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曹操把事情都出来完后,回到府邸,看到蔡琰正在教导三位孩子,曹操走过去听道。

蔡琰问道:“诸位公子,为什么秦国会从一个小国,变成一统天下的秦朝?”

曹昂立刻回答道:“是因为秦国拥有强大的武力,一个人灭掉六国。”

蔡琰问道:“为什么齐恒公没有一统天下?楚庄王没有统一天下?”

曹昂思索良久没有答案,也是莫不做声。

蔡琰看着曹丕道:“子恒,你的看法呢?”

“秦国自秦孝公采取商鞅变法,到秦始皇一统六国,是因为变法图强。”

蔡琰也是摇了摇头,解释道:“自春秋始变法者不知几何?变法之能变强,无法一统六国。”

蔡琰看着曹彰问道:“子文,你如何看呢?”

曹彰道:“武将强啊。武安军一人就打残赵国和楚国。王翦父子更是灭掉五国。”

蔡琰道:“武将强虽然可以打胜仗,却也无法一国灭六国。”

三个孩子问道:“先生,那秦国为何可以灭掉六国?”

蔡琰道:“秦孝公采取变法,秦昭襄王采取范雎的‘远交近攻’策略,到秦王政灭六国。”

三位儿子,看到父亲喊道:“父亲认为蔡先生说的对吗?”

曹操点了点头,说道:“蔡先生,所说是对的。”

“但是,却不是根本。”

“秦国是从秦穆公开始任用百里奚开始,成为一个强大的关西霸主。”

“秦孝公开始采用商鞅变法,使这个强大的关西霸主,再次爆发出惊人的潜力。”

“商鞅推行废除军籍世袭制度,采用军功爵制度,激发军队的战斗力。”

“推动郡县制,加强权力的集中,防止其他人叛乱。”

“重农抑商,鼓励农业生产。”

“到秦昭襄王时期,采取范雎的‘远交近攻’策略,秦国实力无比强大,秦国启用白起先打灭韩、魏两国24万联军。”

“白起打到楚国国都,占领楚国大量土地。”

“白起灭赵魏联军13万。”

“白起又灭赵国40万人于长平。”

“可以说白起打灭一半的国家军队。”

“到达秦始皇,六王毕,四海一。”

“可以说是秦国的代代明君,才能够以一国之力灭掉六国。”曹操说完这些,并没有停止。

“秦国因为商鞅变法,而国力再次强盛。”

“到秦王政一统一六国,其一直在消耗民力。”

“秦王政,灭六国后,却没有减少民力的使用,却担心民力过多,而派百姓大肆服役。”

“关中百姓民怨沸腾,六国余劣蠢蠢欲动,天下百姓苦秦久已。”

“最终始皇崩,天下分。”

“你们要明白,什么时候用什么制度,就像天冷加衣裳,太减少衣裳。”曹操教育三个儿子道。

“治理国家,如同穿衣裳一样,对待百姓应当仁德,有民心才会拥有天下。”

蔡琰瞪着月牙眼,笑咪咪的看着曹操道;“曹公既然讲得如此好,不如你来讲吧。”

曹操也看出蔡琰的不高兴,也是笑道:“我也是知道,一些皮毛,比不上蔡大家,博学广记。”

“我也就记得一些大事件。”

蔡琰道:“那也来讲讲吧!”

曹操看着蔡琰一副咄咄逼人的摸样,也是看出她的生气。

曹操推辞道:“我还是算了,别教坏孩子。”

蔡琰冷着脸道:“怎么会呢?难道是孟德认为我没资格听吗?”

曹操现在也是一个头两个大,曹操看推辞不过,也是开始讲到:“我就讲一个小故事吧!”

“历史我记得不多。”

“有一个县令,有一年旱灾,县城里面,米已经涨到30文一斤米,有一名小吏连忙告诉县令。”

“县令大人不好了,现在县城里面米已经涨到30文一斤米了。”

“大量商铺开始减少米的供应了,还请县令大人控制米价。”

曹操问道:“你们应当如何做?”

曹操看向蔡琰道:“昭姬,你会怎么选择?”

蔡琰回道:“肯定联系商铺,让他们支援些米,后面朝廷归还就行。”

曹操看向曹昂道:“你会如何?”

曹昂道:“我会杀一批商铺管事,然后收买一批商铺,等灾后归还。”

曹操看向曹丕:“子恒,你怎么看?”

曹丕道:“我会派人安排一些民众,直接抢粮,然后自己带人前往安抚民众,再联系商铺购买粮食,最后挣灾就民。”

曹操看着曹彰道:“子文,你怎么看的呢?”

曹彰道:“率领县衙官兵,直接缉拿商铺,收缴粮食,派发众人。”

曹操开口道:“那个县令把米价升到80文一斤。”

蔡琰开口道:“这个县令怎么能够,怎么做?百姓已经没有活路了。”

曹昂道:“百姓怕不是会直接叛乱。”

曹丕没有发出质疑,而是看着曹操,等待接下的答案。

曹操继续道:“小吏开始也是以为自己听错了,向县令确定一遍,县令依旧是80文的命令。”

“几天过后,县令派人把米价调到20文一斤,百姓纷纷涌入县衙安排的铺子购买米,其他米铺无人问津。”

“一日过后,有些米铺顶不住了,开始降价,挂出18文一斤米。”

“百姓纷纷开始涌入,米迅速卖了出去。”

“其他米铺看到如此情况,也是纷纷降价。”

“县城的米价,从30文一斤,掉道5文一斤的情况,比平时10文一斤的时候还要低。”

曹彰开口问道:“不是大旱灾吗?那来的这么多米啊。”

曹操看着曹彰,也是笑道:“子文,这个问题问的好。”

“天下大旱灾,县城肯定缺少粮食,那粮食从哪里来呢?”

曹操也没有继续卖关子,开口道:“县令把米价调到80文一斤,让县城周围的米商,认为有巨大利润可以谋取。”

“无数的商贩,开运米前往县城。”

“虽然路上有所损耗,但是利润却是好几倍。”

“等县令开始降价,有人抗不住损失,就开始出售自己手中的米。”

“刚开始出售米价的商贩,并没有亏本,而后面没卖的商贩却要承担,米的运输成本和损耗成本。”

“他们也只能出售掉自己米,减少损失。”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