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晚上7点。
今晚全部新生连队统一集合,开始学唱军歌。
29连队被安排在陆军学院大礼堂东侧大台阶的一隅。大礼堂周围安排近二十个连队,分别占据了大礼堂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台阶。
连队与连队之间稍微会隔开一些距离,避免相互影响,但架不住人多啊,新生们一听要唱歌,叽叽喳喳的,都很亢奋。
“29连队,全员立正!”
马教官一喊,29连队的新生们瞬间收声,乖乖站好。
不得说,经过十几天的磨合,三位教官对于29连队的带教,已经破有成效,该活泼时活泼,该严肃时绝对一丝不苟。
“今天晚上集合,主要内容就是学唱军歌,咱们连队将由庞天佑教官教大家唱,庞教官也是咱们陆军学院军乐队的成员,大家认真学,保管让咱们连队的军歌唱得又好又响!”
马教官交代了几句,便侧身让庞教官做主导。
“同学们,这次教大家唱两首军歌,一首是《解放军军歌》,一首是《志愿军战歌》。在开始教唱歌之前,我先了解下,咱们连队中,听过《解放军军歌》的有多少人,举手!”
庞教官话音刚落,新生们刷刷刷举手。
庞教官简单目测后,道:“咱们连队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同学听过,那会唱的,有没有能唱完整首歌,举手我看看。”
这回举手就稀稀拉拉的,也就十几人。
庞教官见此,对全连新生们的基础水平有了了解,当即道:
“看来咱们连队还是有相当多的同学在这块属于零基础,有基础的,基础也不多,所以我会从头教起,让大家学唱这两首军歌。
在接下来一个月,军校会组织多次晚上集合练歌,大家要尽快学会歌词和曲调,后面就会轻松。
在这里,我提醒大家,学唱军歌,最后会进行考核,也会有考核分数,也是你们这学期军训分数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我这里,教大家唱军歌的要求是,最起码做到会唱、能唱、敢唱,请大家用心对待!
大声回答,能不能?”
“能!”
“很好!现在我先教大家唱《解放军军歌》,逐字逐句,我唱一句,大家跟唱一句。记住了,大家每学会一句,唱齐了,我再教下一句。”
庞教官说罢,酝酿下情绪,开嗓了: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像太阳~”
“跟我唱,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像太阳~”
同学们唱了几遍,才开始唱齐了,“向前~向前~向前....”
“很好,下一句。”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
同学们逐字逐句跟唱,这首歌词不多,庞教官教得慢,大家基本都能掌握。
...
第一首歌,庞教官见大家基本都掌握了,又领着从头到尾唱了两三遍,见歌词都能记住,也不怎么跑调,就开始教第二首歌。
“第二首歌就是《志愿军战歌》,在开始唱之前,我还是先了解多少人听过,多少人会唱?”
这回庞教官统计时,发现听过《志愿军战歌》的人差不多也在三分之二,但会唱全首歌的人显然更多,有四五十人会唱。
“这首歌会唱的人更多,相信大家很快就能学会!”
庞教官说完,开始逐句教唱: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
庞教官前后拢共花了一个半小时,让全连新生们基本学会了这两首军歌。
“剩下半小时,大家轻松点,有没有会唱军歌的同学,可以上来给大家亮一手。”
庞教官一号召,新生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
单雪知道魏筱霜唱歌好听,暗戳戳问道:“筱霜,要不要你上去唱一首,不然怕庞教官会尴尬。”
魏筱霜见庞教官又问了一次,便果断举手了。
庞教官自然认得魏筱霜,笑着问:“魏同学,你会唱什么歌?”
“教官,我可以唱一首《军港之夜》。”
马教官和罗教官一听连队大美女要献唱《军港之夜》,非常期待,高兴道:“好!大家鼓掌,听一听魏同学带来的《军港之夜》。”
三位教官带头鼓掌,新生们自然异常捧场,魏筱霜在庞教官的示意从队列中走出,站到了全连队的前面。
魏筱霜零帧起手,一开嗓,柔和空灵的歌声直接把听众带到了军港的美丽夜景中。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
...
