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什么?”秦善道口才远胜其兄秦怀道,岂会轻易被吓住,“燕王殿下确实强调过,特战队的长处在于小股作战,执行侦察、刺杀与斩首任务,可他从未禁止我们参与正面会战。”
“况且,军校新练的骑兵战术,讲究远射程压制,利用我军新式长弓的优势,让高句丽人无法近身,只能干吃亏。这种战法,不也正合我们特战队的胃口吗?”
段移石摇了摇头:“想法虽好,但我担心军中同袍会误解,以为我们特战队贪生怕死,觉得军校出来的人都不敢与敌军正面硬撼。”
段移石的话并非全无道理。
毕竟,时下军中风气依旧崇尚猛冲猛打,对于军校所倡导的这些灵活机动的战术,许多将士仍心存疑虑。
“匹夫之勇不足为恃,最终的战果才是关键!”秦善道对此不以为然,“你看看前些时日我们在辽东城内的作为,谁敢轻视我们特战队的功劳?”
“此战,只要我们的游骑战术奏效,旁人还能有何话说?说不定战后,他们还得争相跑来向我们请教呢!”
秦善道向来只看结果,在他看来,再悍不畏死,若是输了,便毫无意义。
……
另一边,在一座高耸的瞭望台上,李绩手持望远镜,对身旁的李世民沉声道:“陛下,高句丽人看来是打算倾巢而出,做背水一战了。”
“根据斥候回报,辽东城守军约莫三万,如今出城的兵马数量,与此相差无几。”
高台视野开阔,又有望远镜之助,数里之外敌军的调动也清晰可见。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望远镜,神色颇为轻松:“前日段移石他们出城后汇报,城内已是人心惶惶,军心动摇。”
“如此境地,高句丽守将除了出城决战,别无他法。”
“更何况,昨日我们已接到想儿从平壤发来的飞鸽传书,高桓权已然起事,并且攻克了汉城。这于我们而言,无异于天赐良机。”
面对兵力相当的决战,李世民信心十足。
“确实如此。我军此次出征不足六万,所获战果却已远超前隋三征。若能一鼓作气,或许真能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扫平高句丽。”
“想儿出征之前,便与朕商讨过战后经营辽东的方略。”
“建设局已在加紧招募工匠,只待此战结束,便会立刻从幽州动工,修筑通往营州,再由营州直抵辽东城的水泥官道。”
“从营州直抵辽东城?”李绩闻言一怔,“陛下,燕王殿下就这般断定他那两万水师能攻克平壤?又如此确信我们这边一定能拿下辽东城?”
在他看来,兵分两路,水陆并进的策略固然高明。
但他对李想这位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的预期,也仅仅是希望其水师能牵制部分敌军,为辽东主战场分担压力罢了。
“呵呵,茂公,你还是太小看想儿了。”李世民笑道,“坦白说,朕从前也未曾发觉,想儿在军略上竟有如此惊人的天赋。”
“放眼年轻一辈,恐怕无人能出其右,即便是他麾下的秦安然、席君买等人,亦有所不及。”
“你想想,想儿的水师刚到高句丽,高桓权便举兵反叛,这未免也太巧合了些?”
“再者,他已安排人手,一面助倭国攻打百济,一面将大量军械卖给新罗。你不觉得,整个高句丽的棋局,都已在他的指掌之间了吗?”
这番话令李绩心中剧震。
若非知道李想只是义子,他几乎要以为陛下在储君人选上另有考量了。
他迅速收敛心神,将注意力转回眼前的战场:“陛下,今日若能击溃眼前之敌,则辽东城唾手可得。一旦此城易手,整个辽东战局的主动权便将彻底落入我军之手。”
“不错,胜负在此一役!”李世民目视前方,“再过片刻,两军先锋便要进入弓弩射程。就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皇家军校研习的新战法,在实战中究竟成色如何。”
李绩也对即将上演的战术充满期待:“以游骑袭扰,配合重骑兵冲击的战法,高句丽人闻所未闻。”
“一直以来,无论是高句丽还是突厥,都以其骑兵的机动性自傲于中原王朝之上,他们恐怕做梦也想不到,有朝一日会在灵活性上栽跟头吧?”
远处,在段移石的率领下,万名唐军骑兵齐声呐喊,马鞭抽响,铁蹄奔雷,化作一股钢铁洪流,直扑对面的高句丽军阵。
在高句丽的阵线中央,主将何曼思同样坐镇指挥,下令大军迎击,两股洪流即将在这片土地上猛烈碰撞。
战场上的空气仿佛凝固,肃杀之气弥漫。
“将军未免太高看唐军了,我军两万铁骑出击,只留万名步卒压阵,他们竟敢只派一万人来送死。”
何曼思一身重甲,跨坐于雪白战马之上,神情凝重地注视着前方的动静。
他身旁的护卫统领何刚则显得轻松惬意,言语间满是对敌人的轻蔑。
何刚的认知,还停留在高句丽击败大隋的辉煌年代。
在他的世界里,高句丽的武士天下无双,即便大唐崛起的传闻不绝于耳,也动摇不了他根深蒂固的优越感。
他坚信,自家将军麾下的军队才是战无不胜的。
“唐皇李世民的帅旗离战场如此之近,一旦有变,其麾下中军可随时支援。所以,他派一万骑兵应战,未必是自大,恐怕另有图谋。”
何曼思身为辽东守将,首要之务便是防备大唐,因此对大唐的情报极为上心。
他不止一次听闻过李世民这位马背皇帝的威名,深知这样的对手绝不会因傲慢而犯下如此明显的战术失误。
“哈哈,将军快看!唐军在做什么蠢事?离着这么远就放箭,简直是笑话!白白浪费了宝贵的第一次齐射。”
何刚突然指着前方大笑起来。只见远处的唐军已纷纷举弓抛射,一片乌云般的箭雨向着高句丽军阵的上空飞来。
在他的经验里,骑兵对冲,有效的射击距离不过两百步之内,稍纵即逝。
唐军这番举动,在他看来除了徒劳无功地消耗箭矢和体力,还会严重打击士气。
对于那些不够老练的骑手而言,甚至可能来不及射出第二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