却不发于外,仅以意念牵引,如细丝穿针,悄然渗入那道屏障缝隙之中。每一个音符都蕴含着远古龙吟的韵律,带着唤醒与解封的力量。

片刻之后,掌中念珠忽地一热,仿佛吸饱了阳光的玉石。一道断续符文浮现在她意识深处,如同水底浮现的碑文,模糊不清却又执拗显现。她逐字对照:前半段为标准梵文经句,“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平和安宁,毫无破绽;可当中三粒珠子上的字符却错位重叠,笔画交缠如乱麻,若非以龙族秘法逆向拆解,根本无法察觉其下藏匿的异样。

她凝神静气,将混乱字符逐一剥离、重组,如同拼合破碎的命格。终于,八字符赫然成形——“定海神针藏于东海”。

那一瞬,她心头剧震,却依旧面色如常。

定海神针……传说中镇压四海根基、维系天地平衡的至宝,早在五帝更迭之际便已失踪,世人皆以为化作神话。如今竟以这种方式重现线索?而且,竟是被人暗中刻录在一串看似普通的念珠之中?

她睁开眼,天光已斜,暮色浸染山峦。她将念珠轻轻收入袖中,动作轻缓,未惊动任何守碑之人。太乙救苦天尊早已离去,精卫天后也随菩提树的气息隐入深林,整片碑域归于寂静,唯有风掠过石隙的轻响,像是远古低语仍在回荡。

她转身离去,步伐平稳,衣袂无声滑过青苔石阶。然而就在绕过碑角的一瞬,右手悄然按住左腕——那里泛起一阵隐痛,如同细沙磨过血脉,又似有无数微小鳞片在皮肤下翻腾。这是使用“鳞心感应术”的反噬征兆,说明刚才的探查触动了极深的禁制,甚至可能惊扰了某位沉眠的存在。

但她没有停下。

半个时辰后,云层低垂于东海之上,灰白如絮,压得海面喘不过气来。姜照驾云潜行,周身覆上一层薄如蝉翼的银蓝色光膜,正是龙族秘传的“匿息鳞甲术”。此术可令施术者气息尽敛,形影隐没于自然元素之间,哪怕巡海夜叉从身旁游过,也难以察觉。

水汽渐浓,咸腥扑面。远处海面下隐约可见琉璃宫阙轮廓,金瓦映波,珊瑚成林,霞光流转其间,宛若梦境。那是东海龙宫外围关防,设有三重水障与十二巡卫阵,寻常修士莫说靠近,便是遥望一眼都会触发预警灵符。

姜照放缓身形,借浪涌之势滑入深流,避开主道巡逻的龙兵。她熟知这里的每一道暗流走向,每一处哨岗轮换时间——这些情报,是她用十年光阴一点一滴换取来的。此刻,她如一条无声的影鱼,穿梭于光影交错的水域之间,直至抵达偏殿外的珊瑚廊柱后。

她屏息静观。

殿内仅余一盏幽蓝海魄灯悬于梁上,光影摇曳,映照出中央独坐的身影。青年身穿素白龙纹袍,面容清瘦,眉宇间透着挥之不去的倦意。他手中握着一根金色长棍,正用一方丝帛缓慢擦拭。

姜照瞳孔微缩。

那棍长约七尺,通体鎏金,表面无铭无纹,看似平凡,可每当灯光掠过,其上便似有龙影游走,鳞爪分明,首尾相连,竟与传说中定海神针的形制完全吻合。更令她警觉的是,那青年每擦一次,棍身便会微微震颤,仿佛内里封存之物正试图回应外界气息——那是神器对血脉共鸣的本能反应。

青年正是敖丙。

他动作极慢,近乎虔诚。每一次拂拭都沿着同一轨迹进行,从顶端圆钮到底部锥尖,不多不少正好九遍。而后他会停下,凝视棍身良久,才继续下一轮。他的手指修长稳定,可在触及棍中段一处磨损痕迹时,指尖明显顿了一下,仿佛触到了旧伤。

姜照悄然调动“影语术”。

她剥落一片自身龙鳞,置于掌心,以指尖划出极细的刻痕,将所见情景尽数记录。龙鳞表面泛起微光,图像如水波般流转:敖丙的身影、金棍的形态、那处磨损的位置、甚至连他呼吸节奏的微妙变化都被精准捕捉。这是龙族最古老的留影之法,无需符箓,不靠法器,全凭血脉本源承载记忆。

她将鳞片收入袖袋,正欲撤离,忽见敖丙抬头望向殿门方向。

她立即敛息,身体紧贴柱体,连心跳都被压制到近乎停滞。水流静止,连呼吸都被压成一条细线,融入周围洋流的节奏之中。

敖丙并未起身,只是将金棍横放膝上,低声开口:“父王说,这东西不该留在手里。可若交出去,谁又能守住它?”

