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寂静无声的夜,天空中星河璀璨,大地上灯火明灭,气温依然居高不下,心绪也一同飘忽不定。
人有时候就是多愁善感,男女老少都一样。
于是,在这样一个似乎太过安静的夜里,我回望自己短短的生平,忽觉也有太多话语,只是无人倾听,便只好诉诸于文字。
记得人生最开始的记忆,是在家中的锅灶前,看着木柴燃烧烈火,化作一摊灰烬,无知的我并未觉得有何奇怪,只是想着,一堆柴,烧了火,煮熟了饭,能填饱肚子。
后来年纪稍微长长,离开家乡求学工作,渐渐烧柴少了,这第一次的回忆却总是挥之不去,常入梦来。
只是,直到今天,干柴烈火依然如儿时,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不知从何时起,孩童般天真的心态便渐渐悄然离去,快乐变得稀疏,忧郁充斥心头。
或许因为出生偏远,一步一步走来,见过太多芸芸众生、人间疾苦,总以为世界美好,却更残酷;也或许是因我个人的工作生活,并未得偿所愿,志向难酬。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回望过去,总觉得小时候更加快乐,成为那时候憧憬的大人了,反而渐渐沉默寡言。
于是乎,我不禁感慨,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想,一时间恐怕难以寻得答案。
当然,这个答案重不重要,对于天下间形形色色的人而言,或许也截然不同。
就拿我奶奶来说,她的一生都在操劳中度过,勤劳便是她这样千百万劳动人民的代名词。
我若说她过得快乐,她已然忙碌一生,鲜有闲暇;我若说她并不快乐,可看着我们这些后辈长大成人,心里定然也是知足幸福。
她懦弱,但心地善良;她无知,却常怀敬畏;她一生没出过县城,却把子孙托举到了远方;她近乎目不识丁,可文化却在后代之中开出鲜艳之花。
贫瘠的土地里,年少的花草争奇斗艳,曾经耗损的悠悠时光里,是否也有一个少女,眼中映着干柴燃烧形成的熊熊火焰,我不得而知。
如今,她年迈了,却也年轻过;我们年轻,却也会老去。
她的一生,是一个缩影,我们的一生,同样如是。
每一个人,或许按部就班,或许身不由己,或许壮怀激烈,或许随遇而安,但多多少少,总是不断的经历,让昨天跨到今天,让明天赶走今天。
然后时光不卑不亢,默然见证着我们被改造,我们被变老,看着我们今天这样,明天那样,终于化作火焰烧过的灰烬,风一吹彻底死在土里。
所以,人真的是很奇怪,矛盾而复杂,感性且理性。
我曾经以为,人分善恶,事讲是非,却不想,随着时间推移,儿时看过的一些动画,读过的一些课本,早如回旋镖一般,正中眉心。
这些年来,要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势必多了数不清的言不由衷,平添说不完的情非得已。
无可奈何,或许是人忧郁的原因,当然,不知所为也是。
三千烦恼丝,总是剪不断,理还乱,烟和酒都上了,又真能起作用吗,其实不能,这便是可悲之处。
想来读人知心,最是难上加难,要理清为何而哀,更是雪上加霜。
但其实每个人刚一出生,都不曾带来哀愁,最开始接触世界的几年里,并无诸多苦恼,有的只是吃喝玩乐与睡眠。
后来我们走了前辈的路,经历前辈的事,我们站在了与之类似的立场,也攀上了几乎一般的高度,然后开始缅怀过去,感叹人生。
很多时候,也想去追寻昔日少时的理想,但兜兜转转,为了生活总要不断前行,为了曾经的我们,也为了新生的我们。
困在时间与琐碎里,困在人世编织的巨网中,依然可以仰望星空,赏看皓月。
只是到头来,江上清风与明月,化不作芸芸众生的碎银几两,暗夜枯树下的孤影,也终究默默独行远去。
我们穷极一生,究竟意欲何为?
有时候,我赫然惊觉我便是儿时锅灶里的木柴,我的眼中点燃了火,我化作了灰,却也发光又发热。
所以,我想,生而为人,终究要死,可生死之间,众生或许大有可为。
我们生来是一个人,我们离去也是一个人,人生本色是孤独,所有人都将归于寂灭,但无可否认,这份孤独我们独有,孤独中的拼搏与精彩,也从未逊色。
比起从前,快乐可能确实变少了,且不再那么发自内心,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去做一些自觉应该去做的事。
对现状的失落与不满,也并不影响我们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记得小时候,为了上学读书,每每早上下午,都要徒步三四十分钟上学放学。
村里的路还是泥土,只要下雨,便是泥浆满地,一脚踩下,深深陷入。
风雨交加,雷声炸响,依然不觉得这有什么,唯一在乎的,只是脚下要行路,读书要认真。
机会就在眼前,唯有尽力而为,才能走出自己的道路。
《送东阳马生序》的故事初学只觉得晦涩难懂,毫无乐趣,可当慢慢体会到其中意味,才发现那便是我们本身。
宋濂吃过的苦,直到今天,依然有无数人吃过,他受过的难,也同样有无数人受过。
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普罗大众的感同身受,绝对不是弄虚作假。
能够有这样的共情,也正说明,不论生活如何晦暗苦涩、平淡乏味,多数人依然选择坚守本心,做一个善良之人。
尽管的确有了太多的烦恼,有了太多的慨叹,更有无边无际的无奈与困惑,可在这过程中,人们也在提高,也在变好,也在悟自己的道,走自己的路。
只要在一片沉浮间,依旧记得来时的路,如此,其实也已经足够了。
我时常在想,人这一生,不必苛求过多,所谓封侯拜相,富贵还乡,所谓事业有成,年少有为,在自我的初心面前,算不得什么。
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东西纷繁复杂,理想信念却似乎并不起眼,然而它总是最有用的东西。
它让我们明白,我们意欲何为。
回首向来萧瑟处,那时候吃过的苦,受过的难,虽然不像某些人说的全都烟消云散,但至少,坚守自我的人们如今足够聊以慰藉。
不论行到何处,永远记住自己一开始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去做什么样的事,或许更为重要。
当然,即便我们最终没有变成想象中的样子,也不必太过自责,只要曾经努力去争取过,无愧本心,便是心安理得。
毕竟王安石也曾在《游褒禅山记》里写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无人可以讥讽尽志之人,确有尽心尽力,那便不必后悔。
夜里突然袭来的感慨,寥寥言语,不知所云,前路漫漫,时光悠悠,唯愿今天,依然尽力,但愿明天,不要唏嘘不已。
现在,长大的我再次回到家中,柴火依然烧得热烈,眼中仍旧能映照出火光。
略微一失神,我暗自回望过去,幼小的儿童正在看我,他和我一道展望未来,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