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孙殿下,你这是要蓄意挑起两国矛盾!”
“没错,陛下有言在先,倭国乃不征之国,若因此引发外交问题,甚至是两国交战,三皇孙殿下岂能因小失大?”
“我大明乃是礼仪之邦,声名远播,三皇孙殿下此举,将我大明置于何地?”
“还有陈大人乃是朝廷三品大员,三皇孙殿下怎能如此草率,直接将人杀死?你又将我大明律法置于何地?”
一个个文官义愤填膺,纷纷站出来指责,弹劾朱允熥。
“够了!”朱允熥听到这里,脸色彻底沉了下来,他迈步走出,沉声一喝。
“你们口口声声为了大明,对本皇孙口诛笔伐,所思所想却是为了番邦小国的几头畜生,你们简直枉为我大明之臣。”
“倭国人肆意欺辱我大明子民,无视我大明律法,甚至扬言当街要将我这个皇嫡孙杀死,此等罪行,罪不容恕,此乃其一。”
“此等番邦小国,所谓不征之国,简直可笑,你们听话都只听一半吗?我皇爷爷当初说的是倭国弹丸之地,贫瘠之地也,征来亦是无用,无故不得征伐,要以前元之举为戒,什么因小失大,什么不征之国,引发外交问题都是扯淡,倭寇屡屡从海上劫掠我大明沿海区域,从洪武二年开始,就没有消停过,你们为何视而不见?”
“若非北元未灭,此等小国胆敢犯边,早该出兵讨伐了,此其二。”
“我大明是礼仪之邦没错,但若是豺狼来了,照样有刀枪迎接,唐朝太宗皇帝为何能够被称之为天可汗?那不是靠你们这些文人说就管用的,而是要靠打出来的威名,令四海威服,真理,从来都是建立在刀兵,大炮射程之上。”
“古有大贤,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不战而屈人之兵,你们行吗?”
“番邦小国,你不将他打疼了,打怕了,他如何会对你敬服?光靠之乎者也,圣人之道,就能教化四方,将番邦蛮夷屈服?若真如此,你们谁愿意出使番邦小国,只要成功,定能青史留名,此为其三。”
“最后,应天府尹陈晓,面对倭人欺压我大明百姓,不问缘由,不辩是非,仅仅只是收受了倭人的贿赂,便大肆包庇,不分青红皂白就要将我这个皇孙抓起来打入天牢,此等叛国求荣的狗汉奸,一剑斩了都是便宜他了,就该将他剥皮实草,千刀万剐。”
“你们还口口声声要为他讨还公道,我倒是要问问你们一个个,安的都是什么心?是与应天府尹同为叛国求荣的同伙,还是一个个结党营私?”
一番话说得文官集团顿时哑口无言,许多站出来的文官更是默默退了回去,尽管他们心口都不服,可朱允熥那几顶大帽子扣下来,又有几个人受得了?万一再说下去,给他们定个结党营私,那还怎么得了?为了一个死人,没必要将自己也置身险境。
老朱面带笑容,望向朱允熥的目光中闪过一丝满意,这才是一个皇孙应该具备的,面对群臣口诛笔伐,还能面不改色,甚至摆出各种道理,让他们即便不服也只能忍着,凡事都要站在理上。
蓝玉以及一干淮西勋贵们也是喜闻乐见,原本他们都商量好了,若是文官集团逼迫太甚,他们就算不管不顾,也要为朱允熥撑腰,大不了直接开启一波朝堂大战,他们淮西一脉,还能怕了文官集团不成?
不过看到朱允熥战斗力爆棚,面对诸多文官弹劾丝毫无惧,更是能够调理清晰的反击,驳得许多人哑口无言,让淮西勋贵们惊喜不已。
“不愧是懿文太子的嫡子,更是咱蓝玉的外甥孙,今日之后,我看谁还敢说我外甥孙胆小怯懦,是平庸之人。”蓝玉此刻也是难掩心中激动,忍不住对身旁的常升小声说道。
“嘿嘿,谁说不是呢,看着允熥殿下如此英武,我这个当舅舅的也是与有荣焉啊。”常升笑道。
这时,户部尚书赵勉面沉如水,沉吟半晌,终究还是站了出来,陈晓是他的门生,于情于理,他都应该站出来,否则,会让其他门生寒心。
“三皇孙殿下,就算你说得有理有据,陈大人也确实该死,但你终究只是皇孙,既无王爵,也无半点儿官职在身,你没有道理,更没有资格审判陈大人,你如此行事,若其他皇子皇孙纷纷效仿,又将有司衙门置于何地?”
不愧是能够成为六部尚书之一的重臣,赵勉一开口,就抓住了朱允熥的痛脚,无论陈晓再怎么该死,你朱允熥都无权对他进行任何处置,这是规矩。
赵勉的话一说完,他的其他几个在朝堂的门生纷纷出列附议,至于文官集团的其他人,这个时候倒是没有说话了,一个个都是人精,事不关己,之前能够出言弹劾,已经是看在同为文官集团的面子上了,现在看到朱允熥能言善辩,他们自然不肯再出头,平白将这位三皇孙殿下得罪死了,天晓得他未来会不会成为皇太孙,凡事总要留有余地嘛。
而刘三吾,看到自己的女婿赵勉如此,他心中一叹,却是没有站出去,对于这位洪武陛下,他很清楚,就算真的弹劾成功,也肯定会护犊子,所以这个时候他就算站出来,也意义不大,还是看看再说吧。
只不过刘三吾不出来,有人却是等不及了。
“启禀皇爷爷,三弟如此行径,实属为自己狡辩,倭人也好,陈大人也罢,就算他们有罪,三弟也不能如此独断专行,当众杀死他们,行为太恶劣了,还请皇爷爷予以惩戒。”朱允炆终于站出来了,就在前天的奉天殿上,朱允熥以死相逼,让他本就要到手的太孙之位飞走,此刻站住理,早就忍不住要站出来了,何况在他看来,文官集团属于他的根基班底,他也必须要有所表示。
可惜,他却是忘了,他的皇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果然,在看到朱允炆这个时候站出来,还站在文官集团那边,丝毫不顾及兄弟情义,对朱允熥落井下石的时候,向来重视亲情的老朱顿时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