海风你轻轻地吹~
海浪你轻轻地摇~
...”
一曲歌毕,魏筱霜柔美动人的歌声,让大家沉浸许久。
就在这时,陆军学院军乐队长吕胜达拍手称好,走到29连队前面,欢欣道:“这位女学生唱得好啊,要是闭上眼睛聆听,还以为是苏小茗本人在此献唱呢。”
庞教官听到自己连队的学生得了上级的夸赞,脸上笑意更浓,并和吕胜达问好,道:“吕主任,您怎么来了。”
“今天晚上新生们学唱军歌,我特意过来瞧瞧,我刚才几乎把所有新生连队都过了一遍,就属你们连队这位新生的军歌唱得最好了。”吕胜达不吝夸赞道。
吕胜达显然不是一个人来巡视,身后还有陪同的四五个人,军校教研室主任于洪昌也赫然在列。
“别让我们几个影响你们,你们带教,我们就边上看看,一会儿就走了。”吕胜达摆摆手,对庞天佑说道。
庞天佑是军乐队的,与吕胜达接触更多,知道吕胜达是确实是因为魏筱霜唱得好才特意驻足的,吕胜达在军队从事文艺口,对于军乐的推广有一种近乎虔诚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晚上吕胜达要坚持走访完全部新生连队。
庞天佑有心表现,更加积极号召起来:“还有同学会唱其他军歌吗?积极点啊,能上来唱的同学,都会给平时表现加分。”
庞天佑也想到其他同学可能是担心魏筱霜珠玉在前,唱得没有别人好,不敢上来,补充道:“不要怕唱得不好,只要会唱,敢唱就行。”
姚毅这时候特别想举手上去,可一时间又想不出能唱啥,军歌他倒是听过一些,但最多就是唱个高潮几句,还真没有系统学下来整首的。
不然魏筱霜唱完,他再上去接着唱,岂不美哉?
李牧看出身旁姚毅的想法,本来是想第二个举手上去唱的,为了避嫌,打算先看看有没有其他人上去唱。
庞教官又问了一遍,“还有没有同学会唱军歌的?”
前排伍志学所在的区域,有个男生终于鼓起勇气举手,等教官看过来后,说道:“教官,我会唱《小白杨》,可以吗?”
庞教官点点头,“当然可以!同学们鼓掌。”
那名男生侧身出列,走到队伍前方,站定后酝酿了好一会儿,才开始唱。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
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似乎是因为紧张,前两句有点跑调,但见同学都在认真听他唱,他开始找到感觉了,慢慢的就找准了调,而且越唱越好。
“...”
“小白杨~小白杨~同我一起守边防~一起守边防~”
这名男生唱完后,大家也都捧场,鼓掌支持。
庞教官内心给的评价是唱得中规中矩,虽然没那么出彩,但胜在勇气可嘉,于是他鼓励道:
“刚才这位男同学也给我们做了个很好的榜样,敢唱就行!还有没有同学要上来唱军歌的?”
“庞教官,自己写的军歌,能唱吗?”
这一下子把庞教官给问住了。
他定睛一看,问这话的人是李牧。
29连队三位教官对李牧的印象颇佳,但要说李牧自己写了军歌来唱,庞教官还真摸不准是什么路数。
一直在旁边看着的吕胜达望了一眼教研主任于洪昌,见其没有阻拦,会心一笑,随后大声说道:“只要没有原则问题,大胆唱!”
吕胜达还真想不出一个新生能写出什么样的军歌,但他认识李牧。
之前一等功表彰仪式后,李牧在整个军校可以说是人人都认识了。
没想到这小子不仅见义勇为,还会写歌?那高低得听一听啊。
吕胜达算是专业人员,深知军乐创作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既然有新生愿意尝试,至少勇气可嘉嘛,所以吕胜达表现出非常支持的态度。
上级都发话了,庞教官自无不应,朝李牧示意,让他上来。
李牧出列,站到队伍前方,朗声介绍道:
“这首军歌,叫做《当那一天来临》。”
李牧介绍歌名时就给人一种极强的专业范儿,在大家或期待,或好奇,或看热闹的目光中,他开始唱:
“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鸽哨声伴着起床号音~”
“但是这世界并不安宁~和平年代也有激荡的风云~”
“...”
