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第二场比试,照常举行。
同样,在笔试之前,一番押注。
这一次,很多人押了新晋黑马,纳兰嫣然。
但,也有很多人,押了沐寒烟等三人。
因为,第二场比试,和第一场完全不同。
第一场比试,本质上是做题,写文章。
但是,第二场比试,比的却是诗词曲。
虽都属于文学一类,但两者大有不同。
有人文章写得好,但不见得诗词能做得好。
比如说,司马相如。
《上林赋》名动三国,而单单这一篇文章,就足以令他名垂千古。
但是,司马相如的诗词造诣,较其文章造诣,要差了些。
但,这里所谓的差,只是和曹植、沐寒烟两人相比。
他的诗词造诣,比之其他人,还是很强的。
五十名考生,已经就位。
陆压道人一袭白衣,仙风道骨,坐在一只仙鹤上,翩翩然来到文台。
“第二场比试,诗词万里如云。”
“各位考生,可根据题目,即兴发挥,每人每题限作三首。”
“评委将对其点评,评出最好的十六首,列于文昭阁中。”
“而这次比试,进十人。”
“下面,我宣布,第二场比试,开始!”
陆压道人宣布完成。
空间浮现一行字迹。
请各位考生,作爱情诗,体裁不限。
见到题目,五十位考生,陷入沉思。
没多久,一名少年率先步出,道:“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沧海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一旁有人记录下来,交由评委,一番评定之后,给出的等级为中等上品。
“我也有了。”
又一名少年自席位中走出,道,“美眉几时有,把酒问室友,不知隔壁姑娘,是否有那男友?”
此诗倒是不错,生动形象表现出对隔壁姑娘的爱恋。
评委交谈片刻,给出上等下品的评级。
就这样,你来我往,各作爱情诗。
自始至终,沐寒烟四人都是没有动作。
其他人都知道,只有等这些人说完之后,他们才会有所行动。
逐渐的,其他人都已经作诗完毕。
观众以及四十六名考生,尽都默然不语的望向沐寒烟四人。
“我先来吧。”
曹植率先从席位站起,走了八步。
脚步一停,方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此诗一出,曹植身后,悄然浮现三朵青莲。
青莲浩瀚而又庞大,其上流光溢转,蔚为壮观。
浮在曹植身后,宛若神仙。
异象现,代表天地认可,已经不是评委可以评等级的了。
“八步成诗,异象青莲,才子曹植,果真名不虚传!”
见到这一幕,不少人皆都震撼出声。
“司马相如三人,要想赢,只有引动比他还要壮观的异象才可。”
有人说道。
事实也正是如此。
到了异象出现的地步,只有以诗句,引动更为浩瀚的异象,方才算胜利。
司马相如神色沉重,从席位中走出,道:“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同样是三道青莲,不过气势比曹植的弱了几分。
只能屈居第二。
这时候,只剩下两人未作。
“谁先来?”陆小川望向美少女沐寒烟,说道。
沐寒烟一哼道:“我先来,看我沐寒烟,如何吓死你!”
美少女活泼可爱,迈动轻灵的步伐,走到席间。
略一沉吟,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九道气象金莲,随着她一句句道来,巍然浮现在天边。
金莲浩瀚,大气磅礴,降下九道金光,笼罩沐寒烟。
众人见状,大吃一惊。
“竟然是九道金莲异象!”
“恐怖啊!”
“能引动九道金莲,绝对已经有入圣的地位了!”
众人大为震惊。
而这时,有人叹道:“早知道,就不押纳兰了。九道金莲异象,已经是极限了吧,这叫纳兰嫣然怎么反超?”
“立场不坚定,反正我相信我新晋的女神!”
“呸!颜狗!”
台下议论纷纷。
台上盎然如春。
九道金莲笼罩中,沐寒烟得意一笑,道:“该你啦。”
陆小川微微一笑,不就是异象吗,啥异象我都能弄来。
最不怕的就是这个。
陆小川起身,同样沉吟一番,道:“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一道道金莲,于天际浮现,一朵,两朵……一直到十二朵方才停下。
无论是气象还是气势,尽都碾压在场所有的异象。
“我操!”
“竟然是十二品大道金莲!”
“妈呀,要命啊这是!”
“这还是人吗?”
群众震撼的望着陆小川身后的十二道金莲,个个被惊得目瞪口呆。
沐寒烟见状,俏脸顿时一鼓,气呼呼的模样,娇俏而又可爱。
曹植和司马相如见此,相继苦笑。
心想,我特么太难了。
这俩人一个比一个妖孽,令的他们,都快不想比了。
陆小川笑了笑,道:“寒烟妹妹,承让了。”
“还要两场呢,你别得意!我一定会战胜你的!”
沐寒烟握紧粉拳,气道。
陆小川笑出声。
之后,陆压道人再次出题。
一首诗闺怨题材的诗。
陆小川以‘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成功拿下。
最后一个题目,是抒情于景的题材。
这一次,沐寒烟发力,竟是直接引动三道紫莲异象,将所有人震撼的无以复加。
但,却再次被陆小川碾压。
而陆小川这一首诗,直接引动九道紫莲异象。
就连在场的诗圣李太白,都是感叹:“孤篇压全诗!”
这个评语,不可谓不高。
一首诗,碾压所有诗,这是何等的牛叉?
于是,一时间,三国纸贵。
人人争相传颂。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
……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
人人都被这首意境深远的诗打动。
真不愧是孤篇压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