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伯邑考开始护佑华夏 第20章 南征(四)

作者:长平烈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8:14:06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混蛋!”看着手中催促自己前进的王令以及先锋虎贲已经出发的军情,祭公破口大骂。

随后祭公又深吸一口气,招来亲卫无奈地说道:“来人,通知六师全体停止修整,出发!”

而他自己则带领亲信冒雨火速前往昭王的行营当中,质问昭王既然已经命自己为帅又为何要让大军听从曾侯的指挥。

谁知到达昭王行营后,祭公却发现曾侯也同样在此。

但祭公可不会管这个毛头小子,直接无视了曾侯,见到昭王便质问道:“王上如果相信老臣,为什么要改老臣的军令而让大军冒着大雨行军呢?王上如果不相信老臣,又何必让老臣来挂帅呢?”

“祭公……”曾侯刚想解释,却被祭公打断。

“我和王上说话,还轮不到你这个毛头小子插嘴!”

昭王倒是没有生气,摆了摆手让曾侯先退下,单独向祭公解释。

“叔父你不知道荆楚之地的天气啊!南国的雨,一连可以下好几天,到时候汉水和长江会连成一片。如果按照叔父的指令,那个时候大军又该前往何处呢?”

祭公闻言,沉默了许久。

昭王又开口道:“叔父啊!不是我们不将其中的缘由和你说啊!只是这雨突然落下,军情十万火急,容不得我们耽搁啊!只好先下令让大军出发,然后才和你解释啊!”

祭公于是向昭王告罪道:“是老臣错了啊!老臣不知道天气的规律却妄自下达了错误的军令。如果不是王上和曾侯及时纠正,恐怕三军要被老臣葬送在这里了吧!老臣没有当主帅的才能,希望王上让曾侯来当三军主帅吧!”

昭王点了点头答应了祭公的请求。

之后不久,果然如曾侯所言,大雨一连下了将近半个月,汉水和长江的中游地区几乎都连在了一起。

好在此时大军已经转移到了长江北岸的楚国,得到了补给和休整。

就在大军在楚国休整之时,前往荆地看望荆伯的丰侯史乾看着波涛汹涌的汉水,内心隐隐感到些许不安。

但由于丰侯并不精通军事,因此对于心中的猜测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把握。

因此来到荆伯家中后,丰侯第一时间便和弟弟荆伯讲起了途中所见。

荆伯听后,强撑着一口气从病榻上坐起,虚弱地歪着头指着窗外虽然小了许多但依旧没有中断过的细雨,想说些什么却又说不出。

憋了半天,荆伯才用尽所有力气说出了一个“王”字。

丰侯朝着荆伯点了点头说道:“坤啊!我知道你的意思了,我马上就去派人将这个情况传达给王上。”

说完丰侯便在荆伯急切的目光中走出了屋子。

丰侯走后不久,重新躺下的荆伯呼吸突然开始急促起来。

就在这时,外头一道惊雷响起,众人下意识地看向窗外。

待众人将注意力重新转回病榻上时,这才发现荆伯已然没有了气息。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楚国。

雨终于变小了!看样子几天之内便可以放晴。

但此时摆在昭王面前的却是一道天堑——长江。

因为连日的降水,原本用于过江的桥梁早就被淹没。

此时的长江江面一望无垠,就算跟人说是这是海也肯定会有人相信。

关于如何渡江,底下的人给出了三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是最简单的,那便是等汛期过去,长江重新恢复原本的样子再渡江。

但这个方案不仅肉眼可见的耗时久,而且还充满了不确定性。

单就是等待期间三万大军的粮草供应问题,便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第二个方案是祭伯提出的,重新在江面上搭一座桥,大军通过桥渡江。

但这个方案也存在可行性的问题,那便是要如何才能短时间内搭建起一座安全可靠的桥。

要知道大军可都是北方人,基本都不会水,一旦掉入江中,唯一的结局便是葬身鱼腹。

最后一个方案是当前的三军主帅曾侯想出来的,那便是加紧赶制并抽调楚国已有的船只,用船将三军送到对岸。

这个方案虽然也存在可能船只不够的问题,但也不是没有应对的方案。

只要化整为零,多来回几次,便可以分批次将大军运送至对岸。

昭王犹豫了一会儿后便选择了第三个方案。

于是在昭王的一声令下,楚国上下开始紧锣密鼓地造船。

同时,天一放晴,已有的船只便开始将先锋虎贲往对岸运送。

就这样,经过了一天一夜的运输,三万大军终于尽数被送到了长江以南。

最后一批船只刚回到对岸不久,雨又开始下了。

望着雨中翻起波涛的长江,昭王不由感到些许庆幸,幸亏自己没有犹豫太久。

大军渡过长江的同一时间,汉水北岸也有一个人打算渡江,正是丰侯派来传信的信使。

但他的运气就没有这么好了,还没上船便下起了大雨。

风雨中的江面上很快便掀起了波涛,没有一位船家敢在这种时刻送人过江。

-----------------

六师行至云梦泽,骤大雨。祭公遂令就地扎营。然王从曾侯谏,强令六师冒雨而行。祭公乃至王营,问曰:“王既信老臣,何改老臣之令而使六师冒雨而行也?王既弗信老臣,何使老臣为帅也?”

曾侯欲言,祭公斥曰:“吾与王语,小子何敢言?”

王乃使曾侯先退。

王曰:“叔父不知荆楚之天时也!南国之雨连数日,及汉、江合为一片。若如叔父之令,六师又何往哉?”

祭公闻言,默然久之。

王复曰:“非孤不言也。雨骤也。军情十万火急也。孤乃先令三军行而后释也!”

祭公乃谢曰:“老臣之过也!老臣不知天时而妄下军令也。如非王与曾侯,三军几葬乎!老臣无才也,愿王拜曾侯为帅!”王许之。——《周史·昭王本纪》【西汉·史安民】

武伯病笃,丰侯遂赴荆。途经汉水,水急而浪大。至荆,丰侯俱告武伯。武伯大惊,病愈烈。

少顷,武伯言曰:“王!”

丰侯颔首:“坤兮!兄知弟之意也,兄遂遣人告王上。”

未几,武伯薨。及穆王立,追谥曰武。——《周史·荆武伯世家》【西汉·史安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