“准备好了吗~士兵兄弟们~当那一天真的来临~”
“放心吧!祖国!放心吧!亲人!为了胜利我要勇敢前进!!”
这首歌,李牧唱了快四分钟。
但歌曲中迸发而出磅礴士气和凛然战意,让在场之人皆感触不已。
29连队的男生们尤甚,个个非常激动,恨不得立即入伍,报效国家。
吕胜达听完,最先回过味来,他郑重出声:
“李牧,可否请你再演唱一遍,这首军歌,给我的震撼太大了,我想再听一遍。”
庞教官的感觉相似,这是一首全新的军歌,但他只听过一遍,就料定此曲绝对不凡,他走到李牧面前,激动道:“李牧同学,请你再演唱一遍,大家都想听,对不对?”
庞教官最后那句是朝着29连队的新生们喊的,果然得到了新生们的热烈回应:
“对!再唱一遍。”
“请再唱一遍吧!”
“想听!”
这时候已经晚上9点10分,很多连队都解散了,不少教官们和新生们看到29连队所在的区域竟然还没解散,反倒这般热闹,都凑了过来。
李牧见大家伙确实热情高涨,自然不会扫兴,道:
“那这样,我再唱一遍。”
大家热烈鼓掌支持。
“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鸽哨声伴着起床号音~”
“...”
“上面也飘扬着我们的名字~年轻士兵渴望建立功勋~”
“...”
李牧再一次演唱结束,其他连队过来围观的教官和新生们,纷纷被惊住,随后想起自己已经解散了可以自由讨论,很快四周了爆发了热烈的讨论声。
“唱的太好!太厉害了,我都感觉热血上涌!”
“这是什么歌,以前完全没听过啊。”
“我感觉比严为文唱得好!”
“严为文是谁?我只认识刚才唱歌的是李牧。”
“你不说我还没注意,大家都穿军训服,难怪我觉得刚才唱歌的那个男生眼熟。”
“...”
17连队和41连队的教官都认识李牧,此时也走到了马教官等人身旁,一位教官开口问:
“刚才他唱的是哪首军歌?”
“这首歌叫做《当那一天来临》。”罗教官应声道。
“确实没听过啊!没道理啊,这么好的军歌,我竟然没听过。”
“这首歌,李牧说自己写的,嗯,现在又是他自己唱的。”
“真的?这...”
周围的几个教官听到此话,嘴巴张开,想说点什么,但最终却摇头笑了。
军乐队长吕胜达见到李牧唱毕后即将归队,赶忙出声:“等等!”
李牧站定,吕胜达已经快步走了过来,握着李牧的手,亲切地说道:
“李牧同学,你创作的这首军歌,不得了啊!”
“我有个不情之请,能否请你把这首歌的歌词和曲谱写出来,我想,这么优秀的军歌,应该有更多人传唱才是!”
这话正中李牧下怀。
既然把军歌拿出来,他自然图的不是利,而是名。
最重要的是,他在想,等《当那一天来临》这首歌传唱出去,他能不能见到想见的人。
当然,李牧也没有立刻应承下来,而是道:“非常荣幸。我可以把这首歌的词曲写下来,但需要点时间。”
“需要多长时间?”吕胜达有点迫不及待了。
“应该半天就行。”李牧答道。
“那这样,明天上午,由我们军乐队出面,写个条子,帮你和连队请半天假,你看可以吗?”
“如此甚好。”
吕胜达见李牧答应,把自己的助手喊过来嘱咐了几句。
“行,那就这么定了。明天欢迎李牧同学到我们陆军学院的军乐队来指导指导。”
吕胜达这回用上了指导二字而非参观,那是他知道李牧能创作出此等水平的军歌,在军乐方面的造诣自然不差,甚至可能远胜于他。
吕胜达回到驻地后,脑海中一直循环着《当那一天来临》那激荡的旋律和振奋人心的歌词,思来想去,还是拿起电话,拨到了京城。