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此话有理,但仍需万分小心。”

渊盖苏文沉吟片刻,下令道,“传令下去,命辽东各城守将,加派斥候,严密监视唐军动向。一有异动,立刻八百里加急上报!”

就在众人心神稍定时,殿外又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喊:“莫离支,不好了!唐军……唐军打过来了!”

一名将领仓皇奔入殿中。

渊盖苏文见是平壤城守将公孙明正,不禁面露不悦:“公孙明正!不在城墙上指挥防务,擅离职守跑到王宫来做什么!”

公孙氏兄弟是他的心腹,其兄公孙明直正率军在外,平壤的安危便系于公孙明正一身。

公孙明正脸色煞白:“莫离支,唐军已经开始攻城了!”

“大同江上突然出现了无数唐船,他们二话不说,就用床弩向城墙射击!那弩箭粗如儿臂,射程极远,威力更是骇人!”

“末将已下令封闭所有城门,恳请莫离支速派援军!”

多年来平壤城安然无事,养尊处优的公孙明正何曾见过这等阵仗。

“慌什么!”渊盖苏文厉声喝道,他强作镇定,“唐军可曾登岸?”

“不曾,一人都未下船。但我们派去喊话的士兵,瞬间就被射成了刺猬。靠近江边的一处城门,守军已经出现了伤亡。”

看到渊盖苏文镇定的模样,公孙明正也稍稍定下心来。

“一群待在船上的旱鸭子,能奈我何?他们还能飞进城不成?”

渊盖苏文胸有成竹地开始部署,“传令下去,让城头上的士兵后撤,避开他们的射程。”

“骑兵部队全部待命,一旦发现唐军登岸,立刻出城袭扰。我倒要看看,他们能在船上耗多久!”

“这未尝不是一个机会,当年隋朝给我们送来了物资和人力,今天,大唐或许会给我们送来一支崭新的舰队。”

……

在高句丽超过百座城池的版图上,水原城的位置颇为微妙。

它既是拱卫汉城的重要堡垒,也地处与百济接壤的前沿,尽管繁荣难及平壤与汉城,但在国内亦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在此地举兵,不仅能震动高句丽腹地,其涟漪效应更会波及邻近的百济与新罗。

当燕王府锦衣卫的十几架强弩发出尖啸,将最后的抵抗者钉死在城墙上时,水原城彻底易主。

高桓权,这位高句丽的前太子,在半岛地区素有声名,其地位曾获公认,此刻他的出现,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正统的号召力。

“贺将军麾下的兵士,战力果然惊人。若有一千如此精锐,攻克汉城也并非痴人说梦。”

高桓权跟在队伍后方,望着肃然的军容,内心激动难平。

攻陷水原,意味着他的复国大业已然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捕鱼队所能提供的支持,远比他预想的要强大得多。

至于这股力量日后是否会反噬自己,他已无暇多虑。

与捕鱼队联手,他尚有重登王座之望。

若拒绝合作,不待捕鱼队动手,渊盖苏文的屠刀便会落下。

权衡利弊,他自认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

贺健的脸上也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神色,此战比预想中更为顺利。

他几乎动用了锦衣卫的所有核心力量,还带上了所有能召集的隋朝遗民,赌上的,是大唐在高句丽布下的整个棋局。

贺健说道:“太子,接下来就看您的了。”

“城中有八百降兵,另有上万青壮。只要您能说服其中半数加入我们,大军即刻便可向下一城推进。”

高桓权深吸一口气,迅速进入了角色:“将军放心,我毕竟曾是太子,起兵讨伐国贼,名正言顺。”

“水原已在我手,周边的城池想来也不会负隅顽抗太久。”

他深知兵贵神速,必须趁渊盖苏文尚未回神、边境主力又深陷新罗战事之际,尽可能地扩大战果,吸纳民心。

梅川秋一适时开口:“太子,我有一策。”

“水原乃至周边诸城,田产大多掌握在少数勋贵手中,而这些人多为渊盖苏文的党羽。”

“我们不妨在破城之后,将其田地尽数分予追随我等的百姓,并宣告天下:凡投身义军者,皆可‘家家有田种,人人有衣穿’。”

这个建议源自李想的授意,梅川秋一此刻提出,心中亦是暗自喝彩。

只要打出这面旗帜,义军的声势必将如滚雪球般壮大。

至于这个承诺最终能否兑现,从来不是他和李想关心的重点。

他们的目的,仅仅是搅乱高句丽,为大唐夺取辽东创造良机。

“哦?此计……”高桓权先是一怔,随即双眼放光,“梅川掌柜此计甚妙!对百姓而言,加入我们便能分得田地,这是何等诱惑!”

“无论风险多大,也定会有人趋之若鹜。哈哈,我如今不愁兵源,反倒要担心兵甲是否充足了。”

“太子无需忧虑。”梅川秋一笑意更深,“捕鱼队已有一船刀剑正驶向汉城附近。待我们攻下汉城,便可就地交接军械。”

李想的未雨绸缪让梅川秋一叹服不已。

高桓权的部队随即在水原城中展开了抄家行动,所有渊盖苏文的附庸都被清算,即便是高桓权的支持者,也得“慷慨解囊”。

而这些财富,最终都将流入捕鱼队的金库。

“太好了!有梅川先生相助,我如虎添翼!”

高桓权对梅川秋一的称呼已从“掌柜”变为“先生”,言语间满是倚重,“先生放心,这批军械的价钱,我高桓权绝不会让捕鱼队失望。”

看他那热切的模样,仿佛已将对方视作未来的“大对卢”。

“太子,我还有一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见高桓权兴致正高,梅川秋一决定乘热打铁。

“先生但说无妨!”

“如今渊盖苏文正与新罗鏖战,其心腹大将公孙明直与其长子渊邵,正率三万精锐联合百济大军猛攻新罗。”

“所谓敌之敌即我之友,太子或可遣使新罗,表达与之联手,共抗渊盖苏文之意。”

作为情报负责人,梅川秋一对半岛的战局了如指掌。

高句丽与百济联军虽占上风,但新罗统帅金庾信的坚韧也非同小可,战局仍有变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