声音很轻,却被水流清晰传递,一字不漏钻入姜照耳中。

她未动。她知道,这不是对她说的,甚至不是对任何人说的——更像是自问,是对命运的诘问,是对责任的挣扎。

敖丙低头,手指抚过棍身磨损处。“当年昆仑墟崩塌,五帝失位,它被卷入乱流。我捡回来时,上面还沾着血。”他顿了顿,嗓音微哑,“不是我的血,是……前任执针者的。”

殿内陷入沉默。海魄灯的光芒在他脸上投下淡淡阴影,那一瞬,他的神情不再是孤寂,而是沉重得近乎压抑,仿佛肩上扛着整个世界的重量。

姜照缓缓后退。

她没有再听下去的必要。证据已录,线索已明。此刻若现身,不仅打草惊蛇,更可能引发龙族内部动荡——毕竟,定海神针现世的消息一旦泄露,必将引来各方觊觎,甚至动摇天地秩序。

她退出偏殿范围,穿过一片沉睡的珊瑚林,最终抵达龙宫外海。

此处水压渐深,洋流稳定,万籁俱寂。她立于暗流之中,抬手轻触袖中龙鳞。微光仍在,证明记录未损。她仰头望去,龙宫深处最后一盏灯也熄了。整座宫殿沉入海底静谧,唯有远处一根高耸的金柱顶端,残留一圈极淡的光晕,像是不愿彻底消散的记忆。

她心中已有决断。

此事牵涉神器下落,关乎天地秩序重建,非她一人可擅断。必须由柳承稷亲自前来处置。他是当今唯一掌握“九鼎归元诀”的人,也是唯一能在不动干戈的情况下取回神器而不激化冲突的存在。

她不急于返回泰山,也不联络任何同僚。此刻多说一句,都可能泄露风声。她选择留在东海外海,守在这片无人知晓的水域,等待指令。

海底寒流拂过铠甲,发出轻微的金属摩擦声。她站得笔直,目光始终锁定龙宫方位。袖中龙鳞偶尔闪出一点微光,像是在回应某种潜在的共鸣。

就在她准备调整位置时,海底沙层忽然微微震动。不是来自龙宫方向,而是更深的海沟底部。她皱眉,正要运功探查,却发现那震动只持续了一瞬,随即消失无踪。

她未动。

几息之后,震动再度出现,这次更为清晰——像是某种巨大物体在岩层下缓缓移动,每一次挪移都伴随着地脉的低鸣,仿佛远古巨兽正从沉眠中翻身。

她缓缓抬起右手,准备激发护体鳞甲,却在即将出手之际停住。

震动停止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缕极其微弱的金光,从龙宫最深处的一扇闭合石门缝隙中渗出。那光并不刺眼,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律动,一明一灭,如同呼吸,又似某种古老契约的召唤。

更诡异的是,那金光竟与她袖中龙鳞产生了共鸣——微光闪烁频率完全同步,仿佛两者本就同源。

姜照盯着那道光,没有移开视线。

十息之后,金光缓缓收回,石门依旧紧闭,仿佛从未开启。

她仍立原地,身形未动,可体内气血却悄然翻涌。方才那一瞬的共鸣,绝非偶然。那扇门后的东西,或许不只是定海神针那么简单……也许,它才是真正的钥匙。

她的左手慢慢抬起,按住了腰间的佩剑柄。剑未出鞘,但她能感觉到,剑脊上的古老纹路正在微微发热,像是感应到了什么遥远的呼唤。

海水平静如初,可她知道——风暴,已在酝酿。

而她,必须成为第一个看见雷霆的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