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这几位老师你可能还不认识,我来给你介绍下。”
林泽生做事算周到,怕李牧和一群师长吃饭会感到拘束,主动挑起话题。
“坐我右边这位,是申旦文学院的副教授楚启东楚老师,楚老师旁边是数学系副教授梁春华老师。”
李牧同新认识的两位老师点头致意,两位老师都和李牧报以微笑。
因为是中午简单聚餐,黄老校长和林泽生饭后要立马赶回沪市,所以没有安排酒水。
林泽生特意让军校食堂安排了大瓶的白色汽水,用杯子倒着喝,大家用汽水代酒,也能尽兴。
“这回啊,老校长可是专门为了参加你的表彰仪式,折返到义阳来的。”
林泽生前几日陪着黄老校长从沪市飞往川蜀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在蜀地最后一日,林泽生向黄老校长汇报,李牧的功勋评定下来了,以及义阳军校要办表彰仪式一事。
黄老校长当即问:“表彰仪式哪一天?”
“就在下周一,17号上午。”
“小林,你看下我的时间安排,看能否推迟一两日返回沪市,去趟义阳。”
林泽生晓得黄老校长的意思,答道:“如果去趟义阳再返回沪市,时间上也来得及。”
黄老校长当即拍板决定来一趟义阳。
林泽生说了黄老校长和他来义阳的经过,在场众人都能深切感受到,老校长对李牧的重视。
严诗凝早就知道这一点,所以桌上数她的反应最平常。
包世昌和其他几位老师,虽然面上不太看得出来,但心中无不咂舌。
郭卉看着桌上的几位校领导和优秀老师,虽然她早知道自己是沾了李牧的光才加入今天的饭局,但校方对李牧的重视程度还是极大地超出了她的预料。
单从黄老校长亲自点出让李牧坐在其旁边,连校长助理林泽生都需要隔出一个位置,就能知道老校长有多抬举李牧。
黄老校长将桌上众人的表情收入眼底,嘿嘿笑道:
“你们现在都知道李牧是反劫机英雄了,但可能不知道一点,当时事发的那架飞机上,我和林老师都在。当时要不是李牧和席远两人挺身而出,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说到这点,我和林老师还得敬李牧一杯呢。”
黄老校长说着,真就举杯朝李牧示意,林泽生也赶紧跟上。
李牧从善如流,先回敬了黄老校长和林泽生,饮下一杯后,又单独再举杯一次敬了黄老校长,道:
“从暑假开始,我就承蒙老校长多次关照,能得老校长如此看重,我无以为报,这杯该我敬您和林老师才是。”
黄老校长笑着举杯,和李牧再碰了杯。
文学院副教授楚启东见黄老校长和李牧谈毕已经各自夹了口菜,见缝插针地举杯,照例是先敬了黄老校长,而后便举杯朝李牧道:“这一杯,我得敬一下咱们学校的真英雄,大作家。”
李牧猜测楚启东估计也是从苏同那里得知了他的作家身份,但小范围的公开无伤大雅,李牧也举杯回敬道:
“楚老师谬赞了,我也敬您。”
楚启东一饮而尽,哈哈笑道:“大作家也可以考虑转来我们文学院嘛,有你和苏老师两位,后面咱们文学院的文学创作没准能掀起一波热潮!”
郭卉一听楚老师竟然趁此机会挖人,心中暗自焦急,但同时,她也有点懵逼。
文学院希望李牧转专业过去这点郭卉是知道的,但楚老师竟然说李牧是大作家,这点怎么回事?
郭卉想起李牧第一次自我介绍时确实说过喜欢看书写作,但不是刚入门的水平吗?
在场几人中,除了郭卉,还有数学系的梁春华不知道李牧的作家身份,但梁老师的养气功夫显然更到家,脸上分毫不显,也不插话,就是竖起耳朵仔细听。
严诗凝倒是觉察出郭卉的极度惊诧,主动凑到郭卉耳旁低声道:
“郭老师,你们学院的李牧,在文坛还有个身份,就是《一地鸡毛》的作者胡说,上个月横空出世的作家。”
郭卉一听,感激地看着严诗凝。
郭卉前段时间刚看过《一地鸡毛》这部作品,但完全没想到,李牧竟然会是作家胡说!
郭卉双眼发愣地盯着李牧,这一刻,她终于想通了很多事情,包括之前很多的细节。
严诗凝也不管郭卉,转而加入了楚老师提起的话题,道:
“咱们学校这位李大作家,马上又会有新作发表了。”
此言一出,在场之人皆是惊诧不已,以楚老师为甚,这才隔了一个多月,又会新作要面世了?
“是什么样的新作?严老师难道早已抢先读过?”楚老师问道。
“我有幸读了个开头,3万字,惊为天人。要是顺利的话,估计下个月就会发表出来。”
严诗凝毫不掩饰对李牧新作的欣赏。
楚老师转而看向李牧,李牧一脸淡然,但没否认:
“新作确实已经投递出去了,在等文刊的消息。”
楚老师见李牧确有新作,又听严诗凝如此推崇,不由得心痒难耐,朝李牧问道:“不知道可否和严老师那样,抢先拜读新作的部分内容?”
还没等李牧回答,严诗凝抢先说道:“楚老师,我劝你还是等新作刊发后,一次性通读全篇更为畅快,不然啊,就会像我这样,读了四分之一,盼望着看后续内容。这种滋味,可不好受。”
不仅李牧在等杂志社的消息,严诗凝也在等。她做事向来有分寸,想等李牧与杂志社敲定版税事宜后,再开口找李牧要《活着》的后续内容。
楚老师听了严诗凝的肺腑之言,竟也有些感同身受,叹道:“罢了,还是能全文刊发后再看吧。不然要真是严老师说的惊为天人之作,我读了一部分,为了后续内容,怕是要抓耳挠腮了。”
黄老校长听到李牧有新作,也很有兴趣,直接问:“这回有了新作,可是要出单行本?”
严诗凝说读了三万字还是开头,老校长就品出来李牧的新作怕不是个长篇了。按照惯例,长篇小说首次刊发后,很快会推出单行本,故才有此一问。
“是的,应该会出单行本。”李牧答道。
“好好好,那我先等着。出了单行本,给我搞几本签名的,我送人。”
李牧见黄老校长这么说,自无不应的道理。
当然,他没说的是,等《活着》发表后,热度一起来,几套签名本怕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